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一般症状与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03 15:22:11
镇咳药常识及用药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咳嗽一般是一种有益的动作,有时亦见于健康人体。在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以自然缓解,无须应用镇咳药。但是,对那些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增加体力消耗,甚至促进病症的发展,产生其他并发症,此时弊大于利。所以,应该适当地应用镇咳药,以缓解咳嗽。
咳嗽反射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休 闲 居编 辑
(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咳嗽是清除异物和保护下呼吸道的反射性防御机制。咳嗽动作实质上是猛烈有力地吸气,接着声门关闭,相继肋间肌和膈使劲收缩,可建立大约有40千帕的肺内压力。而后声门突然开放,膈迅速用力收缩,使肺内气体高速度冲出呼吸道,将呼吸道黏膜上粘附的物质喷出,形成咳嗽和咳痰。如此复杂协调的动作是由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再由呼吸中枢发出冲动,经传出神经作用于肋间肌、膈和声门等而暴发咳嗽及咳痰。
呼吸道黏膜上分布着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肺牵张感受器,因而黏液、灰尘或异物的机械刺激,烟熏、毒气等的化学刺激,以及支气管痉挛引起肌张力增加,都可引起咳嗽。感受器冲动的传入咳嗽中枢和咳嗽中枢兴奋的传出主要通过迷走神经。由于迷走神经末梢除分布于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尚分布于胸膜、肺、内脏等处,所以除了胸部受刺激可引起咳嗽外,头、腹部病变亦可引起咳嗽。 上述咳嗽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或功能失常,都会使咳嗽发生障碍。
镇咳药的作用咳嗽反射可持续数天至数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所伴随的咳嗽约持续数天,在炎症控制后多可消失;而由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吸烟等引起的咳嗽,常可持续3周以上,可以认为是慢性咳嗽。 对于咳嗽,一般常要求应用某种药物来制止,因此镇咳药的使用易被人们认为有效的措施。
镇咳药的应用原则(1)应当明确诊断,确定引起咳嗽的病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控制感染,口服抗感染药物,消除炎症;或对抗过敏原,配合对症治疗,才能使止咳祛痰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2)对一般咳嗽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只有因胸膜、心包膜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频繁剧咳,或者只有当痰液不多而频繁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时,以及为防止剧咳导致合并症(如肺血管破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咯血)时,才能短时间地使用镇咳药。对咳嗽伴有多痰者,应与祛痰剂(如氯化铵、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
(3)对痰液特别多的湿性咳嗽如肺脓疡,应该审慎给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4)对持续1周以上的咳嗽,并伴有反复或伴有发热、皮疹、哮喘及肺脓肿症的持续性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或咨询医生。
(5)除用药外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吸烟,忌食刺激性食物。对睡眠不佳或情绪烦躁者可应用安定剂或镇静助眠药。
苯丙哌林BENPROPERINE [药物作用]苯丙哌林为非麻醉性强效镇咳药,奏效迅速,动物实验证明本品镇咳效力比可待因强2-4倍,本品的镇咳作用具有双重性,除了通过阻断来自肺胸膜牵张感受器传入的感觉神经冲动,兼有支气管平滑肌解痉作用外,尚对咳嗽中枢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抑制呼吸。对平滑肌的作用与罂粟碱类似,临床上不引起胆道及十二指肠痉挛或收缩,不引起便秘,未发现成瘾性。 [适应症状]刺激性干咳及其他原因如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症(咽炎、鼻炎)等引起的咳嗽。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偶有口干、口渴、发困、乏力、头晕,胃部烧灼感、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药疹等。 (2)本品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因对口腔黏膜有麻醉作用,产生麻木感觉)。(3)本品在妊娠期的安全性还未确定,孕妇慎用。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0毫克-40毫克,一日三次,也可根据病情决定。8岁以上儿童:一次20毫克,一日2-4次。
[限定剂型]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可供选用的上市制剂] 科福乐:片剂,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磷酸苯丙哌林20毫克,口服,用法同上。置于密闭、室温贮存,有效期5年。
喷托维林PENTOXYVETINE [药物作用]本品为胺基酯类衍生物,为非成瘾性镇咳药,对咳嗽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其镇咳作用为可待因的1/3,兼有对呼吸道黏膜的局部麻醉作用,又有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大剂量可使痉挛的支气管松弛,降低呼气道阻力,因此也有一些末梢镇咳作用。
[适应症状] 用于干咳及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和百日咳等。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偶有便秘,轻度头痛、头晕、口干、恶心、腹胀等症。青光眼及肺部瘀血的咳嗽病人和心功能不全者、痰多者、驾车及操作机器者以及孕妇与哺乳妇女用慎用。痰多者宜与祛痰药合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5毫克,一日3-4次。小儿,5岁以上一次口服6.25-12.5毫克,一日2-3次。咳必清糖浆,一次10-15毫升,一日3-4次,幼儿减半。 [限定剂型]片剂、糖浆剂、复方制剂。
[可供选用的上市制剂] 咳必清片:片剂,北京双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枸橼酸喷托维林25毫克,口服,用法同上。
咳必清糖浆:糖浆剂,北京双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瓶100毫升,含枸橼酸喷托维林200毫克、氯化铵3克。口服,用法同上。置于密闭、遮光处贮存。
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 [药物作用] 为中枢性镇咳药,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镇咳作用显著,与相同剂量的可待因大体相同或稍强,但无止痛作用。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治疗剂量不会抑制呼吸,作用快且安全。
