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急需清晰目标,为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8 21:18:07
>>>>>>>>提问同上
>>>>>>>>休闲养生网回答: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认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报告指出,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这一结论并未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些年来,在医院要赢利的目标的指引下,看病买药已经成了老百姓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拿前一阵讨论热烈的“医药分家”来说,也根本没有跳出医院要赢利的怪圈。即便是医药已经分家,但指导思想仍然是让医院自己在试验的过程中去摸索,去寻找新的赢利点。这反映了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由于缺少长远战略,难以应对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迷失了方向。
休 闲 居 编 辑
对于中国的医疗改革,专家们这些年来从不同角度做过非常完备的论述。他们几乎一致地认为:理想的体制应该是政府主导和市场化完美结合。即便是在医疗改革被认为是失败的情况下,一些人依然在唱着这样的理论高调。没有人问一问,我们的医疗改革为什么会在所谓“追求完美结合”的过程中,却让市场化占了主导地位呢?
笔者曾在瑞典和美国工作过,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是两种模式的代表。在瑞典,医院主要靠全民社会福利的体制来支撑,绝大多数是非赢利性的。比如,病人买药不是按照药品本身的价格来付钱,而是按一种药多少钱,两种药多少钱……无论药品值多少钱,病人只需付固定的费用。而美国更多的是靠市场来调控,在众多竞争激烈的私立医院中,医生必须靠医术来吸引患者。成熟的市场也使得药品的价格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即便是在美国,公立医院也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支持,而且大都是非赢利性的。
瑞典和美国的例子表明,首先要确立的是建立什么样的医院。既然中国的医疗体制仍以公立为主,那么我们就应该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做医疗改革的文章,来设计我们的改革方案,不能因为一时有困难,就干脆连这个核心也可以推翻,那样的话只会导致更多的混乱。
从我们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中不难看出,改革因为失去了核心而迷失了方向。一个医院中私立与公立经营模式混合,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管理方式交错,特别是改革理念上的杂乱无章,使公立医院缺少应有的支持,陷入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它培育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也使下一步的改革变得异常艰难。
这些年来,我们的医疗改革又总是强调要借鉴国外经验,结果是只看具体作法,不顾体制建设;只看局部,忽视整体;只看结果,忽略过程。我们以为可以随意从别人的体制中剥离出某些作法,最终建立一个能够将多国先进经验融为一体的医疗体制。其实,我们最终学到的可能恰恰是我们最不想学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忽视了对自己以往经验的总结。
对这一点,有些外国专家也许比我们看得更清楚。美国德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帕尔玛·贝斯利就指出,中国可能忽视了自己的成功: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使中国的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中国正在渐渐忽视公共医疗,如更小的投入和重视度不够、医疗计划和公共组织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小、没有把药品和公共医疗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最优秀的人才去从事公共医疗事业、卫生部门的职能转变还不够等等。
医疗体制的改革归根结蒂是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福利模式,它之所以需要一个整体的战略,是因为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是单独取得成功,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实际上,包括医疗体制在内的许多涉及福利体制的改革在经历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初级阶段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接下来的改革势必将涉及战略目标的问题。在战略大方向不确定的情况下,多个相关领域改革的最终目标不一致,不仅会使单一领域的改革很难成功,而且会破坏原有的改革成果。因此,医疗改革要想走出迷局,必须确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清晰目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