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型辨证治“消渴”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8 23:48:40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度十大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糖尿病三型辨证及并发症中西医诊疗法”名列榜首。项目带头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林兰,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国内率先开展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临床诊治方案。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长期以来,中医在防治消渴病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查手段的完备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我国历代医家对于消渴病的治疗,首先根据具体证候进行“三消辨证”,简单地说就是认为口渴多饮为“上消”,易饥多食为“中消”,小便频数为“下消”。然而,随着天时、地理和环境的变化,证候也发生了衍变。林兰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典型的三消证候,三消辨证有其局限性,于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阴阳、八纲、脏腑、气血等中医理论,对糖尿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通过对数万份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最终确立了糖尿病中医辨证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三型理论。概言之,阴虚热盛型为糖尿病起始阶段,气阴两虚型为糖尿病中期阶段,阴阳两虚型为糖尿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以此三型统括了糖尿病病程发展过程中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
休 闲居 编 辑
三型辨证的理论,打破了以往三消辨证的樊篱,总结出糖尿病新的辨证施治方案,更符合糖尿病的衍变发展规律,使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更为简洁、明了、准确,施治的针对性大为增强。实践证明,以三型辨证理论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已经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可,并被有关部门采纳,作为“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临床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标准。
林兰把中医辨证与西医的客观指标相结合,通过“诊断定量化”、“证候规范化”、“辨证客观化”,使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进入更高层次。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但改善症状不明显,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无理想药物和有效措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特别是在防治慢性并发症方面有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可以取长补短,不仅降糖作用迅速,而且疗效持久,特别在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林兰在临床中发现,气阴两虚型的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因而以益气养阴为立方原则,研制出纯中药制剂降糖甲片,主治证见口渴多饮,倦怠乏力,心慌气短,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由于其含有养阴药,故对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轻型患者可单独应用,对中重型患者,在服用降糖西药的同时服用降糖甲片,中西药物可发挥协同作用,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可逐步减少西药降糖药物的用量。降糖甲片作为卫生部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金桥工程”和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
慢性血管病变常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经研究发现,气阴两虚兼夹血瘀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病机。为此,林兰教授又主持研制了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的芪蛭降糖胶囊(片),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等。经研究证实,该药可修复和增强胰岛功能,扩张心、脑、下肢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既可降糖,又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脑、肾、眼等并发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