[适应症状] 用于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咳嗽。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可见头晕、头痛、嗳气、食欲不振、便秘、恶心等阿托品样作用,但不影响疗效。停药后上述反应可自行消失。 (1)痰多病人与哮喘患者慎用。有呼吸衰竭危险的患者禁用。 (2)对于因感染引起的咳嗽,应配合使用抗菌消炎药物。 (3)动物实验未发现致畸作用,但孕妇仍应慎用。 (4)有精神病史者忌用。 (5)过量用药时会产生呼吸抑制。 (6)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常用于精神抑郁的药物)并用,否则会发生高热或死亡。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10-20毫克,一日3-4次。小儿6-12岁一次5-10毫克,每4小时1次,或一次15毫克每6-8小时1次。2-6岁一次2.5-5毫克,每4小时1次,或一次7.5毫克每6-8小时1次。
[药物过量与处理]曾有报道,1例男性滥用右美沙芬的粉剂,一日2-3次吸入,长达2-3个月,在吸入该药后15分钟至2小时,有欣快感。但该患者停药后并无特别症状,仅有渴望此药的感觉。
[药物相互作用] 常与右美沙芬配伍制成复方制剂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氨茶碱等平喘药,氯化铵、愈创木酚等祛痰药,氯苯那敏等抗过敏药和苯丙醇胺等拟交感神经药。
[限定剂型] 片剂、胶囊剂、糖浆剂、颗粒剂、口服液、复方制剂。
[可供选用的上市制剂] 美可:糖浆剂,北京圣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瓶60、120毫升,分别含氢溴酸右美芬90和180毫克,伪麻黄碱6和12毫克、氯苯那敏6和12毫克、愈创甘油醚30和60毫克。口服,成人一次5-10毫升,一日三次;儿童1岁以下一次0.5-2毫升、1-3岁一次2-3毫升、4-6岁一次3.5-4.5毫升、7-9岁一次5-6毫升、10-12岁一次6.5-7.5毫升,一日三次。置于密封、遮光处贮存。
美酚伪麻片:片剂,每片含氢溴酸右美沙酚15毫克、盐酸伪麻黄碱30毫克、愈假冒甘油醚100毫克。口服,用于镇咳,一次1-2片,一日三次。一日不得超过6片,疗程不超过7日,妊娠妇女、严重高血压、有精神病史者禁用。
白加黑感冒片(美息伪麻片):片剂,启东盖天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分为日用和夜用片两种,日用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毫克、盐酸伪麻黄碱30毫克、氢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夜用片每片除上述成分外,加入盐酸苯海拉明25毫克。口服,日用片对成年人、12风以上儿童及老年人,一次1片,每6小时1次,一日二次;夜用片睡前服用1片,全部剂量一日不得超过4片。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甲亢、青光眼、哮喘、肺气肿、前列腺肥大者不宜服用。
普西兰片:片剂,泰国大西洋药业公司生产。每片含氢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口服,用法同上。孕妇、痰多者禁用。置于密闭、室温贮存,有效期3年。
丽珠刻乐:片剂,丽珠医药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每片含氢溴酸右美沙芬15毫克、盐酸伪麻黄碱30毫克、愈创木酚甘油醚100毫克。用于咳嗽。口服,成人一次1-2片,一日3次,一日不得超过8片,疗程不得超过7日。
帕尔克:片剂,黄河利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氢溴酸右美沙芬1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325毫克、盐酸苯丙醇胺125毫克、氯苯那敏1毫克。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泪、咳嗽等症状。口服,成人一次1-2片,6-12岁儿童一次0.5-1片,每6小时1次,一日不得超过12片,疗程不得超过7日。
健儿婴童咳水:糖浆剂,乐信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瓶120毫升,每5毫升含氢溴酸右美沙芬4.5毫克、氯苯那敏2毫克、氯化铵30毫克、枸橼酸6毫克。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泪、咳嗽等症状。口服,5-10岁儿童一次10毫升,3-5岁儿童一次5-7.5毫升,1-3岁儿童一次5毫升,6个月至1岁儿童一次2.5-5毫升,3-6个月幼儿一次2.5毫升,一日三至四次。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症状。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
《黄帝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出现了讨论咳嗽的专篇——《素问。咳论》。从其成因来说,《内经》指出了内、外两个方面。外因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咳论》),《至真要大论》等篇还详细论述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胜复的变化对咳嗽产生的影响。如谓“秋伤于湿,冬生咳嗽,”(《阴阳应象大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气交变大论》),“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疮疡、咳”“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咳。”(《至真要大论》)等,均说明十分重视咳嗽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内因则指出寒饮入胃,则冷饮之邪,循胃口上膈,从肺系上干肺而致咳。从临床表现及证候分类来说,《素问。咳论》详细论述了五脏咳与六腑咳的症状,确立了以脏腑分类的方法。从病理转归来说,《内经》首先认为咳嗽是肺的病变,故《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肺为咳”,《灵枢。经脉篇》又说:“肺于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但《素问。咳论》又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的是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于肺而发生咳嗽,其传变规律是,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传于六腑,从脏腑表里关系相传。而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认为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而肺主气为百脉之朝会,故脏腑受邪,必聚于胃,并循肺脉而影响于肺。从治疗来说,则提出五脏之咳,应取俞穴,六腑之咳,应取合穴,有浮肿者,可取脏腑之经穴而分治之。《内经》的上述内容,为后世对咳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咳嗽证治作出了许多具体的论述。如《伤寒论》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的小青龙汤,《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治表邪夹寒饮咳喘气逆的射干麻黄汤,治寒饮内停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等,均为后世沿用治疗咳嗽的著名方剂。