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跟附子?为什么还可以这样配药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8 23:32:06
>>>>>>>>提问前几天因为月经不调,和一直都怀不上孕去了一个私人诊所那里去看中医.他说我是因为身体虚弱,可能还有些妇科炎症~全是具体的是什么原因却没有说.然后就开了5剂中药,可是里面却有半夏和附子,这两种药不是相反的吗.怎么又可以一起配呢?后来去问他他说是运用古时的方子.叫什么"十四味".尽管是这样.我还是有点担心会不会有问题,所以就不敢吃.
请专业人士来说一下我到底要不要吃呢?谢谢~~
>>>>>>>>休闲养生网回答:
如果两种药的药量用的并不大,而且是很专业,并且很有经验的医生开的方子是可以服用的。十八反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是有例外存在的,在用药过程中有把握的情况下是可以违背的。但我认为你应该吃完这5剂药后就及时去找医生复诊,看你病情的变化,再改变用药,有毒的中药在治病时往往可以起到奇效,但对人体克伐之力过重,不宜长时间服用。另外,你只是月经不调,好像不用开这种药吧,不了解他的用药思路,如果不是名医开的建议你再去找别的医生看一下。
下面有十八反的一些资料,你可以看一下作为参考。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首《儒门事亲》中的十八反歌诀在中医界早已是深入人心,“十八反”也一直被大多数中医大夫当作临床使用禁忌,但是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仍不能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古往今来,众说纷纭。直至今天,“十八反”仍然是目前中医学术界颇具争论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古人留下了“十八反”歌诀,但并未具体说明,也未详解,更没有大量的病例来论证。休 闲居 编 辑
十八反中,除甘草反海藻一组外,其余配伍皆为有毒中药间的配伍,有毒中药单用本身就易致中毒,产生的毒性到底是有毒中药本身所致的,还是两两配伍后的毒性增加,时至今日,尚难以确定。
2.从临床来看,从古至今,有大量利用相反配伍而奏奇效的例子。
仲景方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合用;赤丸方,乌头与半夏合用。李时珍云:“张仲景治心下留饮(甘遂)与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另有古方附子粳米汤中附子反半夏,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引《外科正宗》的有效方剂海藻玉壶丸中,海藻与甘草并存等等。
王好古云:“芫花与甘草反,而胡居士方治痰癖饮癖,以甘遂大戟芫花大黄同用,盖欲其大吐以泄湿,因相反相激也。”又如《药治通义》引张志聪语:“考《伤寒》、《金匮》、《千金》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 李时珍也说:“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用同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耳。”
现代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科学鼻祖干祖望先生自称喜并用海藻与甘草,以加强其药力(《干祖望医话》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一版)。余听鸿(1847~1907)在《外科医案汇编·雷疠》中解释:“海藻甘草之反,古人立方每每有之,甘遂甘草取其反者,可攻蟠踞之坚痰,海藻甘草取其反者,攻其凝外之坚痰也。”说明甘草配海藻,可能有其独特功能和适应症。
另一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说,他从来都是“有斯症用斯药”,当用则用,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类成说的约束。临床六十年来,海藻与甘草同用治颈淋巴结核、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肿瘤;人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水、渗出性胸膜炎,皆效果甚佳而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据统计,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中医宝典里,相反药同用的处方达565首之多, 现代出版的中医方书,如《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也有34首内服方和68首外用方均属相反药同用。
由此可见,十八反药物临床上不是不能用,而是应当慎用。
3.现代研究虽然可部分地揭示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不尽相同,以及动物实验与人体的差距等问题,结果不一,有的甚至相反。
有关“十八反”的实验研究涉及到了十八反的所有组对,但几乎所有组对均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原因是不同剂量配伍、配伍比例、给药途径和一定的病理状态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毒性的有无、毒性的大小以及持续时间。也有可能两种相反药物合用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在复方药物配伍下却没有不良反应出现、甚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拮抗,能使药物性能改变,毒性减少,疗效得以体现。这说明,“十八反”是一定条件下的配伍禁忌,也就是说“十八反”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运用得当,在某些条件下不仅毒性降低,还可能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
对于“十八反”,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国内有学者从10部清代方书中找到含十八反配伍的处方85首,这些处方主治痈疽、瘿瘤、瘰疬、中风、惊痫等疑难杂病。上述情况提示,深入研究十八反的应用,有可能为解决某些疑难杂、重症提供新的途径,并可能对中药配伍和方剂运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