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要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04 13:11:47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练功要领的体会一、关于关于少林内劲一指禅介绍:该功法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原因: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进行自我锻炼的方法,而该功初时只需要调身(即姿势正确)就可练功,呼吸自然,不用意守和无须入静,故不易出偏,安全呀。其次是易学易记,一桩一姿势,不复杂。再次是易得气,气感感觉快(注意:因各人身体的个体差异,其气感的强弱,感到气感时需要的时间各异,有些人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人很快就有气感了,但也有练了多年甚至未有气感的,但其本人自我感觉是身体较练功前健康)。
二、听说阙老前辈教功时,只站桩,在多年站桩的基础上才进行扳指,循序渐进。王瑞亭老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是融合了他个人的心意六合拳,加进了热身法。阙老师带徒弟较多,都练得很好,功力也强,各人练功的体会也不同。目前关于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的版本甚多,真如陈氏创陈式太极拳,带了杨露禅、吴鉴泉等徒弟,现在社会上就有杨式和吴式太极拳。不管怎样,站桩是所有版本中共有的,是核心部分。休 闲 居 编 辑
三、马步桩即基本桩是所有桩式的基础,练得好,就为练其它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在15年前遇见一人,基本桩站了8年,体感的效果与别人不一样,功力也强,可谓各有千秋。我建议基本桩至少要站半年以上。
四、练少林内劲一指禅要过三关,即放松关、疲劳关,气冲病灶关。
少林内劲一指禅要过三关:即放松、疲劳、气冲病灶关。而放松、疲劳这两关有着内在的联系,能放松就不感到疲劳,疲劳关过了,也就感到放松了。这两关过后,姿势也正确了。在练功过程中,某些部位会出现不适的感觉,一是原来就有病的症状;二是自己还没觉察到的,还没在身上反映出症状来,通过练功,这些症状可能会消失。
在每次练的时候,有老师拍打你的有关部位,以帮助放松和疏通经络是最好不过了。
五、功法大体分为以下阶段:准备动作(有些版本有);起势,基本桩法,收势;其他桩法(包括起势、收势);扳指(趾)法。
练功苦,练少林内劲一指禅更苦。苦尽甘来,甜,练少林内劲一指禅更甜。坚持数年,必有益处。
六、下面是功法要领的有关体会:脸带微笑——《脑内革命》书中有一点可以借鉴。(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不是吹捧鬼子,因为科学无国界)。借鉴什么呢?就是脸带微笑,在脸带微笑时,大脑可以分泌一种类似吗啡的“内腓肽”,内腓肽能使机体提高免疫能力,能起镇痛镇静作用。我想练功时,脸带微笑,有助于提**体的免疫功能。以后即使碰上不顺心的事,脸带微笑(有些象皮笑肉不笑),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舌抵上腭——嘴唇轻轻闭拢,上下牙不要碰着,舌尖自然而然地抵于内上齿龈上。还有一种是翘舌抵于上腭(口腔的天花板)上。
虚领顶颈——虚领:头正,下颌微收,头顶百会穴上好象有一根线把头拎起似的;顶颈:颈要直,方法是下颌微收,但不强硬。虚领顶颈与打太极拳的要领同。
目视前方——是平视前方。上视有升压的效果,下视有降压的效果,升压降压的目视要配合专门姿势同做效果较好。在练功过程中,眼珠可以活动,如果1分钟看远方,下1分钟看自己的手,周而复始,可以调节眼睛的睫状肌,缓解眼睛疲劳,起到保护视力作用。
含胸拔背——(1)含胸:常人挺胸时,腰背一直,胸就挺起。而军人的挺胸除腰背直外,还将两肩往后张。这里的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况下,两肩稍向前向内合,会感到内衣轻轻地贴住了背。这种感觉,背部的上面明显,下面次之。如果下背的感觉也明显,就是骺背,严重的就是驼背(罗锅)。所以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况下,两肩稍向前向内合。(2)拔背:在做起势前,腰背直情况下,两肩上耸二、三分,将脊椎骨一节节安放好。