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论述《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基础上又把咳分为“风咳 ”、“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胆咳”、“厥阴咳”等十种咳嗽病,并对这十种咳嗽作了症状的描述及鉴别。如:“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宽是也,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等等,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均多宗巢氏之说。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咳嗽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所致的三类。至金。刘完素、张子和更明确地把咳嗽与六气联系起来,提出“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及“嗽分六气,无拘以寒说”,进一步阐明咳嗽与自然界“六淫”的关系,而刘完素及李东垣尤重视湿邪的致病因素。王好古《此事难知》专文论述了“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生气通天论》)的经义。《丹溪心法。咳嗽》则将咳嗽分为风寒、痰饮、火郁、劳嗽、肺胀五种。
自隋唐以后,金元四大家对咳嗽的病机分析及辨证治疗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如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说“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指出了咳嗽与肺气、脾湿的关系。张子和《儒门事亲》则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咳嗽,分别制定了相应方剂,并提出“老幼强弱虚实肥瘦不同,临时审定权衡可也。病有变态,而吾之方亦与之俱变”的论点,示人治疗要因人而异,方随证转。王好古《此事难知》则对《素问 .咳嗽》的十一咳证,分别提出了具体处方,多为后世医家引用。而《丹溪心法。咳嗽》则结合四时季节的变化及一日之中的咳嗽时间,分析病机,进行论治。如谓“上半日多嗽者,此属胃中有火,用贝母、石膏降胃火。午后嗽者,多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炒黄柏、知母降火”等,为咳嗽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内容。
明代医家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更有新的补充,王纶《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指出“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内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强调治咳须分六淫七情及五脏相胜,脾肺虚实。李木延《医学入门》首先出现外感、内伤分类,为后世对咳嗽的分类提供了借鉴。对内伤咳嗽中的火咳、郁咳、五劳虚咳及瘀血内阻等证的治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在此时期结合脏腑生理功能并从其相互关系研究了咳嗽的病机。如王肯堂《证治准绳。 杂病。咳嗽》引《仁斋直指方》“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之说,阐发了肺肾对气的相互关系,为肾虚咳嗽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赵献可《医贯》进一步论述咳嗽与肺、脾、肾之脏的关系,并强调肾的重要,对于火炼肺金之咳,为斥寒凉之弊,力主用六味丸壮水制阳,认为“滋其阴即所以降火,补北方正所以泻南方”,对后世医家多有启发。《景岳全书。咳嗽》对外感、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论述颇详,提出外感咳嗽由肺而及他脏,故以肺为本,他脏为标;而内伤咳嗽则由他脏及肺,故以他脏为本,肺为标的见解。这对后世治疗咳嗽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张氏还对外感、内伤咳嗽的辨证提出了若干要点,在治疗上则提出外感咳嗽以寒邪为主,治以辛温,但须根据不同时气施治,而在“时气”与“病气”的关系上,又当以“病气”为主。内伤咳嗽以阴虚为主,治以滋阴,但见虚寒而咳嗽不已者又当补阳。以上这些论述,都从不同方面大大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李中梓《医宗必读。咳嗽》在申明咳嗽“总其纲领,不过内伤外感而已”的前提下,对外感内伤的治疗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如《五脏生成篇》所谓肺欲辛是也。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 ,如《宣明五气论》所谓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是也。”但用药动静并不是绝对的,又必须随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言,故他又说:“然治表者虽宜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气而佐以和解,倘专于发散,恐肺气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治内者,虽静以养阴,若命门火衰不能归元,则参芪桂附在所必用,否则气不化水,终无补于阴也。至夫于火者宜清,因于湿者宜利,因痰者消之,因气者利之,随其所见之证而调治。”由于李氏这些论述对外感、内伤咳嗽的治疗,作出了指导性的说明,故一直为医家所重视。
喻昌《医门法律》,对于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多有发挥,并提出《内经》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当为秋伤于燥的见解。不仅如此,他还对内伤咳嗽提出“内伤之咳, 治各不同,火盛壮水,金虚崇土,郁甚舒肝,气逆理肺,食积和中,房劳补下,用热远热,用寒远寒 ,内已先伤,药不宜峻”等治疗法则,并针对治疗新久咳嗽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六个条律,示人不可违犯,防止医源性错误的发生,颇资临床参考。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程钟龄《医学心悟》等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咳嗽有新的创见和心得。如《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不仅指出肺脾肾三脏是咳嗽的主要病变所在,并指出了咳嗽累及的脏腑是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由肺及脾,由脾及肾的。他所论述的十六种咳嗽,脉因证治齐备,全篇共列出咳嗽方八十四则,并将导引、运动列为治疗方法之一,使咳嗽的治疗方法日趋丰富。程钟龄创制的止嗽散,根据肺为娇脏的特点,其配伍“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成为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总之,由隋唐至明清,对咳嗽的分类、病机、治疗原则、方药等均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使有关理论及实践经验不断得到充实。
