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钙拮抗剂有哪些副作用,如何处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7 22:42:24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1)按钙通道选择作用的电生理分类:
①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通道:抑制Ca??2+?内流作用强,但不影响Na?+内流快通道。主要有:异搏定、甲氧异搏定,硝苯吡啶及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如尼群地平、尼卡地平等。
②同时作用于钙通道和钠通道:此类对钙通道作用较差,有抑制钠通道的作用。主要有双苯丁胺、心可定、沛心达、苯乙二苯丙胺、肉桂嗪等。
(2)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制剂和长效制剂,前者如心痛定(即硝苯吡啶)、异搏定、尼群地卡、尼莫地平、硫氮?FDA2?酮等;长效制剂如拜心通、络活喜、非洛地平等。休 闲 居 编 辑
(3)按药理作用部位分类:
①主要作用于心肌:异搏定、硫氮?FDA2?酮、硝苯吡啶。
②主要作用于心脏传导组织:异搏定、硫氮?FDA2?酮、苯丙胺。
③主要作用于血管:主要作用于冠状动脉的有:硝苯吡啶及硫氮?FDA2?酮作用于大的冠状动脉;主要作用于脑血管的有: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嗪;作用于周围血管的有:尼卡地平、利多氟嗪。
④主要作用于神经元:与心可定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五氟利多、氟司吡啉、哌咪清;与硫氮?FDA2?酮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甲硫达嗪。
常用的钙拮抗剂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学特点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的异搏定、硝苯吡啶、硫氮?FDA2?酮在应用上各有特点。硝苯吡啶有较强的扩张周围血管及冠状血管的作用,常用来治疗各型心绞痛、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周围血管疾病。异搏定(即维拉帕米)除有扩血管作用外,尚有抑制心肌收缩力,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非特异性抗交感作用,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各型心绞痛、高血压病和心肌病。硫氮?FDA2?酮除有扩血管作用外,亦有非特异性抗交感神经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尤其心率偏快而β?阻滞剂不宜应用的心绞痛病人,治疗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肺心病,降低肺动脉高压。
常用钙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及用法怎样?
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有哪些?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①心绞痛:对劳累型心绞痛,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内膜下心肌供血,降低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率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硝苯吡啶适于轻度左心功能不全者,伴高血压者更合适,如有反射性心率增快,可与β?阻滞剂合用。异搏定或硫氮?FDA2?酮可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适于心率快而心功能较好的病人。对变异性心绞痛,因可解除冠脉痉挛而治疗有效。防止突然停药致“停药综合征”使心绞痛复发。②心肌梗塞:有报告报道,钙拮抗剂能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但梗塞后改善生存率的效果不如β阻滞剂,如病人有应用β阻滞剂禁忌症可考虑应用。但短效的硝苯地平不宜用于心肌梗塞急性期。
(2)高血压病:能扩张血管,降低周围阻力,故可用于降压治疗。对低肾素、基础血压高、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较好,但应注意突然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对高血压急症可舌下含服快速降压。注意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要适当减量。对血压正常者,血压下降不明显。
(3)心律失常:
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异搏定可抑制房室结传导,阻断房室结折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复律有效者,长期口服预防多数有效。与洋地黄相比,异搏定静注起效快,半衰期短,不影响以后必要的电复律。与β阻滞剂相比,异搏定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及周围血管性疾病。但原有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②心房扑动或颤动:异搏定和硫氮?FDA2?酮可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扑动或颤动的心室率,但使心房扑动或房颤转复的成功率不高,作为房颤复律后维持用药疗效不明确。
③预激综合征:异搏定和硫氮?FDA2?酮可抑制房室结传导,而对快反应的旁路作用不大,故对预激综合征合并窄QRS波室上速(顺向型折返)疗效较好。对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或房扑者,由于延长房室结传导,可能使激动经旁道下传频率增加,致心室率增快而诱发心室颤动,因此该类病例则应禁用。
(4)心力衰竭:硝苯吡啶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特别降低左室后负荷,使每搏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增加。但有报道,疗效持续者不到半数,可能与耐药性或水钠潴留有关。但由于它们有负性肌力作用,因此治疗效果取决于扩血管作用是否强于负性肌力作用。
(5)肥厚型心肌病:异搏定可改善左室舒张顺应性,减轻左室射血期流出道的梗阻及负性肌力作用,均可改善肥厚型心肌病的心功能。与β?阻滞剂相比,长期用药β阻滞剂影响血脂、血糖代谢,使运动耐量减低,而异搏定则无此顾虑。故异搏定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优于β?阻滞剂。
(6)肺动脉高压:硝苯吡啶可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而且心输出量增加,病人运动耐力增加。
(7)治疗短暂脑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钙拮抗剂有解除脑动脉痉挛,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临床上以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效果好,因其为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
(8)雷诺氏综合征:主要是钙拮抗剂可减轻血管痉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雷诺氏综合征均有效。
常用的钙拮抗剂有哪些副作用,如何处理?