虚协——在胳肢窝中好象搁上一、二个鸡蛋似的,不使胳膊夹紧协部。
臂肘的位置——观看这个论坛(可以)下载的王瑞亭老师的姿势。一般是肘尖略超出躯干前的体表位置。
手掌瓦状——“瓦”状指老式的瓦片形状,手指松直微弯曲。
手指梯形——意思是以食指为准,食指处于最高位,中指次之,无名指更次,小指最低。五指略分开。手掌如果朝地,小臂肌肉放松程度较差,不如手掌略有偏向,即左掌略偏右方向,右掌略偏左方向,小臂肌肉得到相对放松。手指梯形的要求也容易做到。
圆档——对圆档的要领,我在这里描述一下,以便初学者领会。当两足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即稍成内八字;下蹲时,两膝与两脚尖同宽,就能保证圆档。两膝在垂直面内不能超过脚尖,这时脚掌的感觉是:两脚掌的外侧着地。
收腹提肛——该功法要领中要收腹提肛,如果经常注意提肛,那就犯意守的忌韪。在练功初,摆好姿势后,先检查身体各部是否符合要领,注意各部放松。特别是不要翘臀,大腿跟部在翘臀时的感觉是肌肉放松的,将骶骨、尾骨往身体的正面稍前移,这时大腿跟部的肌肉有紧张感,也感到提肛了,小腹也收了,姿势保证收腹提肛,不要去想提肛。但上身不要因为避免翘臀而后仰;松胯——在收腹提肛的前提下,注意腹股沟处(也是髋关节处)要放松;十趾抓地——在内八字基础上,将脚尖上翘稍前伸,使前脚掌靠近脚趾的部分虚空,而后使虚空的那部分脚掌先着地,再屈曲脚趾着地,这时感觉蹠弓部分和涌泉穴好象是不挨着鞋底似的。这是十趾抓地的要领,在练功准备时,做好十趾抓地后,再做起势或下蹲动作。以后在练功过程中,就不需要再注意十趾抓地的要领。在姿势较低时,十趾抓地,不抓地,站不稳。姿势高的时候可以不一定抓地,有助于今后自发动功的产生,也便于扳趾;呼吸——自然呼吸;补充一点,小臂怎样才算放松?我的体会是:稍用劲,与地心吸引力相抵消。不用劲,小臂处于“沉”的状态。小臂的放松程度,好比身在游泳池中,手随浮力会自然浮起一样。
如果整个姿势摆正后,脚掌的感觉是:两脚掌的外侧着地,重心大部分在脚后跟上。这样,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原因是脚后跟上有一个睡眠穴,因为站桩,得到了充分的刺激。
有些要领领会得好,打太极拳时的体会就更进一步。
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里介绍一下单练股四头肌的方法,此法是我后期对学功学员的条件,达不到要求,我是不会教他练功的。
方法简述如下:脚跟离墙脚约1.5脚距离,两脚并拢或稍分开一些(宽度小于肩宽),背靠墙(板)下蹲,要求大腿与小腿成直角,上身躯干与大腿成直角,上肢随便,但不可撑墙(板),能坚持5分钟就合格。在5分钟时间内,头、上背、臀部不得离墙(板)。每天一早一晚各练一次。
虽然练此法耽误了练功一些时间,但不会在练基本桩时出现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也不会因肌肉紧张造成抖动不止现象,能够做到练功要领基本正确,上身也能做到比较放松,而且站桩 30分钟不会觉得太累,练后走动一下,腿部感到非常轻松。这个5分钟,比站桩还苦啊。有慢性病的可以不练此法,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更不可硬来,恐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八、由于初练,腿部力量不够,肌肉紧张,就发生抖动,使全身也随之发抖。这个问题,在师傅刚开始教我摆姿势时,当场我就问了,答复是“得气”,我说是肌肉紧张受不了。师傅告诉我,今后碰上发抖,就往下蹲一些。就这样,解决了问题,虽然以后练功时,有时会抖动,但情况明了,就不怕了,有办法应付了。
我的体会:(1)发抖原因是初练,腿部力量不够,肌肉紧张;(2)在抖动中达到放松。比如,胳膊,后背,腰部由于静止不动,有一定的酸胀感,在抖动过程中得到缓解。但要注意,能不动最好,不能去追求抖动的感觉,而形成潜意识,造成抖动不能控制,成为偏差。
(3)收功后,可以拍打按摩身体各部,以缓解练功过程中引起的肌肉不适反应。
在练功过程中,膝盖不仅仅是难受,膝关节会疼痛。方法是,站高姿或中姿,练功时间不要太长,初学者先从20分钟一次站起,逐渐增加时间,凡事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通过站桩,腿部力量增强,走路爬山就感到轻松,这也算是本功的初期效果吧。