咳嗽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或由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失宣降,因而发生咳嗽者;或由其他脏腑病变,传至肺脏而为咳嗽。本证的病因、病机如下:
外感咳嗽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也就会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临床所见以风寒为多。又风为百病之长,所以在外感咳嗽诸证中,不论由于风寒、风热或燥热,多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而为咳嗽。其他如吸入烟尘秽浊之气亦可犯肺致咳。
外感咳嗽的病机是: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司呼吸,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道 ,司清浊之宣运,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又肺为娇脏,畏寒畏热,主清肃,不耐邪侵。故外邪犯肺不外二途,一是从鼻窍直接吸入,由喉咙以至于肺;二是从皮毛侵入,因皮毛为肺之合,病邪从所合而至于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气必须通畅,呼吸才能正常进行,外邪侵袭于肺,则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因而引起咳嗽。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使呼吸之职得以正常进行,必然要改变肺气闭塞的现象,因此,咳嗽也是人体为了通畅肺气,排除病邪的表现,具有积极意义。所以临床治疗外感咳嗽多采用“宣通肺气,疏散外邪”的方法 ,因势利导,而不可早用收涩之剂,以免闭门留寇。
内伤咳嗽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累及于肺,引起咳嗽,均属于内伤咳嗽,他脏引起内伤咳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数种。
(1)脾虚生痰 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若脾虚日久可导致肺气亦衰,出现咳嗽、气促、语言低微等症状,治疗上常通过补益脾胃达到补肺的目的,此即“补土生金”。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影响气机出入,遂为咳嗽。前贤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即是平素中阳不足,其寒饮入胃, 从胃上膈循肺脉上至于肺系,导致肺气不利而为咳嗽。另外,嗜酒及食辛辣燥热之品亦易化火生痰迫肺为咳。
(2)肝火犯肺 肝与肺以经络相连,肝经循行,“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灵枢。经脉》)。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升发与宣降互相制约,互相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正常。若肝气郁结,失其升发疏泄之能,就会影响肺气的肃降而致咳嗽,如有些慢性咳嗽患者每因情志郁怒而诱发,就是肝对肺影响的表现。肝火上炎,灼伤肺阴,则可出现咳嗽、痰出不爽、咽喉干燥, 胸胁胀满等症,这类病变,称之为“木火刑金”。
(3)肾气虚衰 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肾能帮助肺吸气,故称“肾主纳气”。肾精充足,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纳于肾。若肾精亏损,不能助肺吸气,就会出现呼吸短促等症,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肾虚咳嗽表现为上气不接下气,动则尤甚,多因肾虚不能纳气所致。又肺阴与肾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若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金或虚火上炎,灼伤肺阴,就会出现干咳少痰、颧红、口干、声嘶。另一方面,肺金充足,金能生水,则肾阴亦充,在人体津液代谢方面,若肾阳不振,气化不利,以致水液停积,上逆犯肺,亦可导致咳嗽。
综上所述,不论外感、内伤之咳嗽,均为肺系受病而发生。不过外感咳嗽病起于肺,而内伤咳嗽则亦有他脏生病累及于肺者, 咳嗽之发生,都必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能出现。
怎样诊断咳嗽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咳嗽是一个以症状为名的病证,所以凡是以咳嗽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都可以诊断为咳嗽。但须除外肺胀、肺痨、肺痈等病而有咳嗽表现者。
在确诊为咳嗽的前提下,首当分清属于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由感受六淫之邪而起,兼有相应的外感症状,起病急,病程短;内伤咳嗽则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多兼脏腑亏损的症状,起病缓,病程长。外感及内伤咳嗽各种常见证候的临床特点如下:
(1)外感咳嗽风邪伤肺:咳嗽鼻塞声重,口干咽痒,语未竟而咳。
寒邪伤肺:咳嗽、胸部紧缩而声音嘶哑,形寒怯冷,或遇寒即发。
湿邪伤肺:咳嗽,身体沉重,头昏如蒙,自汗,小便短涩,骨节酸痛。
燥邪伤肺: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出,喉间作痒,口干鼻燥。
火邪伤肺:咳嗽,痰粘稠难出或痰中带血,喉咙发干,口干心烦。
(2)内伤咳嗽痰浊犯肺:咳嗽痰多,痰出嗽止。
肝火犯肺:咳嗽气逆,咳则连声不已,胸胁疼痛。
阴虚咳嗽:咳嗽,痰少而粘,口干舌燥,五心烦热。
气虚咳嗽:咳嗽,痰多而稀,短气乏力,自汗。
咳嗽应着重与下列病证相鉴别:
(1)肺痨 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须与作为病证诊断的咳嗽相鉴别。鉴别的要点是 :肺痨由痨虫犯肺而引起,常同时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症。必要时尚可结合进行X线肺部检查,以助诊断。
(2)肺胀 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证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膨膨胀满,上气咳喘,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症,且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哮证及喘证 哮证及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间痰鸣气吼。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迫促,张口抬肩, 甚至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咳嗽如何辨证论治?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咳嗽、咯痰、喘促等症状,主要属于中医咳嗽,尤其是痰饮咳嗽的范围。其病情的发生与发展,与肺、脾、肾有密切关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观察300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结果,有虚象者为84%,其中肺虚占79%,脾虚占58 7%,肾虚占79 3%.303医院根据临床观察,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多脾、肺、肾虚,特别是阳虚。肾虚以喘促为主,呼长吸短,连声无力咳嗽,痰多涎沫;肺虚以咳嗽为主,连声有力咳嗽,痰粘稠或清稀;脾虚以痰为主,痰量多易咯出。一军医大和南昌地区协作组等认为,各型大多有相应的脏腑见症。如肺虚寒咳型多形寒怕风、多汗、易感冒;脾虚痰湿型多口淡、喜热饮、四末欠温、纳差、腹胀肠鸣、便溏腿肿;肾虚喘促型多动则气短,呼多吸少,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夜尿频数,滴沥不断,急性发作期多口苦、咽干、渴欲冷饮、尿黄便秘、苔黄、脉滑等。许多研究单位研究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与分型的关系,如一军医大对174例患者664次留24小时痰量观察,其平均痰量为, 肾虚咳喘型>脾虚痰湿型>肺虚寒咳型。
