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荜澄茄药用部位是果实吗?
人气:
23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8 23:39:24
>>>>>>>>提问同上
>>>>>>>>休闲养生网回答:
【草药名】: 荜澄茄
【内容介绍】:
荜澄茄 (《开宝本草》)
【异名】澄茄(徐表《南州记》),毗陵茄子(《开宝本草》),毕澄茄(《纲目》),毕茄(《本草求真》)。休 闲 居 编 辑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或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果实。
【植物形态】①荜澄茄常绿攀援性藤本,茎长约6米。
叶互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斜心脏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成单生的穗状花序,长约10厘米;花小,白色,无花被。
核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褐色。
果期8~9月。
分布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西印度群岛等地。
②山鸡椒,又名:山苍树、香叶、山番椒、山姜子、野胡椒、香柴子、香粉树、粉果木、过山香、土澄茄、满山香、木香子、木筑子皮。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米,除嫩枝嫩叶有绢毛外,其它部分无毛。
枝叶芳香。
叶互生,纸质,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柄纤细,长10~20毫米。
花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束生,总苞片4,黄白色,有缘毛;每1花序有花4~6朵;雄花直径约3毫米,花被裂片6,倒卵形,雄蕊9,排列成三轮,中央有小椭圆形的退化雌蕊;雌花直径约2毫米,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
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4~6毫米,黑色。
种子有脊棱。
花期2~3月。
果期7~8月。
生于灌丛、疏林或林中路旁、水边。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豆豉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①荜澄茄在果实充分成长而未成熟仍呈青色时采收,连果枝摘下,晒干。
干燥后,摘下果实(每粒须连小柄)。
②山鸡椒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枝摘下,除去枝叶,晒干。
【药材】①荜澄茄未成熟的干燥核果,上部近圆球形,直径3~6毫米。
表面暗棕色至棕黑色,有网状皱纹,顶端有一小突起的柱头遗迹,不甚明显。
基部果皮延长,形成细直的假果柄,长3~7毫米,直径1毫米以下,表面有纵皱纹。
外果皮和中果皮稍柔软,内果皮薄而坚脆。
内含未成熟种子1粒,黄棕色,富油质,有的皱缩干瘪。
气强烈芳香,味苦。
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②山鸡椒又名:山胡椒(《滇南本草》),味辣子(《分类草药性》),山苍子、木姜子。
成熟的果实,近圆球形,直径3~6毫米。
外皮棕黑色或黑褐色,有微细的网状皱纹。
果基部常可见残留的小形宿萼,具6齿,下连细长的果柄,均易脱落。
外果皮及中果皮柔软多油,内果皮薄而坚脆。
内含种子1粒,子叶2片,黄棕色,富油质,旺根细小,朝向果实的顶端。
气强烈芳香,略如老姜,味稍辛辣而微苦。
以粒圆、气味浓厚、富油质者为佳。
主产广西、浙江、江苏、安徽。
此外。
四川、云南、广东、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目前的商品荜澄茄均用此种。
【化学成分】荜澄茄果实含挥发油10~18%、荜澄茄素2.5%、树脂3%、荜澄茄酸1.7%、脂肪油1.5%、淀粉1.8%、树胶8%、色素7%。
挥发油主成分为d-香桧烯约33%、d-蒈烯及1,4-枝叶素共约12%、d-松油醇11%及l-杜松油烯等。
果实中尚含荜澄茄内酯。
陈久品中并含荜澄茄脑。
山鸡椒果实含挥发油约5%,脂肪油约40%。
挥发油主为柠檬醛、甲基庚烯酮以及少量柠檬烯和芳樟醇。
脂肪油中含不皂化物1.3%,其中谷甾醇占3.5%。
山鸡椒叶含柠檬醛、1,8-桉叶素等。
印尼西部所产山鸡椒,其树叶中的挥发油含柠檬醛5~7%、香茅醛29~40%、1,8-桉叶素10~22%、芳樟醇40~50%。
而印尼中部产的树叶,其挥发油中则含柠檬醛与香茅醛3~9%,1,8-桉叶素66%,芳樟醇与松油醇7%,萜13%。
山鸡椒树皮含生物碱六驳碱、异紫堇定、N-甲基六驳碱、木兰箭毒碱。
