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想更好融入社会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28 08:11:29
在许多高校周围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有的是考研落榜的学子,有的是在职人员,有的是辞了职专门回来充电、考研的,这些人大多租住在学校附近,出现在学校的自习室、食堂等地方。他们称自己为“校漂族”。
“校漂族”心态不一休 闲居编 辑
在北师大就有许多这样的“校漂族”,我与他们深入接触后,对他们的心态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心要在学问上有所造诣:有人把我们这些留校考研的称作“校漂族”,可我觉得继续求学是我最大的心愿,我一定要坚持走到底。家里人也很支持我,我要重新证明自己。
没有退路:这次考研容不得有半点闪失了。我已没有退路了!万一失手,在工作上我只能被打回原籍。
厌倦了枯燥工作: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学会了包容和适应,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生存,如何保护自己……但也让我感到止不住的疲惫慵懒。而今,校园安宁静谧的感觉又使我神往。也许这就是成长。
随大流:现在大学毕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差了,周围很多人都在考,我不考能怎样呀!
已经完全忘记为何要考研:每天的生活就是自习室、食堂、住处,每天回到挤了六人的那间狭小的地下室里,我一倒头就能睡着……我不知道我这些日子是怎样熬过来的,但我知道的是只要挺过、考上了,我所承受的一切都值得了。
“校漂”是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尽管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想法,但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所有“校漂族”的根本心态是一致的。
现代化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快节奏、高消耗、高强度的生活。人们有限的时间里总有许多事要做,还要为渺茫的前景担忧……每个个体都在面临来自外界环境和个体需求的压力,压力必然引发个体的应对,而个体的这种应对和由此产生的行为也就是一系列社会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校漂族”中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后重新回到学校的,都是在完成社会化。
也许,不少人认为社会化过程到成人期就已经结束,但实际上,社会化是终生的。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另外,社会化也是个体在一生中应付危机产生的结果。“校漂族”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发展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环境的压力,为了缓解和消除这种压力,他们选择了继续学习,以求更加符合社会的认同,这就是他们的社会化过程。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的心理原因。
社会化其实也是个体能动性的表现,社会化与个体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个体意识到他与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协调,并愿意做出改变时,他才会开始社会化的过程。以下岗人员举例,只有那些意识到自己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并想寻求再培训或重新调整自己的人,才会更好地再次融入社会,完成再次的社会化。
社会化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很多因素的促动。动机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动机,就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行动,并维持这种行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校漂族”的动力,就是为了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环境。
显然,动机的产生促成了社会化的进行,但是,仅仅有动机是不够的。“校漂族”之所以能够坚持走下去,还因为他们对成功有一种期望。期望是一种感觉,即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可喜的结果,获得好的回报。这是支撑“校漂族”坚持下去,并最终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心理因素。
实现社会化有多条路
社会化的过程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的本能,是人为了生存与适应人类社会,一定要去完成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个体只要感觉到有适应的压力时,就会产生社会化的心理需要,就会产生行动。这是健康的人的正常表现。如果不作为,就会产生种种适应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但求学、考研不是青年人实现社会化的惟一途径。通过实践、自学,都能实现社会化。我们要让自己积极地适应社会,这是对的,但若想通过短期的考研突击,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化过程,则是一种妄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