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低知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19 08:56:28
>>>>>>>>提问肾功能低就是肾亏吗?
>>>>>>>>休闲养生网回答:
什么是“肾亏”(肾虚)
可以说“肾亏”是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中国人周知的病理术语,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然而,究竟什么是“肾亏”?“肾亏”具体指什么?主要有哪些见症?从现代科学知识来看,它包括了哪些情况?
休 闲 居编 辑
中医理论中,肾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脏器。古代医家认为:父母两精交媾,先成胚芽,然后便发育为“肾”,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可近似地理解为今人所说的“遗传基因”)即藏之于肾,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也许从五行学说中推导出(肾属水、主冬、水下行而静;冬则蛰藏),或受启于它因,古医家认为肾有司封藏的功能特点。这具体表现在将“精”(包括先天之精,也包括后天之精)密固于肾”中而为肾精,使这类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不致于无谓的耗损或流失,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故有“肾主藏精,所藏之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之说。封藏也表现在肾能协助肺的呼吸,使之不过于浅表,吸入之气可纳入肾中,这称作“肾主纳气”。此外,与现代认识相一致,中医理论强调“肾主小便”,小便是由肾中阳气蒸腾体内津液,留下清的,滤出浊的,并将其暂贮于膀胱,阶段性地排出体外来完成的。再加上脾肺等脏也参与了体内津液的输布,但肺脾等脏的这一功能有赖于肾中阳气的推动,故中医理论中,肾调节并决定着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而有“肾主水”之说。
除上述功能外,中医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肾的位置在于腰部,腰部的慢性伤损、疼痛常与肾有关。肾位于五脏最低位置,生殖器和肛门的病变常也与肾有关,踝膝关节等的某些症状也反映了肾脏的状态。此外,全身的骨、髓、脊髓、头发、齿等都与肾所藏之精密切相关,因为是肾中所藏之精化生成“髓”,髓灌注在骨腔中以充养骨;充养和滋润脊髓;并上注于脑而为脑髓;充养头发;齿为骨之余;齿亦与肾精息息相关。再者,耳朵与肾有着众多特别紧密的联系,遂有“肾开窍于耳”之说。
为了细化对肾的功能的认识,中医理论又进一步区分出了肾中精气(含肾精、肾气)和肾阴、肾阳等具体概念。肾中所藏精气可具体分作“肾精”、“肾气”两方面,两者虽名称上可清晰地区分,但功能上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是为了论述和临床诊治的方便,把它们的生理效用有意识地划分开来。其中,肾精也可称作“元阴”、“真阴”、“真水”,意指生命物质中最本质的部分,最精微的成分,它维系着生长、发育与生殖,控制着生命的关键过程。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与生殖的障碍或早衰等症。具体而言,在婴幼儿,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囟门迟闭,骨痿弱或软骨病,站立行走皆迟,出牙迟。在少年中,表现为发育迟缓、障碍或出现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等,有诸如动作迟钝、语言謇迟,身材矮小,智力偏低下等症。青壮年中,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见性能力低下,生殖无能或早显老态等,症可见性器发育不良、隐睾、死精、无精证、小子宫、先天性闭经,无排卵等及未老发鬓先白、牙齿脱落等。中老年人中则主要表现为较同龄人早老、或患有严重的体虚衰羸等,症见齿摇松动、发鬓尽白、耳鸣耳聋、健忘痴呆、骨质疏松、一派龙钟老态。总之,肾精亏虚关涉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及生长发育与生殖障碍和早衰等。
肾气理论上讲,是人体根本之气,类同于“元气”,也称作“元阳”、“真阳”、“真气”。但习惯运用上,肾气不足主要指肾气的摄纳作用减退,而非其广泛的推动、激发和温煦作用衰弱,后者通常归在“肾阳虚”之列。
肾的功能首先是封藏,有固摄纳藏各种生命物质的作用。这一功能低下,即称肾气虚,表现出摄纳无力的特点。具体而言,又细分肾气不固、肾不纳气两种情形。两者皆以肾气摄纳作用减退为主要机理,但起因、累及脏器和症状表现不一。肾气不固主要指对下部的固摄作用减退,从而表现出两便、精液、白带、月经及孕胎的异常。如肾气不固,使膀胱失于约束,可见少儿遗尿,成人中的昼尿频多(如部分尿崩症),尿后余沥不净(如前列腺肥大所致)、夜尿清长(现代所说的肾功能不全)、小便失禁等;也可使后窍失约,症见大便滑脱、或久泄不止,或大便失禁。在男子,还可使精室关阑无力,表现为遗精频作,早泄滑精等。在女子,或表现为白带清稀,状如水样,量多不止,或表现为月经淋漏、经行期长,量少却淋漓不净;或表现为孕妇的胎元不固,习惯性流产等。还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上述症状起因复杂,只有那些持续较久,并伴有腰膝竣软、舌淡脉弱、面色不华等其他肾虚见症者,才可明确判定为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主要见于久喘久咳,以致肺气肿、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症见呼吸浅表,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辄气喘气急,声音低怯等。