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低搏血低排血低心泵血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低供血不足的疗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14:50:16
>>>>>>>>提问心动过缓的最佳治疗方案
患者男性75岁
症状:每天早晨6—7时心烦闷,3—15分钟
>>>>>>>>休闲养生网回答: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
第一节 体外循环中灌注指标及监测
一、生理指标的监测
(一)动脉压
1、监测意义 动脉压是反映血容量、有效灌注流量、血管阻力三者关系的一个指标,是体外循环中评价循环功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能完全反映组织灌注的状况。
2、监测方法 多采取动脉穿刺测压,常用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
3、标准
1)体外循环中理想的动脉压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成人的桡动脉平均压(MAP)应维持在6.7~12.0kPa(50~80mmHg),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均会造成组织的灌注不足。
2)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患者因基础血压较高、脑的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差,应维持较高的动脉压。
3)婴幼儿的动脉压可适当降低,MAP维持在4.0~9.3kPa(30~70mmHg)。
4)文献报道,脑血流的自主调节阈在低温时下移,深低温时成人的阈值由6.7kPa(50mmHg)降至4.0kPa(30mmHg),小儿的阈值降至2.7kPa(20mmHg),故低温时动脉压可适当降低。
4、影响因素
1)动脉压主要由灌注流量及全身动脉阻力决定;动脉阻力主要与血管舒缩力和血液粘滞度有关;血液粘滞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随血球压积的下降而下降。
2)体外循环初期,动脉压过低的原因
(1)出入量不平衡,腔静脉引流量多于灌注流量。
(2)血液稀释导致血液粘滞度下降,血流阻力下降。
(3)搏动血流消失,微循环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4)血管活性物质快速稀释,血管张力下降,外周阻力下降。
(5)合并其它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异位引流等,造成血液分流,使动脉灌注流量不足。
(6)腔静脉引流不畅,影响动脉灌注流量。
(7)小儿血容量较少、缓冲能力差,当预充液温度过低或pH不当时,易造成心缩无力,使血压下降。
(8)灌注前基础差,如血容量不足、酸碱失衡等。
(9)主动脉插管位置不当,包括错位、插入主动脉夹层、插入主动脉某一分支等,使全身灌注不足。
以上原因造成的动脉压下降多为一过性,不会影响患者预后,但低血压的时间过长应采取对策。
3)体外循环中,动脉压过高的原因
(1)麻醉深度不够,应激反应强烈,外周阻力升高。
(2)术前精神过度紧张,体内蓄积过多的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3)出入不平衡,灌注流量过高。
(4)晶体液向细胞间质转移,利尿等造成血液浓缩,温度下降使血液粘滞度升高。
(5)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引起血管阻力持续升高。
(6)静脉麻醉剂被体外循环管道吸附,吸入麻醉剂排放至空气使麻醉变浅。
4、测量方法和外科操作对动脉压的影响
1)不同的测量部位存在压差,如仰卧时,从主动脉到周围动脉,收缩压递增,舒张压递减,脉压增大,足背动脉收缩压较桡动脉压高1.3~2.7kPa(10~20mmHg),舒张压低2.0~2.7kPa(15~20mmHg)。
2)零点漂移和传感器损坏,造成测量误差。
3)动脉穿刺针的方向逆向血流,所测值偏高。
4)偶有桡动脉压比主动脉压低30~40%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前臂和手存在大量动静脉短路,复温造成血管扩张不平衡,使桡动脉压偏低。
5)胸骨牵开器过度扩张,特别对肥胖患者,可能压迫腋动脉,引起外周动脉波递减。
(二)中心静脉压(CVP)
1、监测意义 CVP是靠近右房的腔静脉压。体外循环中监测CVP可了解血容量的情况、判断右室功能、反映上下腔静脉的引流状况,并通过测压管路补液或给药。
2、监测方法 体外循环中尽量选用上腔静脉测CVP,目前多采取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测定CVP,因其解剖关系明确、插管容易、并发症少。
3、标准 体外循环中由于落差虹吸效应,静脉引流通畅时CVP应为零或负值。
4、影响因素
1)体外循环近结束时CVP过低,提示低血容量。
2)CVP过高提示静脉引流不畅,原因可能是插管型号不当、大量气体栓阻、引流路径阻塞或落差不足等。CVP过高的主要副作用是脏器有效灌注压下降,组织缺氧,加剧水肿的发生。休 闲 居 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