咳嗽的辨证论治,首先要辨明外感、内伤,及其见证的属虚属实。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多是实证;内伤咳嗽,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多是虚证或虚中挟实。在治疗方面,外感咳嗽当以宣肺散邪为主,邪去则正安;内伤咳嗽则根据虚实夹杂和病情缓急,确定标本先后,随其虚实之所在而调之。
辨证时首先要分清外感、内伤:一般说,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在受凉之后,突然发生,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头胀痛、全身酸楚、恶风寒、发热等症(其他外邪为患,亦当有其相应症状)。内伤咳嗽多是宿疾,起病缓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有其他脏腑病症,如疲乏无力、胸满胁痛、食少便溏等。临床之际,还须根据不同咳嗽的病机特点,落实到具体的脏腑和阴阳气血上,为论治提供依据。但是,内伤咳嗽患者,由于肺虚容易感受外邪,特别是在天气变冷的时候,往往受到外邪侵袭而使咳嗽加重,这时咳嗽是由外感、内伤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次要辨咳嗽的声音及发作时间:咳声高扬者属实,咳声低弱者属虚。咳嗽时作、发于白昼, 鼻塞声重者多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多为痰浊咳嗽。夜卧咳嗽较剧 ,持续难已,短气乏力者,多为气虚或阳虚咳嗽。
再者要辨痰的颜色、性质及数量:痰少或干咳无痰者,多属燥热、阴虚。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白而稠厚者属湿。痰黄而粘稠者属热。痰中带血多属热伤肺络或阴虚肺燥。
外感咳嗽外邪侵犯于肺引起咳嗽,主要是风、寒、热、燥四种外邪,且往往是两种以上的外邪共同引起 ,临床上以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为多见。外感咳嗽的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宣畅肺气 ,但由于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于膈上,药力易达病所,故药宜清扬,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即是。再就本病的特征,宜重视化痰顺气,使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则咳嗽易于治愈。外感咳嗽,大忌敛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补涩,反使肺气不畅,外邪内郁,痰浊不易排除,咳嗽愈加剧烈。此外宣肺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1)风寒咳嗽①症状: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等。舌苔白,脉浮。
②病机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内郁肺气,以致肺卫失宣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风寒客肺,肺气闭郁不宣,故咳嗽、咯痰、鼻塞流涕;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外之阳气被遏,故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为风寒之邪束表客肺之象。
③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④方药:杏苏散或金沸草散加减。咳嗽较甚者,加金沸草、紫菀;咳而气急者,去紫苏加麻黄、苏子宣降肺气;表邪较甚者,可斟酌加防风、羌活;若见气虚者加党参。
对其兼夹证,需注意随证施治。
1)外寒内热:症见咳嗽声重音嗄,痰浓不易咯出,咳引胸痛,恶寒鼻塞,或有身热,口渴咽痛,甚则气逆而喘,舌苔白腻而黄,舌质红,脉滑数。此证为风寒外束,肺热内郁所致,俗称“寒包火咳”。治宜散寒清热,用麻杏石甘汤。此证与燥邪伤肺不同,不宜早投清润之剂。
2)风寒兼湿:证见咳嗽痰多,兼有胸脘作闷,舌苔白腻,脉濡。此为湿邪内郁,复感风寒之邪,肺气失于宣畅所致。治宜疏散风寒,兼予燥湿去痰,用杏苏散加厚朴、苍术之类。
3)风寒夹饮:主要症状与风寒证相同,但见咳逆上气,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薄白滑利,脉浮紧或弦滑,此属风寒外束,饮邪内犯,肺失宣降而发咳嗽,治以疏散风寒以除表邪,温化寒饮以逐内患,用小青龙汤加减。
(2)风热咳嗽①症状:咳嗽,痰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苔薄黄 ,脉浮数。
②病机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营卫失和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风热犯肺,热灼肺津,故见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口干;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鼻咽部先受其邪,故鼻流黄涕、咽痛; 风热客表,营卫失和,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初犯肺卫之象。
③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④方药:桑菊饮加减。如见咳甚者,加鱼腥草、枇杷叶、浙贝母、矮地茶;若热邪较甚,身热口渴明显者,加黄芩、知母、瓜蒌加强清泄肺热之力;咽痛明显加射干;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藕节。
兼夹证:
1)风热兼湿:证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舌苔白腻中黄,脉濡数,此为风热夹湿蕴蒸,邪在上焦, 肺气失肃所致,宜于桑菊饮中加入杏仁、苡仁之类,以宣气化湿。
2)风热夹暑: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溺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由于外感风热,夹时令之暑湿,侵犯上焦,肺气不宣,其邪不能从汗外泄所致。宜用香薷、前胡、鲜藿香、佩兰、六一散之类,以疏风解暑。
(3)温燥咳嗽①症状: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而干,舌尖红,脉细数或无变化。
②病机分析:燥热犯肺,耗伤津液,故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咯出不易;热伤阳络,则痰中带血 ;燥胜则干故见咽干,唇鼻干燥;初起或见表证,乃属燥热外客,营卫不和。舌尖红,苔薄黄而干 ,脉细软,均属燥热之征。
