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新同事文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24 14:41:59
新同事文化,难道还有旧同事文化?
是的,在你愣头愣脑地走进社会的时候,如果你足够幸运,遇到对你足够好的长辈,他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对你说,不要和同事做朋友,不要和同事说知心话,不要和同事分享秘密,因为同事随时都可能和你有利益冲突,他们随时都可能出卖你。于是好长辈会教你表面上和同事和睦相处,但公私要分明,下班以后最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牢骚、郁闷绝对不能让同事听见。
休闲 居 编 辑
社交圈子越来越小
但是,如果你为了工作,初来乍到一个新的城市,什么人都不认识呢?如果你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老是要加班,下班后朋友已经各自归家或各有各的安排呢?如果你青梅竹马一块成长的同学朋友已经踏上不同的旅程奔波忙碌,你们已经很少有共同语言呢?
这些现象不是个别,而是相当普遍,因为世界变了。首先,根的观念越来越淡泊,年轻人为了理想,为了工作,已经习惯“飘来飘去”,孓然一身,除了同事谁也不认识的情形时有发生。其次,整个社会的行业布局发生了变化,“在旧的制造业公司模式中,工作是有限的,所要做的事这么多,干完就可以回家了”,公私时间段可以划分得非常鲜明,但是在服务业、在IT业等新型的公司模式中,员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公私时间段的划分变得非常模糊。还有一点,就是网络的出现。在你寂寞的时候,网络是最简捷的解闷方法,打开电脑,你可以迅速进入另一个世界,你可以找到数不清的朋友聊天。但也正因为这种方便,令你真实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如果你是一个懒惰的人,你每天的交往的真实的人差不多就剩下你的同事了。
出门靠同事
或许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概念,真的像上辈形容的那么狰狞吗?
同事,就是一起工作的人。由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使个人的力量显得极端渺小,要突围而出就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所以各种体制的公司都强调规模效应,他们会招募一群能力、专长、兴趣爱好相仿的人进行整合并进入团队运作,于是同事,很可能就是同类,同类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判断、共同的审美趣味,他们是成为朋友的最佳候选人。
当然,因为一起工作,就会有竞争,就会有磨擦。但是现代的择业空间比以前宽广多了,用人的人也比以前聪明理智多了,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就一定有机会让你跑千里甚至万里,而不会让你屈就只跑百米,只不过你不一定能在这家公司跑,可能因为位置有限要到另一家公司跑。在这样的情况下,良性透明友好的竞争对大家都有益,这样就算做不了同事,江湖上也会多一个彼此了解的朋友,以后出门不仅可以靠朋友,还可以靠当年的同事。
最好的心理医生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身边出现了新的同事文化:
Ken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早晨8点,他的同事阿秀会打来电话叫他起床,大概40分钟后另一个同事再电话通知他们搭的出租车快到Ken家楼下,Ken收拾完自己匆匆下楼,搭上那辆出租车,去公司上班。这样有点特别的上班形式,Ken并不觉得麻烦,他的专业是经济学,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偌大的城市,车费不便宜,三个彼此家住得近而且顺路上班的同事,一起打的上班一起分担费用是合理又正常的事。
晚上Ken通常还是和同事在一起出去玩儿,大多数时候是四个人,两男两女。他们喜欢去体育馆旁边一家很大的古巴风格餐厅,那里有露天的舞池,还有舒肥的大沙发,吃完饭可以舒服地聊天。喝完了啤酒Ken把啤酒横放在桌上,手一拨,啤酒瓶旋转起来,这次瓶口对着杨明,杨明掏出钱包,结账。
接近午夜,他们各回各家。
从清晨到清晨,Ken都和同事在一起。很多时候,他和同事们分不清工作和生活,因为工作让生活继续。虽然同事们觉得工作和生活应该分得很开,但是他们突然发现:填满生活的,是工作,是工作上的问题,是工作上的麻烦,是工作上的快乐,是工作上的成就,你需要和了解这一切的人分享。
所以新的说法出现了:现代最好的心理医生是同事,他们能保证你不把郁闷愤怒的情绪带回家去。
而新的同事文化是这样的,同事是工作伴侣、竞争对手、痛苦出处,同时也是诉说对象。谁能比这些你天天见的人更方便呢?
体验新的同事文化的人,大多在25岁-35岁,他们备感困扰的,更多是来自工作上的问题。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娱乐的过程中,结成一种介乎友情与亲情的关系,他们在娱乐场所一呆就是半夜,在微醉的情况下,他们会倾诉内心深处的困扰和压力,还会回忆或金色或灰色的童年往事。在那时,同事们都是感情动物,脆弱而感性。
你知道ampm是什么吗?一个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但另一种解释是一个时刻处在工作着生活生活着工作的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