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26 08:14:03
秋风秋雨何以带来“秋愁”
王先生这几日注意力不集中、困倦乏力、失眠、多汗且无好转,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认为是因为天气变化所导致的不适。
休闲 居 编 辑
中央电视台10频道《气象与健康》栏目科学顾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黄怀钧教授指出,人体对气温的变化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如果气象变化超过了适应能力,就会使人不舒适。医学上称此为气象过敏症,其症状主要有抑郁、焦虑、血压升高、失眠、多汗、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此外,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由于秋天阴雨天气多,碰到阴雨连绵时,人体内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出现“秋愁”现象。
防范措施
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作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
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以消除抑郁情绪。
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心脑血管疾病,秋天里的杀手
张老先生清晨外出锻炼时,突然口角歪斜倒在地上,被送到医院后认为是中风发作,经过抢救他脱离了危险。
秋天是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气温、气流等气候条件变化剧烈时,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加上空气干燥,水分消耗多,体内容易缺水,致使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易导致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发作。
清晨是上述疾病发病的高峰。因为秋季气候干燥,老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吸进的是干燥的氧气,呼出的却是湿润的二氧化碳,呼吸的过程消耗了体内的大量水分。而老人血液的黏度较高,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缓慢,加上血管较硬、较脆,缺少弹性,脑部的血管又较细,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很容易形成脑血栓。
防范措施
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睡觉前、起床后要适量饮水,运动不要过量。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按医嘱服药,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医。
秋凉防范呼吸道疾病复发
天气一转凉,老李哮喘的老毛病又犯了,用止喘药都控制不住,只好住院治疗。
每年秋天,医院都要收治不少呼吸道疾病患者。因为秋季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易受刺激,抵抗力较低。人对湿度、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易患伤风感冒,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症状也会因天气变化而加重。此外,秋季是草枯叶落的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容易使哮喘病复发。
防范措施
有旧疾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戒烟,以防旧病复发。普通人也应视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子接触。如果有已知过敏原的,应注意避免接触,防止发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