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颈椎怎么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05 13:32:16
>>>>>>>>提问我得了颈椎,脖子很痛很痛,有时候严重了就疼到了大脑!颈椎让我真的很难受,请教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颈椎的?
>>>>>>>>休闲养生网回答:
怎样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的预防应该及早开始,并要持之以恒,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一些有关颈椎病防治的书籍,了解颈椎病的发生与颈部损伤、落伤、风寒湿、枕头高矮不当等有关,从而针对这些发病因素进行预防。 休 闲 居 编 辑
2)保持乐观态度,树立与疾病艰苦抗争的思想,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3)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坚持做有关医疗体操。
4)养成良好的起居、生活姿势习惯。如避免高枕睡眠;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的正直;头颈应避免过度疲劳,不负重,坐车不要打睦睡,劳动、行走时要防止跌闪、挫伤。
5)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6)及时、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颈椎病的发生。
7)饮食上应经常服用有补肾益髓、强筋壮骨的胡桃、山萸、黑芝麻等食物,它们都有推迟颈椎关节退变的作用。
颈椎病发病后应注意什么?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推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有时确诊并非容易。一旦有了这方面的症状,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帮助确诊,否则延误诊断,耽搁治疗。一旦诊断明确,一般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1)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比较长,推间盘的退变、骨刺的生长、 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放弃积极治疗。
(2)关于休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颈部肌肉放松, 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组织受压水肿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 、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所以颈椎病的间歇期和慢性期,应适当参加工作.不需长期休息。
(3)关于保养:人体尤如一部复杂的机器,时常需要加以保养。尤其是颈椎病,本身就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更要对颈部加以保护,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 同时加强颈肌的锻炼。
(4)关于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分。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 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独特的操作、作用和适应症,需要有专科医师指导,而且有一定的疗程。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一、 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男性较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心慌、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 颈椎病的类型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轻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症状有的可以自行减轻或缓解、亦可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顽固,影响生活及工作。根据临床症状大致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然而在临床上每可见到各型之间症状、体征彼此参杂的各种混合型。
三、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病象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起病缓慢,多无外伤史。但是当头部受到各种原因的外伤时可诱发本病。 主要症状有颈肩背疼痛及颈神经刺激或者受压症状。 其重要体征为:
(一) 颈部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僵硬现象。
(二) 压痛点在受累颈脊神经的颈椎横突下方及其背支支配的区域。
(三)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四)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五) 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六) 颈神经受到刺激时,其远隔部位早期表现为疼痛过敏;当受到压迫较重或者时间较久时,其远隔部位表现为感觉减退。
(七) 支配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腱的主要神经受到兴奋时,腱反射活跃,反之,则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八) 神经根受到压迫后,轻者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重者尚可以见到肌肉萎缩。
四、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病象 临床上根据压迫物位于脊髓的中央还是偏于一侧可分为单纯脊髓型和脊髓神经根混合型。 其临床症状有
(一) 上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或两上肢的单纯运动障碍,单纯感觉障碍或者同时存在的感觉及运动障碍。
(二) 下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下肢或两侧下肢的神经机能障碍。
(三) 偏侧症状:出现于同侧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
(四) 交叉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的感觉或运动障碍。
(五) 四肢症状:出现于四肢的神经机能障碍。
(六) 头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或头皮痛。
(七) 骶神经症状:表现为排尿或排便障碍。
五、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病象
(一) 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典型症状: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耳鸣、耳聋。
(二) 猝倒。
(三) 脑干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
(四) 枕部跳痛。
(五) 发作性昏迷。
六、 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病象
(一)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 头痛或偏头痛、头沉、头昏,枕部痛或颈后痛。
2. 眼裂增大、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窝胀痛,眼目干涩,视野内冒金星等。
3. 心跳加快,心律紊乱、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等。
4. 肢体怕凉怕冷,局部温度偏低,或肢体遇冷时有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或疼痛加重。
5. 发汗障碍。