③治法:清肺润燥,疏风清热。
④方药:桑杏汤加减。燥热现象明显者,加麦冬、知母、石膏;头痛、发热甚者,加薄荷、连翘、蝉衣;咽痛明显者加玄参、马勃;鼻衄,加白茅根、生地;或用清金润燥天门冬丸。
(4)凉燥咳嗽①症状: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而干, 脉浮紧。
②病机分析:凉燥之气,袭表犯肺,使肺气失宣、表卫失和,为本证的主要病机。与温燥比较, 干咳无痰或咳嗽痰少,咯痰不利,咽干唇燥等症,同是“燥胜则干”的表现,不同之处在于,凉燥兼见风寒袭表的症状,如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
③治法:疏散风寒,润肺止咳。
④方药:止嗽散加减。
(5)火热咳嗽①症状: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烦渴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脉洪数或弦数,舌红。
②病机分析:火邪伤肺,故见干咳痰血;热聚胸膈,故烦渴胸痛;火灼津伤,燥热内结,故见便秘。脉数舌红,属火邪为患之象。
③治法:清肺泻火。
④方药:凉膈散加减。咳甚者,可加枇杷叶、马兜铃清肺止咳;烦渴甚者,可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除烦;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藕节凉血止血。
内伤咳嗽内伤咳嗽,病程一般较长,有先病在肺而影响他脏者,亦有他脏先伤而病及于肺者。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则当根据虚之所在而着重补正。
(1)痰湿咳嗽①症状: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②病机分析:脾虚健运失常,以致痰湿内生,上渍于肺,阻碍气机,故咳嗽痰白而粘; 痰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脘作闷;纳减,四肢乏力,既因脾胃虚弱,也因湿困脾胃;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为痰湿内聚,气失宣展之征。
③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④方药:二陈汤加减。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苍术、厚朴、苡仁、杏仁之类,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痰滞食阻,而见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腻脉滑者,可合三子养亲汤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2)痰热咳嗽①症状: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
②病机分析:痰热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黄难出;痰热化火,灼肺伤络故见痰血咽痛;痰热壅盛,气机不利,故胸闷;口干而苦为热甚伤津。苔黄,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
③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④方药:清金化痰汤。肺热壅盛,咳而喘满、壮热、口渴者,去桔梗、陈皮,加金银花、鱼腥草、石膏、葶苈子等清热泄肺。
(3)肝火犯肺①症状: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②病机分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逆乘于肺,肺失清肃之权,故气逆咳嗽不已;木火刑金, 肺络损伤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胁为肝之分野,肝火肆逆,故胁痛;性急易怒,灼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均为肝火炽盛之象。脉弦数,苔薄黄少津,为肝郁肺热津亏之征。
③治法:清肝泻肺。
④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火热较盛,咳嗽频作者,可加山栀、丹皮、贝母、枇杷叶等, 以增强清热止咳之功效。肝火犯肺之咳嗽,亦可选用《医醇义》的丹青饮治疗。
(4)阴虚咳嗽①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病机分析: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阴虚肺燥,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干舌燥;咳伤肺络,则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象。
③治法: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④方药:二冬二母汤,口干舌燥甚者,加沙参、百合、生地养阴润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痰粘不利者,加海蛤粉清热化痰;咯血者加白及、茜草、藕节止血。
阴虚咳嗽而见心烦口干,心惊不寐,口舌生疮等症者,为心阴偏虚,可改用玄妙散。阴虚咳嗽而见咳声连连,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者,为肾阴偏虚,可改用八仙长寿丸。方中以六味丸滋阴泻火;麦冬、五味子滋肾润肺,敛肺止咳。
(5)气虚咳嗽①症状: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质淡,脉弱。
②病机分析:久咳伤肺,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肺气亏损,肃降失司则咳嗽,声低,气短。肺气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 ,易感冒;神疲,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③治法: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④方药:补肺汤加减。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加白术、茯苓、款冬花,以增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白术并可协同人参、黄芪增强益气固表的作用。
若气虚咳嗽而见痰多,色白易排出,脘腹痞胀,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或微浮、舌质淡、苔白腻者 ,为脾气偏虚。治宜健脾化湿、补肺祛痰,常用六君子汤加味。若中焦阳虚,气不化水,湿聚成饮,而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则治宜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6)阳虚咳嗽①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②病机分析:脾肾阳虚,水气上泛,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阳虚不运,水饮内停,上干于肺,故咳嗽、痰涎清稀;阳气虚衰,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诱发,故咳嗽反复发作;水气上泛故头眩、心悸;水气游溢肢体,故肢体沉重;肾阳亏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小便不利;阳虚生外寒故见畏寒。苔白润,脉沉滑,为阳气不足寒水内停之象。
③治法:温阳散寒,化气行水。