按正规锻炼少林内劲一指禅三个月后,一般会感到吃得快(胃口好),睡得香(熟睡时间延长),拉得爽(不会便秘,爽快)。
据说人体经络12时辰周转50圈,12时辰=24小时=1440分,经络周转完1圈的时间为28.8分钟,所以站桩最低要求不得少于30分钟,半小时中间不休息。
注:《灵枢??五十营》提出了“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以致于推算出人体气之周流,在一昼夜之间,大概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气行 810丈,相当于循环了五十周。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未免太幼稚可笑,但如果和英国的哈裴氏在1628年才能说明血液循环来相比的话,我们祖先在数千年之前就能够阐明血液运行是如环无端,营运不休的,这不能不认为是伟大的发现九、考虑到生活,尤其还要学习、工作,对体力消耗得留有余地,所以一天分开站两次也可以了;如果一次站45分钟以上,或者是站低桩,一天一次也够了。练功是健康投资,不能因为练功不当,反而影响健康、学习、工作,适得其反,尤其是初学者,更应作到循序渐进。
 1. 该功法不用意守,气感无须去注意,你注意了气感,就有意守的嫌疑;& nbsp2. 白天面朝太阳方向,即东、东南、南、西南、西,晚上一般面朝南;饭前饭后半小时之内不要练功;练功中用干毛巾拭汗。出汗多时,功后要补充淡盐开水;功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澡,不宜喝冷饮;避开雷雨时刻站桩,以免惊吓。同理,大风时应将门窗固定住。
 3. 练功时,除姿势保持不变外,可以看电视,听音乐,背英语单词等等,便于初练者放松,并缓解疲劳。短的电视剧一集40多分钟,电视剧看完了,功也练完了; 4. 症状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有各种因素。经常检查指标是需要的,便于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验证功法的功效。
十、扳指法一般在大部分桩功都站了,并且经络基本上通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认为初练者扳指的效果不大。
扳指法——时间:手指一上一下为1次,上和下各为1分钟(很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往下扳是1分钟,往上即下扳后恢复原位也是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复原是1分钟)。要求;(1)在往下扳之前,该手指先要稍微往上翘2—3毫米后下扳;(2)手指下扳时,该手指的关节是松直的(不是指掌指关节,即靠近手掌的关节,此关节也要求比较松,不要求直);(3)除下扳的手指外,其邻近手指不能跟着动。意思是说,当邻近的手指受下扳手指影响跟着动时,该手指就不要再往下扳,这是该手指现时下扳的极限,随着扳指练习,会逐步不断突破现时下扳的极限。
十一、高桩与低桩的关系和适应人群:高桩容易做到放松,气感比较容易感觉到,但也因人而异,适合于初学者;低桩是在练功多年高桩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几乎全身都感到放松了,当手掌朝地站马步桩时,有一股向下拉的力使你站低桩,那时,你要站高桩也不行,一会儿就被拉着往下蹲啊。
至于说到低桩姿势的问题,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主要是身体重心的稳定,上身应该前倾,但这个前倾是在保证原有要领基础上的上身前倾。
至于长劲的快慢,与站桩的强度相关:一是与每次站桩的时间长短和每天站桩的次数相关;二是与姿势的高低有关,但要注意在放松的基础上,姿势低长劲快。我们练功的目的是健体强身,为健康投资,不应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学习,强度应以此为准,为最佳,不要为了练功,本末倒置,甚至搞跨身体。
一般说,高桩养气,适合初学者和病者(慢性病),低桩适合身体强壮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