(1)异搏定
①静注后可有短暂低血压、心动过缓、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轻者停药,重者可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静注葡萄糖酸钙纠正其毒性反应。
②口服副作用有:便秘、恶心、头晕、头痛、眩晕、踝部水肿、心力衰竭加重、窦性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轻者减量或停药,重者可对症治疗。
(2)硝苯吡啶:可出现低血压、头痛、头晕、消化道不适、脸红、两足踝部水肿。水肿主要是由于该药扩张小动脉而不扩张静脉,造成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过多的水分由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往往使用利尿剂无效,停药后可消失,大多数副作用均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可消失。
(3)硫氮?FDA2?酮:多在较大剂量时出现,多为头晕、头痛、乏力、面红、视力模糊、房室传导阻滞,亦可见低血压、踝部水肿,停药后可消失。
常用的调整血脂药物有哪些,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1)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也降低血胆固醇的药物:
①氯贝丁酯类:氯贝丁酯口服其降血甘油三酯的作用强于降总胆固醇,并使HDL增高,且可减少组织胆固醇沉积;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减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从而削弱凝血作用。与抗凝剂合用时,要注意减少抗凝剂的用量。少数病人有胃肠道反应,皮肤发痒和荨麻疹,以及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和肾功能改变,宜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长期应用可使胆石症发病率增高。现多用其同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益多酯、吉非罗齐、苯扎贝特。
②烟酸类:有降低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增高HDL以及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可引起皮肤潮红、皮肤发痒、胃部不适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还要注意检查肝功能。这类药物有:烟酸、阿西莫司、烟酸肌醇酯。
(2)主要降低血胆固醇,也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①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为新一类的调整血脂药。其部分结构与H
MG?CoA还原酶的基质HMG?CoA结构相似,可和HMG?CoA竞争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从而阻碍HMG?CoA还原酶的作用,后者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因而胆固醇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血胆固醇水平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又刺激细胞表面LDL受体合成增加,从而促进LDL、VLDL通过受体途径代谢,降低血清LDL含量。副作用有乏力、肌痛、胃肠道症状、皮疹等。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酸磷酸酶的变化。常用制剂有: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②弹性酶:有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HDL的作用。由于该药经肠道的吸收率低,影响其疗效。
(3)仅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有右旋糖酐硫酸酯,能提高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力,具抗凝作用;能提高脂蛋白酶的活力,分解乳糜微粒,澄清血清;降低血管壁通透性。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等。
(4)仅降低血总胆固醇的药物:
①胆酸螯合树脂类:为阴离子交换树脂,服后吸附肠内胆酸,阻断胆酸的肠肝循环,加速肝中胆固醇分解为胆酸,与肠内胆酸一起排出体外而使血总胆固醇下降。这类药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降胆葡胺等。引起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近年采用微粒型制剂,副作用减少,病人较易耐受。
②普罗布可:阻碍肝内胆固醇的乙酰乙酸酯生物合成阶段,而起降低血胆固醇和LDL的作用,但同时降低HDL。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眩晕等。
(5)其他调整血脂药物还有:不饱和脂酸类,包括亚油酸、亚油酸乙酯等,近年从鱼油中提取的多价不饱和脂酸如20碳5烯酸和22碳6烯酸的作用更好;维生素类,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6、泛酸的衍生物泛硫乙胺、维生素E等。还有谷固醇、异去氢胆酸等。
还有一些中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如泽泻、首乌、山楂、麦芽、茶树根、桑寄生、虎杖、参三七、葛根、决明子、灵芝、玉竹等。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哪些,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抗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常用的有①阿斯匹林:抑制TXA-2的生成,较少影响PGI-2的产生而起作用。阿斯匹林的乙酰基与环氧化酶结合后,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而阻止血小板产生TXA-2。TXA-2
有强大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而PGI-2具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和解除血小板聚集作用。但阿斯匹林有可能引起胃炎或胃出血,需注意。②潘生丁:抑制腺苷进入血小板,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增高,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③ 磺吡酮:作用与阿斯匹林类似,抑制血小板粘附及聚集。④噻氯匹定:抑制血小板内Ca??
2+?活性,并抑制血小板之间纤维蛋白原桥的形成。⑤芬氟咪唑:抑制TXA?2合成酶。
抗凝药物在心脏病中的应用有哪些,常用的抗凝药物肝素和华法令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抗凝药物在心脏病中的应用主要有:
①冠心病,尤其是心绞痛、心肌梗塞: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溶解血栓,疏通血管,改善冠脉供血,抑制血栓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为预防心肌梗塞后左室附壁血栓形成,华法令治疗应持续3个月。
②风湿性二尖瓣病变:风心二尖瓣病变出现心房纤颤(慢性或阵发性)后,血栓栓塞的并发症增加了3~7倍,有的报告为18倍。80%的血栓栓塞发生于心房纤颤。33%的栓塞发生于心房纤颤后的1月内,66%发生于12个月内,而且第1次栓塞后,再发生心房纤颤可能再次栓塞。心输出量低也是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的指征:心房纤颤或巨大左房(M型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55mm)的窦性心律,存在心衰,原有系统栓塞史者均需用华法令长期抗凝治疗。
③更换机械瓣后:更换机械瓣术后6小时静点肝素抗凝(用法省略),慢性长期抗凝用华法令加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也可单用华法令治疗。
肝素的抗凝作用是通过加强和加速抗凝血酶Ⅲ(ATⅢ)的作用而发挥的。肝素与ATⅢ形成复合体后,促进凝血酶—ATⅢ复合体形成,从而抑制凝血酶的作用。凝血酶—ATⅢ复合体形成后将减少对肝素的亲和力,使肝素得以解脱,在反应中再起催化作用。肝素也抑制活化的因子
Ⅸ、Ⅹ、Ⅺ、ⅩⅡ、Ⅶ。另外肝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能使脂蛋白脂酶释放到血循环中,并稳定其活性,使血脂降低。此外,肝素因带强负电荷,进入血循环后被血管内皮吸附,由此增强血管壁的抗血栓作用。肝素尚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机理不再赘述。
华法令通过干扰维生素K的环互变和维生素K的2,3环氧化物,发挥抗凝效果。凝血因子Ⅱ、
Ⅶ、Ⅸ、Ⅹ在肝内合成时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华法令与维生素K结构相似,产生竞争性对抗,从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对已合成的因子无效,须待血浆中以上因子耗竭后才能显效,故作用缓慢持久。若需要迅速抗凝,可先和肝素联用,4~5天后停肝素。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