中医认为肾的封藏作用可协助肺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甚至使吸入之气直达脐下,纳入肾中。肺病日久,气乏其来源,久可及肾,而表现出上述见症。此时,光治肺补肺已无济于事,必须肺肾同治,且以治肾,固肾纳气为主,才可收到一定的疗效。肾阴理论上说是肾中精气中偏于滋润、濡养的功能表现,但实际上主要指相对于“肾阳”的一个特殊概念,往往需从病理方面来反推它的功能特点。肾阴虚就是阴虚的集中和典型体现(阴虚详见下文)。中医理论认为:肾阴是人体阴液阴精之本,五脏之阴皆以肾阴为根基。故五脏阴伤(阴虚)皆可及肾,肾阴虚也常兼见其他诸脏阴虚之症。在后文所述的阴虚内热见症(如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手足心烫、心烦、口干、咽燥、形体消瘦、颧红、盗汗等)的基础上,见到腰竣膝软,腰部不适,耳鸣耳聋,头晕,或遗精梦交等,即属肾阴虚。这其实是机体失于滋养(多因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慢性感染或自然虚损等)又见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肾阳理论上说也类似于肾阴,指肾中精气偏于推动、激发、温煦的功能。它同样也是诸脏阳气的根本。肾阳虚因此有时又称作“命门火衰”(命门指性命之门户,此语是强调肾阳在激发推动全身诸脏功能中的“原动力”意义)。肾阳的功能,主要在以下和大方面:(1)促进性与生殖机能;(2)肾阳的蒸腾气化决定了水液代谢;(3)推动心脾等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供热量温煦全身。故肾阳虚主要症状是男子阳萎、精冷、性冷,女子阴寒(下部生殖器有寒冷感)、性冷淡、宫寒不孕;此外尚有水肿,尿少;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入冬膝以下更冷;以及脾阳虚极的久泄不止,五更晨泄等。
很明显,肾亏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多种不尽相同的病理情况。其中、肾精亏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阴虚、肾阳虚等各自都包含着较为错综的病症特点。然综合而言,凡言肾亏,又都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这大致可归纳以下几点:
(1)大多属于比较严重的病理情况,且多为虚证,或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中晚期表现。
(2)各脏腑疾病发展到后期,均可出现肾虚见症,故有“久病及肾”之说;几乎所有的人,到了中老年都有可能出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肾虚情况。因为任何顺利走完生命历程的人都会经历生、长、壮、老、已这一过程,而后面的阶段便会出现生理性肾虚的情况(老衰)。这大概是人们都听说过,并特别关注肾亏(肾虚)的原因所在。
(3)肾虚的症状表现虽十分错综,但仍可归纳出一些共性症状来。其中,最主要的大概莫过于腰膝不适(酸软)、耳鸣耳聋及性和生殖功能异常了。特别是腰膝症状,因“腰为肾之府”。故慢性的腰部不适常是提示肾虚的很强指征。
近来,人们对肾虚,主要是肾阳虚作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发现肾阳虚时,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紊乱或处于低水平状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糖酵解作用减慢,能量获得减少,……总之,肾阳虚时机体处于功能低下状态。这其实是所有阳虚的共有特点,仅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进一步研究促使人们认定肾阳虚的病理发源地在下丘脑以上的中枢,是下丘脑-垂体-及其某些靶腺上的一定程度的未老先衰。至于肾阴虚的研究,人们尚未获得较一致的看法。关于肾中精气,肾精亏虚的研究,人们又比较多地集中在锌、镁、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上,倾向于认为肾精亏虚有着锌、镁等含量低下的病理特点,这些,只能说是部分地说明了肾亏的机理。
中医学对肾亏的治疗,是有较多办法,并常能获得颇为满意的疗效。所用之药根据前述证型特点,大致可分成四大类:1.补益肾中精气之品,如冬虫夏草、黄精、山萸肉、何首乌、女贞子、人参、黄芪、紫河车(人胞)、山药等,其中人参以后诸药,偏于补肾气;2.温助肾阳之品,如鹿茸、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蚕蛾、附子、仙茅、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其中,杜仲、川断、桑寄生等还有较好的强筋骨,去腰疼等功效;3.滋阴补肾清解虚热之品,如熟地、阿胶、桑椹子、枸杞子、龟板、鳖甲、知母、黄柏等,后几味药滋阴坚肾清热的功效较佳;4.摄纳收敛之品,如山茱萸、五味子、乌梅、肉豆蔻、桑螵蛸、白果、蛤蚧等;这些药主要用于肾气不固之证;其中,后三味药对肾不纳气更属其所专长。
补肾不仅可改善肾亏的病理状态,而且可以缓解衰老的某些症状并延缓衰老过程,故其意义是较普遍的。然而,欲获得满意疗效,又必须辨别清晰是何种肾虚,从而选用适宜之药,不可盲目服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