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的综合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27 08:16:28
宿健桃
小儿泄泻,也称小儿腹泻,其主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的乳食。泄泻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
休闲 居 编 辑
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泄泻。正如《幼幼集成》曰:“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泄泻的表现,轻重不一。临床上按其粪便性质与症状表现,分辨寒热,审察虚实,辨证论治。
一、伤食泻 常见脘腹胀满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泻多酸臭,啼哭厌食,舌苔厚腻或微黄垢。治宜消食化积,常用保和丸。腹痛较剧及气胀者,加木香、厚朴以理气消胀;呕吐较甚者加藿香、生姜以止呕。还可采用灸法,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此法亦适于其他证型腹泻。
二、风寒泻 常见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治当疏风散寒,方选藿香正气散。如腹痛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气止痛;兼有食滞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导滞;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利尿。外治法选熨脐法,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克,川椒15克为末,鲜生姜30克捣烂,上药为末纳纱布袋中,敷脐,上置热水袋,昼夜连续,5天为1个疗程。
三、湿热泻 常见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少黄赤,舌苔黄腻。治以清热利湿为主,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并可用绿茶3克,白糖20克,食盐1克,生姜1片,煎成200毫升以作饮料。或采用脐部敷贴法,用生苍术、生黄芩(比例2:1)为末,用霍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脐,每日换药1次。
四、脾虚泻 常见大便稀溏,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易反复发作。治宜健脾益气,方选参苓白术散。或用推拿法,推脾经,揉板门,捏脊,揉足三里,推大肠,摩腹。
五、脾肾阳虚泻 常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淡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当补脾温肾,方选附子理中汤。脱肛者加黄芪、升麻以升提中气;久泻不止者加诃子、赤石脂、禹余粮等以收敛固涩。
六、泄泻变证
1.伤阴 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浑浊,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绛无津或起芒刺。治宜酸甘敛阴,方选连梅汤。若余邪未清者,可去生地、麦冬、阿胶,加生白芍、生甘草、石斛、芦根以清养胃阴。
2.伤阳 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沉微。治宜温阳救逆,方选参附龙牡汤。如泄泻不止者加干姜、白术以温中扶脾。
以上两种变证较为凶险,应配合西医对症治疗。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