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系统硬化症肾损害有哪些临床表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00:41:56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进行性系统硬化症旧称硬皮病,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其特点是退行性和炎症改变,纤维母细胞产生过多胶原,最后导致纤维化。临床上除以皮肤广泛变硬为特征外,常伴不同程度内脏表现。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2,发病年龄以30~50岁最多,但也有早至20岁,晚至60岁以后发病者。
参考资料: 休 闲 居 编 辑
硬皮病
[概述]
是皮肤和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硬化性疾病,临床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局限性型病变局限于皮肤,系统性型可伴食道、胃肠、骨、心、肺、肾等多器官损害。
[症状体症]
一、局限型:极小侵犯内脏,预后较好。
1.皮肤表现:开始为浮肿淡红或紫红水肿性红斑,逐渐硬化呈象牙色,活动时期周围有紫色晕,捏之不起皱。
2.病变从手指端开始,头面、躯干、四肢均可发生皮损。60%可呈斑片型,30%为带状型,此型儿童多见,皮肤凹陷紧贴皮下,发生于头皮和额部者呈刀砍状,亦可见于单侧肢体或肋间。点滴型占10%,如绿豆或黄豆大,集簇呈线状或散在排列,如珍珠母样,萎缩期皮疹变薄,似斑萎缩,但后者触之有疝囊样感觉。
3.一般无全身症状,泛发性型可伴发热和关节痛等。
二、系统性硬皮病:又名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可侵犯皮肤、滑膜和内脏,临床分肢端硬化型和弥漫硬化型,两型临床相似。
1.皮肤:根据病程可分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
(1)水肿期:皮肤紧张变厚,呈硬性浮肿,无压痛,皮纹消失,病变开始于手指、手背和面部,手指肿胀如腊肠样。
(2)硬化期:皮肤变硬,有腊样光泽,皮肤似板样,难捏起或起皱,皮肤色素沈着或减退。面部皮肤受侵,表情固定如假面具样,鼻尖似鹰嘴,口唇变薄收缩,口周有放射状沟纹,口裂小。
(3)萎缩期:皮肤如羊皮纸样,皮下组织及肌肉萎缩硬化,紧贴于骨膜,四肢受侵,活动障碍,关节强直,手如爪状,肘、膝关节屈曲。患处板硬、无汗、无毛、皮脂缺乏、指端及关节面易发生鸟眼状顽固性溃疡,皮下组织和关节周围钙质沈着。
A.肢端硬化型:此型多见,青春期女性发病多,早期即有雷诺现象,皮损始于手指端,前臂、面、颈、躯干上部。下肢和躯干硬化程度较轻,手指常有钙质沈着,远端指骨吸收,严重时溃疡、坏疽,内脏损害较轻,预后较好。
B.弥漫型:少见,皮肤病变自躯干向四肢及面部发展,常无雷诺现象和钙化,病情发展快,预后差。
C.CREST综合征:特点为具有皮肤钙质沈着,雷诺现象,食道功能障碍,指(趾)硬化及毛细血管扩张,是硬皮病一特殊型,少有其他内脏病变,预后良好。
2.内脏:晚期常伴发,关节、食道及肺、心、肾等器官弥漫性纤维化,皮下肌肉可有钙质沈着。本病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数十年,最后多死于心肾衰竭、营养障碍、支气管肺炎或其他并发症。
3.70%ANA阳性,IIF检查呈斑点型或核仁型,34-40%抗sc1-70体阳性; CREST综合征,90%抗着丝点抗体阳性,为特殊诊断标志; γ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数阳性,血沈快,蛋白尿;
4.X线:可发现胸、食道、骨骼病变;
5.组织病理:有特异性。
[诊断依据]
1.特征性皮损,长期雷诺氏现象;
2.特异性抗体;
3.X线检查;
4.组织病理学。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