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问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8 21:13:00
>>>>>>>>提问请教:主导“睡眠”的神经的名称!谢谢!
>>>>>>>>休闲养生网回答:
睡眠可以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起到恢复作用。睡眠中要出现下述变化:意识消失、随意运动消失、眼睑闭合、肌紧张以及反射机能降低、心率和呼吸数减少、血压下降、消化排泄机能低下、物质代谢减弱、体温降低。至于皮肤的分泌、消化液的分泌、括约肌的紧张等则没有变化。
人、畜为什么要睡眠?睡眠是怎样产生的呢?
休 闲 居编 辑
1902年,巴甫洛夫根据条件反射的研究,认为睡眠是因内抑制在整个大脑皮层的扩散而引起的。但是缺少(证明这个论证的神经生理相应学)的实验根据。后来,有人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的某部的活动而产生的,为期发现这一部位即睡眠中枢,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28年,Hess用频率为8Hz的刺激作用于猫的下丘脑髓板内核1-2分钟,猫出现了睡眠,因而认为在这个部分有睡眠中枢,将这种睡眠称为丘脑性睡眠。
1929年,Economo根据嗜眠性脑炎病人的病灶部位,将间脑与中脑的交界处看作是睡眠调节中枢。
1946年,Nauta根据白鼠下丘脑的切断实验,认为下丘脑存在有互相接近的睡眠与觉醒两个中枢。醒觉中枢位于后部,与交感神经中枢有密切的联系,不断地向大脑皮层传送刺激。睡眠中枢位于前部,与副交感神经中枢有密切的关系。
1960年,Mogoun指出:在睡眠的产生机理上,不能认为仅有一个局限的睡眠中枢,实际上有更为广泛的脑活动参与。从此,对有关睡眠或意识维持的神经机理的认识才得到了飞跃的发展。Magoun认为,睡眠是由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机能低下或抑制而产生的。基于这个激动系统的活动,遂产生意识,脑电才成为醒觉型。而感觉性刺激,通过该神经传导通路的侧支作用于网状结构,具有使意识清醒的作用。在破坏了网状结构的猴,尽管感觉传导通路与运动传导通路都未受到损伤,但在行动上表现为对环境漠不关心,完全不能进行随意活动。即使给怎样强的刺激也不能使脑电出现醒觉反应。这种状态,可称为昏睡状态。也就是说,仅赖感觉传导通路并不能保证全脑的清醒。深部感觉与痛觉之所以能妨碍睡眠,有效地消除困倦,不外是因为这些感觉通路给网状结构增多了信息输入而已。
但是,意识状态并非是单纯地被动地得到维持的,在一定程度上意志可以控制它。因此,Magoun等设想有从大衣皮层向网状结构下行投射的皮层—网状结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活动是负责意识的主动调节的。此外,下丘脑激动系统接受原始的感觉刺激,能够激发旧皮层与古皮层活动的同时,其中的一部分经中脑和丘脑非特异核群也向新皮层传送刺激。从这个角度出发,有人认为下丘脑激动系统可维持最简单最基本的意识状态,再通过体液刺激遂形成睡眠与醒觉的节律。
1970年,Jouvet指出,在脑干正中线八个灰质较淡的中缝核中有了一羟色胺能神经元,据信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可抑制中脑网状结构激动系统,从而产生正则睡眠。控制这些中缝核活动的因素有可能是体液性的。至于在睡眠产生机理上。是以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抑制为主,或是下丘脑激动系统的抑制为主,这是以后研究的课题,但不论前者或后者,它们的效果却是一致的。
睡眠的神经机理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做过多次实验而探索出的,而科学是不断前进的,关于睡眠的神经机理的一些我们现在的科学家还未发现的地方还需要我们的努力,勇于探索,不怕艰难险阻。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