(二)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有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或暖气等。
颈椎病的表现
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眩晕--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主因为颈部运动诱发前庭神经核缺血而引起症状,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行走不稳等情况,部分病人可有复视、耳鸣等症状, 但多数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且能自行消失。眩晕症状根据其发病部位及机理不同可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眩晕症。一般因前庭神经异常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因庭神经核缺血诱发的眩晕应属于周围性眩晕症。
头痛--发病时此症状常伴随眩晕同时存在。主因为枕动脉受到椎动脉痉挛或寰椎、枢椎移位压迫等异常影响,造成其缺血性或刺激性病变而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反应。发病时患者可感觉头部间歇放射性疼痛并有灼感,少数病人可存在痛觉过敏等情况。
视觉障碍--由于颈椎病引起椎_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变,少数病人可出现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现象。
土单方
(1)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鹿角片、鹿角胶各10g,仙灵脾30g,生熟地、肉苁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补、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泽泻20g,茯苓12g。
功效:温阳通经,活血祛风,解肌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熟地15~25g,丹参、桑枝、生麦芽、当归尾各10g,鹿衔草10~15g,骨碎补1 5g,肉苁蓉6~10g,生蒲黄20~25g,鸡血藤15~20g,蛇蜕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高血压减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剂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3)益气活血散风汤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地鳖虫、威灵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没药;胃纳不振加山楂、神曲;脉细无力加黄精。
功效: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4)通化调理汤
药物组成:丹参、葛根、黄芪、大枣各18g,桂枝6g,赤芍12g,当归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龙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综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5)鹿丹汤
药物组成:鹿衔草、丹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苡仁、威灵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补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闷肋胀,肢体肿胀不适者加木香、元胡、枳壳、乌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点加桃仁、红花、制乳没等;风湿寒邪留而不去,症见游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选加防风、秦艽、桂枝、羌活、独活等。
功效:补肾通络,养血荣筋。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6)桂枝葛根汤
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姜6g,大枣6g。
用法:水煎服,20天为1疗程。
功效:解肌舒筋,调和营卫。
主治:颈椎病。
加减:局部冷甚加附子;颈项沉困加羌活、独活;手臂麻木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病程较长者加天麻、全蝎、地龙;肾虚加鹿角霜、山萸肉、仙灵脾。
(7)颈病清晕饮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蔓荆子、生白芍、首乌、丹参、白菊花、青葙子、生龙骨、玄胡、姜黄、寄生各12g,当归9g,川芎9g,生牡蛎15g,石决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剂药煎3次,每1次煎时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再纳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葙子、玄胡、姜黄、杜仲、寄生、煮沸10分钟,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药液服用,2煎3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主治:颈椎病椎动脉型。
呕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烦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g,茯苓 12g。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1990年12月
(8)葛根二藤汤
组成:葛根30~60g,鸡血藤30~60g,钩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15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络,解痉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眩晕呕恶,苔白腻加天麻、白术、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黄腻加竹茹、橘红、枳实各10g;枕部头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颈项痛重加僵蚕10g;巅顶痛加藁本10g;头晕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双侧头痛加川芎、蔓荆各10g,额连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伤史酌加全蝎10g,蜈蚣1~2条;背胀痛加羌活、姜黄、白术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参15g,瓜蒌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举加土鳖虫、地龙各10g;颈椎骨质增生加灵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凉选用桂枝、淫羊藿、肉苁蓉、鹿角霜各10g。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1年第1期。
(9)活血通络汤
组成:当归20g,葛根2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8g,桂枝6g,地龙12g,灵仙12g,全蝎8g。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除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偏肾气虚加杜仲18g,寄生24g,续断15g;偏气血亏虚加党参、熟地各15g,黄芪24g ;偏寒凝气滞加川乌、仙灵脾各10g,干姜8g;偏脾虚夹湿加橘红10g,茯苓15g,白术12g。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10)除痹逐瘀汤
组成:葛根30g,当归15g,川芎12g,红花9g,姜黄12g,刘寄奴15g,路路通30g,独活9g,白芷12g,威灵仙12g,桑枝30g,胆星9g,白芥子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停药1天,12天为1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