树皮含柠檬醛,但不含香茅醛。
【药理作用】荜澄茄果实对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并能吸收,对泌尿道及呼吸道粘膜也能发挥此种作用;口服其挥发油,对尿路有某些防腐作用。
荜澄茄的作用主要由荜澄茄酸引起。
荜澄茄素无重要生理作用。
家兔口服山鸡椒流浸膏1克/公斤,可使尿量及氯化物排泄量增加,而口服煎剂或流浸膏2克/公斤则无作用。
山鸡椒5%的水浸液,可杀灭淡色库蚊幼虫,其油剂或酊甘油涂擦于皮肤可避蚊。
山鸡椒体外直接观察及培养,对日本血吸虫有抑制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
六驳碱毒性很大,类似士的宁对脊髓的兴奋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摘去果柄,洗净,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荜澄茄,采得后,去柄及皱皮了,用酒浸蒸,从巳至酉出,细杵任用。
【性味】辛,温。
①《海药本草》:味辛苦,微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③《本草撮要》:味辛,大热,有毒。
【归经】入脾、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阳经气分。
③《要药分剂》:入脾、胃、肾、膀胱四经。
【功用主治】温暖脾肾,健胃消食。
治食积气胀,脘腹冷痛,反胃呕吐,肠鸣泄泻,痢疾,痰癖。
①《海药本草》: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并肾气膀胱冷。
③《开宝本草》: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
④《滇南本草》:泡酒吃,治面寒疼痛,暖腰膝,壮阳道,治阳痿。
⑤《纲目》: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⑥《本草求原》:治反胃吐黑绿水。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擦牙或搐鼻。
【宜忌】《本经逢原》:阴虚血分有热,发热咳嗽禁用。
【选方】①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荜澄茄、高良姜、肉桂、丁香、厚朴(姜汁炒)、桔梗(去芦)、陈皮、三棱(泡醋炒)、甘草各一两五钱,香附(制)三两。
为细末。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和渣服。
(《扁鹊心书》荜澄茄散) ②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荜澄茄不拘多少。
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饭七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济生方》荜澄茄丸) ③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疞痛:荜澄茄半两,良姜二两,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各一两,阿魏半两(醋、面裹煨熟)。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宣明论方》荜澄茄丸) ④治伤寒呃噫日夜不定者: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
二物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
(《本草图经》) ⑤治噎食不纳:荜澄茄、白豆蔻等分。
为末。
干舐之。
(《寿域神方》) ⑥治支气管哮喘:山鸡椒果实、胡颓子叶、地黄根(野生地)各五钱。
水煎服。
忌食酸、辣。
⑦治中暑:山鸡椒果实一至二钱。
水煎服。
⑧治无名肿毒:山鸡椒鲜果实适量。
捣烂外敷。
(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阿米巴痢疾将荜澄茄子连皮研细,装入胶囊中服。
每次1克,隔2小时1次,每日4次,视病情轻重连服3~5日。
如服后有胃肠道刺激反应者,可加入等量碳酸镁。
治疗60例,其中42例治恬复查大便,结果38例未再发现阿米巴原虫,症状消失;4例无效。
未复查大便的18例中,治后16例症状消失,2例无效。
【名家论述】①《本草述钩元》:毕澄茄,疗肾气膀胱冷,少类于蜀椒;治阴逆下气塞,少类于吴萸,以温为补,洵属外伤于寒及内虚为寒之对药。
至于温益脾胃,令人能食,其本在暖补肾与膀胱之气也。
②《本草撮要》:毕澄茄,功专治膀胱冷气,得白豆蔻治噎食不纳,得高良姜治寒呃,得薄荷、荆芥治鼻塞不通,得毕拨为末擦牙,治齿浮热痛,若蜈蚣咬伤,毕澄茄研末调敷。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