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治疗,学校为何跛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27 08:16:08
多动症患儿的治疗需要家庭、学校、医院共同努力。
多动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3%—5%,学龄儿童更高达8%—10%,患儿中有一半比例会持续到成年以后。“许多孩子经过暑期家庭调整后,稍有好转,可一旦开学,如果老师不配合,马上就又前功尽弃。”
杜亚松教授一直致力于教师培训,但收效并不理想。一方面组织学校参与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参加教师多为学校卫生老师,而非班主任。医生们一致认为,对教师的培训最后一定要落实在班主任身上。
他只要肯安静地做5分钟的暑期作业,就等于送给了父母一份天大的礼物;她只要坐在凳子上,不爬上爬下,就解决了家庭的大问题;他只要对父母说一声“好的”,整个家庭便有笑容……
这些孩子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医学名字——多动症。日前,近20个多动症患儿的家庭走进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参加“注意力缺陷、多动”父母培训班。培训的最后一天,一位家长突然问医生:“如果孩子的班主任不理解孩子,不懂得治疗方法,会怎样?”儿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金星明教授迟疑了一下,说:“我们这里是多动症教育基地,随时欢迎老师来参加。”
“拎”到教室外无济于事
金星明的回答有些无奈,因为她知道,理想的儿童多动症治疗应该建立“家庭——学校——医院”三方合作的模式,但现在却是跛足前行,医院和学校无法贯通。
一位母亲说:“我的孩子经常被老师’拎’到教室外面去。”她的儿子即将升读四年级,但患有混合型多动症,治疗相当困难。“我们曾经希望老师能体谅孩子的病,但老师还是把他们当正常孩子对待、批评,我的女儿越来越没有自信。”另一位女孩的父亲说。
“许多孩子经过暑期家庭调整后,稍有好转,可一旦开学,如果老师不配合,马上就又前功尽弃。”金星明表示,多动症虽然是孩子行为上的一种疾病,却需要多方面入手,从环境、心理、药物等多方面综合治疗。
靠经验“传帮带”参差不齐
在培训班里,医生们告诉家长:“多动症孩子更需要鼓励。”一个10岁男孩这样“投诉”母亲:“她总说,如果你写字写得好,世界上就没有写不好的人了!”医生们希望家长能够看到孩子点滴的进步,并加以表扬。
“家长需要改变,老师更需要改变。”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教授说。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教师培训的工作,但收效并不理想。一方面组织学校参与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参加教师多为学校卫生老师,而非班主任。医生们一致认为,对教师的培训最后一定要落实在班主任身上。
在教师的教育培养体系中,对儿童心理学的认知目前大多停留在理论上,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学校的氛围、带教老教师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年轻教师的教育方法。
莫卓群,复兴东路第三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她庆幸地得到了学校老教师对待多动症孩子的经验,“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尽量把他们安排在前排座位”。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从门诊的情况看,医生们认为,上海教师的经验起到相当的作用,无形中造成了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
医学与教育“跨门”对接
那么,医生又该如何培训教师呢?莫卓群说:“我们也欢迎医生到学校来给老师做培训,但希望医生能够提供更实在的方法,不要理论对理论。”尽管医生对疾病原理非常了解,但对儿童教育的知识也并不完善。“如何让孩子坐下来”、“如何让孩子不要吵闹”,这些都是教师、家长们非常渴望的技能。
杜亚松即将启动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探讨如何让老师实践、配合多动症治疗的方法。他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找到医学与儿童教育结合的方法。
(转载自《文汇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