④方药:真武汤加味。咳甚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气机不利,胸胁满闷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气;短气甚者,加党参益气补虚;大便稀溏者,加干姜温中散寒。
另外,对于胸背跌仆损伤,瘀血内阻,肺气不利,证见咳嗽不愈,夜间加剧,呛咳少痰,痰中时带极少血丝或血点,胸背受伤部位有阵发性刺痛,舌淡紫或见瘀斑,脉弦等的瘀血咳嗽,治疗当以清瘀肃肺为主,常用旋覆花汤加减。可用旋覆花、茜草降气结通络,桃仁、紫菀止咳。痰中带血者,加三七、白茅根活血化瘀、止血。其中白茅根每次可用至二两煎汤代水煎药。如吐血紫黑,咳嗽气急只能侧卧一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杏仁、五味子。
咳嗽的预后及转归如何?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转归,从疾病性质上来说,主要是由实转虚的变化。从脏腑转归来说,主要是肺、脾、肾之间的相移。外感咳嗽多属暴病,属实,其病在肺,但若调治失宜,亦可由外感转为内伤而累及他脏。一般说,病肺为轻,病脾较重,病肾尤重。由肺及脾至肾的过程即是病情由轻转重的过程。故病在肺脾治疗尚易,以至于肾则治疗棘手,预后较差。为了控制病变的发展演变,不少单位根据“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理论,用补肾固本的方法治疗久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值得指出的是,咳嗽转归问题上除注意肺与脾肾的关系外,还须注意肺与心的关系。肺主气,心主血,气血相关,肺脏病变,日久必及于心。内伤咳嗽若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常导致肺、肾、心、脾亏虚,气滞、痰凝、血瘀,水停而演变为肺胀。
总的来说,外感咳嗽的预后良好,大多可在较短时间获得治愈。内伤咳嗽的预后一般亦较好,但部分患者易于反复发作。转化为肺胀者,则预后较差,往往病程缠绵,迁延难愈。
咳嗽辩病咳嗽并非病名,而是很多疾病的一种觉症状。依据咳嗽的性质、咳嗽持续的时间长短及咳嗽伴有的特殊表现等情况,可以大致辩别疾病所在,做到有病早治。
青年人如咳嗽日久,咳嗽声短而无力,并伴有虚汗,午后潮热低烧、颜颊红艳、疲乏无力等症状,很可能是肺结核。
若咳嗽是由感冒引起,过两三天一般可随其它感冒症状的好转而消失,但麻烦的是,这种短暂的咳嗽也常见于麻疹、猩红热、肋腺炎等冬季急性传染病,因此应提高警惕。
咳嗽最常见的原因莫过于慢性气管炎。患这种疾病的人,多因着凉,受风寒而发病,数九隆冬的寒冷气候会使病情加重,一般到天气转暖时才能缓解。
如果干咳无痰,或有咯血,应速到医院通过X线透视、照胸片或进行支气管造影等检查。
咳嗽药分镇咳药和祛痰药两大类。干咳无痰或少痰,可服镇咳药,咳嗽痰多则可服用止咳和祛痰并举的药物。
什么是咳嗽?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咳嗽的动作是短促深吸气,声门紧闭,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就成为咳嗽。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被排出体外。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
什么是咳嗽晕厥综合征?
咳嗽晕厥综合征是指既往没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由于剧烈的连续咳嗽而引起的一过性意识丧失的病证。本综合征最早由charcot于1876年提出,其发生机制考虑为咳嗽引起的喉部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因而称为喉性卒中、烦咳性晕厥、咳后晕厥、烦咳性暴病、支气管暴病、支气管晕厥等。
咳嗽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的原因不明,学说众多,像反射学说、脑震荡学说等等。
咳嗽晕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作性阵咳后,出现数秒钟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典型者,可在咳嗽数秒钟即可引起晕厥发作,有时伴轻度痉挛。晕厥时间多在10秒钟之内,少数人可长达30秒至60秒。应当注意的是,患者处于立位或坐位时容易发生,而且,进食、哄笑等情况下,易于诱发剧烈咳嗽和咳嗽晕厥。意识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患者以男性居多,约占97%,年龄分布范围广,但以青壮年为多见,尤其是40岁的男性患者,小儿也可见到。该病通常缓慢发生发展,对于较轻的初期症状,往往不引起患者的注意。
根据反复发作的剧烈阵咳伴一过性意识丧失的特点,加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原发病的发现,诊断一般不难。但需与颈动脉窦过敏症等所致的晕厥和不典型的癫痫发作鉴别,脑电图及诱发试验、治疗反应都可用于鉴别,既往癫痫发作史及慢性肺部疾病史也可作鉴别诊断的参考。
咳嗽的病人为什么要采集痰标本,怎样采集?
痰是病理产物,主要是肺、支气管和气管内的炎性分泌物。咳嗽的病人采集痰标本,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采集痰标本的方法是:①一般检查或培养标本采集法。具体做法是:留集清晨第一口痰,留痰前,嘱病人先用贝朵尔氏液漱漱口,再以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内杂菌。然后,深吸气用力咳嗽,咳出气道深部痰液。将痰收集到无菌培养皿或小瓶内送检,如检查癌细胞,应立即送检。②24小时痰标本采集法,为浓缩找结核菌或寄生虫卵,备清洁带盖的留痰容器,贴以标签,注明姓名、留痰日期、起止时间,嘱病人将24小时的痰,全部吐入容器内,并勿将漱口水、唾液、呕吐物、鼻咽分泌物等混入痰内,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以上两种痰标本采集法,适用于年长儿或成年人,小儿咳嗽往往不会吐痰,而将痰液咽下,如需要做痰液的检查,可抽取胃液来进行检查。
怎样用火罐疗法治疗咳嗽?
火罐疗法又称拔罐疗法,具有通其经脉,营其逆顺,调其气血,祛病健身的作用。火罐疗法是通过罐体边缘及负压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以达脉道通,虚实调,气血行,阴阳平的目的。适用于年龄较大儿童。
(1)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膏肓、曲垣。
操作法: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取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或投火法等,将火罐吸拔在所取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3~4天治疗1次(根据皮肤反应而定),5次为1疗程。
主治:各种咳嗽。
(2)取穴:背部自第1~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
操作法:患者取俯卧位,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在两侧各吸拔5~6只,至皮肤瘀血为度。隔2~3日拔罐1次。
主治: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
(3)取穴:①穴位:大椎、身柱、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膏肓、曲池、尺泽、合谷、天突;②部位:颈部、脊柱两侧、肩胛上区。
操作法:取口径为4~6cm的玻璃火罐或陶瓷罐、竹罐,用95%酒精棉球撕松散贴在罐底,点燃棉球后待罐中空气燃烧将尽,立即将罐扣在选用的治疗部位上,使其与皮肤牢固吸住,一般留罐10~15分钟。
主治:各种慢性气管炎。
注意:①不可将罐口烧烤过热;②点燃粘在罐底的酒精棉花时,一定注意避免脱落,引起烫伤。
什么是过敏性咳嗽?
