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也""之""而"的用法,作用(最好举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7 22:28:37
>>>>>>>>提问文言文的"也" "之" "而"的用法,作用(最好举例)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例: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③是说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②苟政猛于虎也!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3. 动词,译为“到、往”,
如: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
而
1、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复句的各种关系。
A、表示并列,又。“侣鱼虾而友麋鹿”
B、表示修饰,可不译。“顺流而东”
C、表示承接,就。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D、表示假设,如果。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E、表示转折,但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F、表示因果,因而。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助词,表示语气、情态、提顿等,或组成双音节词。如“已而(后来)”“俄而(不久)”“而已(罢了)”“而后(这以后)”
3、通“尔”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而母立于兹”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