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叉神经痛最佳治疗方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15:42:11
>>>>>>>>提问
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治疗是中药还是西药?还是做手术???
>>>>>>>>休闲养生网回答: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关于“三叉神经痛”的问题。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由炎症、外伤、肿瘤、血管病等引起。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中医学称本病为“偏头风”、“面痛”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痈为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呈切割样、针刺样和阵发性。一次发作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可连续多次发作。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最常见的是下颚和(或)上颌区域内疼痛。从事一些涉及三叉神经运动功能的动作(如刷牙和咀嚼)或触及三又神经支配区域内的一些触发点(如上下唇、鼻翼外侧等)可激发疼痛的发作。严重者在发作时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缓解期正常。随病程进展,缓解期日益缩短。多为单侧性,个别病人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两侧疼痛。
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青壮年多见,疼痛的部位、性质及触发点与原发者相同。但疼痛较持久,检查可见三叉神经等损害的阳性体征,如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迟钝及咀嚼肌瘫痪、萎缩等。应检查有无肿瘤或其他病变压迫三叉神经或累及其在脑干内的通路。
1)三叉神经是第V对脑神经,在面部有三个分支:
1. 眼支--分布于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及一部分鼻腔粘膜。
2. 上颌支--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的牙齿及鼻腔等。
3. 下颌支--是混合神经(既有感觉又有运动纤维)。
2)三叉神经痛诱因:
主要面部的机械刺激,如说话,洗脸,刷牙,咀嚼,剃须,打呵欠,凉风吹等。
突发三叉神经痛无预兆,疼痛如闪电般的突然来临,为短暂而剧烈的刀割样或撕裂样或电灼样痛,严重时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发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涎。疼痛多在白天发生,生次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间歇期无任何症状,经一段时间后突然复发。疼痛有时与季节有关。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不如原发性典型,发病较年轻,疼痛是持续性,有听力障碍,面肌抽搐或麻痹等。
3)防治方法: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原发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原发者治疗以止痛为目的。
1.西医药治疗
① 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初服100毫克,每日2次,服1日以后每日增加100毫克,直到疼痛停止。每日最大量不应超过1000毫克,以后逐渐减小药量,确定最小有效量维持。但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造血功能,孕妇忌用。副作用参见药物书籍。
② 苯妥英钠:初服100毫克,每日3次;如无效可每日增加100毫克,最大量不超过每日600毫克。如产生头晕、行走不稳、跟球震颤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减量到中毒反应消失为止。
③ 以上药物治疗无效以后,可用氯硝西泮4--6毫克/日,副作用有嗜睡和步态不稳。
2. 中医药治疗
① 风寒阻络:颜面阵发性疼痛,紧束感,遇寒加重,遇热稍减,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取川芎20克,白芷12克,荆芥、防风、羌活各10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全蝎5克,细辛3克,蜈蚣3条。
本方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② 风热伤络:面部灼热疼痛,遇热加重,恶风,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忍冬藤20克,苇根15克,桑叶、白菊花、连翘各12克,蔓荆于10克,川芎9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全蝎5克。
本方疏风散热,通络止痛。
③ 痰火上扰:面部阵发性闷胀灼痛,常进食时发作,局部喜冷凉,头昏而沉,口渴不欲饮,时吐痰涎,胸浣痞闷,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取茯苓15克,橘红、枳实、竹茹、瓜蒌、厚朴各12克,半夏、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全蝎5克。
本方化痰清热,通络止痛。
④ 肝胆火炽:颜面阵发剧痛,刀割样,灼热感,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头晕目赤,咽干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栀子、黄芩、柴胡、僵蚕、菊花各10克,石决明(先下)、龙胆草、生地、白芍各15克,蝉衣、木通、甘草各6克。此方清肝泻火止痛。
⑤ 阳明胃热:颜面灼痛,前额胀痛,齿痛口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滑。
取生石膏30克,菊花、生地各15克,薄荷12克,丹皮10克,川芎9克,生大黄(后下)、黄连、甘草各6克。
本方清胃泻热。
⑥ 阴虚阳亢:颜面灼痛伴抽搐,头目眩晕,面色潮红,腰膝无力,耳鸣失眠,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用龟板(先下)、青葙子各20克,生熟地各16克,石决明(先下)、山萸肉各15克,知母、丹皮、元参、蜈蚣各1O克,全蝎5克。
本方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⑦ 络脉淤阻:日久不愈,痛有定处如针刺,面色晦暗,目涩,皮肤粗糙,心悸,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细涩。
取川芎15克,赤芍、僵蚕各12克,香附10克,桃仁、红花各9克,全蝎5克,麝香o.5克(冲),老葱3根。 本方活血化淤通络。
3. 针刺治疗
① 体针:主穴取患侧太阳穴,下关,辅助穴取健侧合谷。第一支痛配阳白、攒竹、鱼腰;第二支痛者配四白、迎香、禾酵;第三支痛配承浆、颊车。
② 耳针:面颊、上颌、下颅、神门、枕。
4. 民间验方
① 取花椒皮10余粒,放在盛50毫升左右的瓶中,用开水冲,加盖半小时后,打开盖待凉后涂于患部,一天搽10几次,直至痊愈为止。若脸部出现类似癣样的东西,莫恐慌,过几天就会消失。
② 用木梳1把,从头部前额处经过头顶梳至后颈发根,每天早晚各梳1次,前5分钟内每分钟梳头25遍左右,以后逐步加快,用力要均匀,以不梳破头皮为宜,10天后症状有所减轻,1个月后三叉神经痛基本好转,笔者坚持梳头8个月,未再痛过。
5. 其他治疗
患者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可用木梳从前额经过头顶梳至后颈部,开始时每分钟梳25次左右,5分钟后逐渐加快速度。用力要均匀,以不划伤头皮为度,每次梳10分钟,1周后疼痛可逐渐减轻,1个月后便基本痊愈。
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不适宜手术者可选择封闭治疗。
4)预防与调养:
主要指缓解期预防复发。急性期除应活血祛风止痛外,尚应配合平肝,健脾,温肾之药。缓解期(平稳期)则调理气血,疏通血脉,改善全身状况。致于具体用药则需辩证施治,不可千篇一律。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
2.饮食应富有营养;起居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
三叉神痛就象坐骨神经痛一样是个症状,治疗前应先找疼痛原因以便针对性治疗。家庭救治中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原则:从小剂量到逐渐加量,加到能控制症状为主,持续一段时间,而后慢慢减量,减至以最小药量控制发作为原则。但往往一种药物服几年后疗效降低。此时需合用其他药;或更换药物,常用药物:维生素B12肌注,500μg1次/日,肌注2周。口服卡马西平,国产的叫痛痉宁,2--3次/日,0.1g/次,根据止痛情况调节药量。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休 闲 居 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