门诊常见到家长带以长期咳嗽为唯一主诉的患儿来就诊。因咳嗽只是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对同一患儿来说,发作时间较为固定。白天通常完全没有症状或极少咳嗽,故有的父母以为是因晚间受凉而引起咳嗽,而更加盖得厚暖,或未被引起重视。而医生常诊断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使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却常常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其实,这就是过敏性咳嗽,多见于过敏性体质的小儿。其支气管粘膜处于高度敏感状态,对外界任何刺激耐受性低,由于患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所以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时尤易发作,属于不典型的哮喘。
这种过敏性咳嗽日久,部分患儿可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因此及时治疗,服用少许平喘药物如喘定、舒喘灵等以及抗过敏的药敏仙特敏、苯海拉明效果明显。
感冒咳嗽有什么特点?感冒咳嗽多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有风寒、风热的不同,风寒咳嗽即是着凉咳嗽,这种咳嗽较重,痰较清稀,发热往往伴怕冷,不出汗,舌质淡苔白,咽部不红;风热咳嗽,常伴发热汗出,咽痛,吐黄稠痰,鼻流黄浊涕,舌质偏红苔白脉浮数;还有的咳嗽伴不愿吃饭,或饭后恶心,舌苔厚,这是伤食化热影响脾的正常功能引起的,治疗时消化药配合止咳药并用。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风热引起的咳嗽,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过食荤腥,辛辣刺激性食物,着凉引起的不要过食寒凉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由于风热咳嗽多见,故治疗可采用桑菊饮加减,常用中药:桑叶8g,菊花10g,桔梗10g,杏仁6g,连翘15g,黄芩9g,炙杷叶10g,前胡6g,水煎服,日1剂,连服3~5天。也可口服小儿联邦止咳露、美可糖浆、小儿止嗽丹、急支糖浆等成药,同时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冷饮等,防止受寒。
什么是扁桃体炎引起的咳嗽?扁桃体炎引起的咳嗽,多伴有咽部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重。重者吞咽困难,有堵塞感,声嘶。如果是急性扁桃体炎,多伴有发热、头痛、口渴等症,慢性扁桃体炎,咽部不适,微痒痛,异物感,易引起咳嗽,常有反复发作史,类似慢性咽炎症状。
对于本病的预防和护理,急性期要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处理,给一些板蓝根冲剂、喉症丸、六神丸、草珊瑚含片及相应的抗菌素治疗。如果病情较重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对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可以参照慢性喉炎的方法治疗,外用药可以用双料喉风散、锡类散吹喉治疗。多喂水,可用淡盐水嗽口,还可服一些清凉饮料以清热泻火。
什么是咽炎咳嗽?咽炎咳嗽是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年长儿可自觉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咳前咽痒,有明显异物刺激感,接着阵发性咳嗽,以晨起或夜间睡前为重,每遇感冒伤风病情加重,平素咽部经常发出“啃啃”声或呈单咳声。在急性发作时,每因剧烈咳嗽而引起恶心呕吐,这是刺激了咽神经出现反射性呕吐。此时喝口水会暂时缓解。
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尚无特殊疗法,一般可用胖大海、玉竹、麦冬、沙参、青果、玉蝴蝶,适量水浸当茶饮,有一定疗效。在急性期应用抗菌素,加服中药,如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金嗓子喉宝、六神丸等含化,或用小儿咽扁冲剂、黄氏响声丸口服,配合一定的止咳西药,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注意饮食一定要清淡,勿食辛辣,油腻食物。
长期咳嗽,痰放置数小时可分层是什么病,怎样治疗?
小儿长期咳嗽,所吐之痰放置数小时后可分3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粘液,下层为脓液和坏死组织,此为典型的支气管扩张。痰多为稠厚脓性,量或多或少,与体位改变有关,晨起、晚睡卧床时易引起咳嗽并咯出大量脓痰。病程日久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间断咯血。肺部反复发生感染,多在同一部位,迁延不愈。患儿营养发育落后,胸廓可有畸形,约1/3患儿可出现杵状指、趾。
X线胸片示:双中下肺可见大小环状透光阴影,呈卷发影或蜂窝状,常伴肺段或肺叶不张及炎症浸润阴影。断层X片可见到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支气管扩张内科治疗的一般原则: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和控制感染。
(1)体位排痰、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采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有利于痰液排出,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如病变在上方,采取坐位易使痰排出;病变在下方,取斜向下俯卧位,让患儿深呼吸咳痰;病变在前方取仰卧位;病变在后方,取俯卧位。同时,用手轻拍患儿的病变部位,有利于痰液引流。如果痰液太稠,可使用祛痰药物碘化钾0.1~0.2g,或吐根糖浆0.5ml,每日3次,或运用中药桔梗汤、千金苇茎汤加减口服以化痰,或先用雾化吸入法湿化呼吸道后顺位排痰则痰液易于排出。
(2)控制感染:在急性发作期应积极应用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每日总量约为100万μ~300万μ肌注或静点,2周为1疗程;也可用青霉素喷雾,用20万μ溶于10ml蒸馏水中,在10分钟内喷毕,每日3~4次,连续1~2周。以后可根据痰菌培养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相应抗生素。
外科治疗:轻度支气管扩张无需手术治疗,若病变较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