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鞘膜积液!!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20 12:00:27
>>>>>>>>提问想问一下 那种鞘膜积液严重 我儿子16个月 医生诊断为精索鞘膜积液 是否必须做手术?? 不做可以吗?? 如果要做 不能超过几岁?? 谢谢!!
休 闲 居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其类型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一般可自行消退。如病情较严重或三岁后仍不能消退,可由于张力大的影响造成睾丸发育不良,产生较严重后果。在临床泌尿外科常采取手术治疗。专业医师可采取腹横纹小切口,采用鞘膜切开肉膜固定疗法,具有刀口隐蔽、疤痕细小愈合快等特点。儿童家长应对小儿鞘膜积液注意观察、以便及早发现,给予及时的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临床研究
关键词:鞘膜积液
〔关键词〕 鞘膜积液;小儿;治疗
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病,我院从1999年至2004年开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共1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病人,年龄最小的1岁2月,最大的11岁。其中睾丸鞘膜积液16例,精索鞘膜积液38例,睾丸精索鞘膜积液25例。有明显交通的鞘膜积液56例。左侧24例,右侧81例,双侧5例。
1.2 手术方式
本组病人均在氯胺酮麻醉下行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手术。切口长约1.5~2cm,切开皮肤皮下,分离找到外环,在外环处找到精索后,于精索的前内侧分离显露鞘状突,向上游离鞘状突至内环,高位结扎鞘状突。切开鞘膜囊放出囊液或穿刺抽出囊液,鞘膜囊不做剥离及翻转。间断缝合皮下组织,皮肤用5.0无损伤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
2 结果与讨论
本组110例病人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阴囊水肿较轻,术后随访60例,无一例复发。对于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以往常采用精索鞘膜剥除或睾丸鞘膜翻转,这两种术式术中均有剥离面大、出血多、损伤大、术后阴囊肿胀明显、阴囊硬结持续时间长等缺点。鉴于此,龚以榜等〔1〕 对小儿鞘膜积液的病理解剖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后发现小儿鞘膜积液87.8%属于交通性,高位结扎鞘突管阻断液体来源,即使不切囊肿不放液体也可使囊肿逐渐消失。黄澄如〔2〕 在其小儿泌尿外科学中也指出小儿鞘膜积液几乎都有未闭的鞘突管与腹腔相通,积液来源于腹腔。作者在手术中对鞘膜积液患儿的精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所有的鞘膜积液均有鞘突管与腹膜相通,一般直径在2mm左右,有些则细如发丝,需仔细解剖才能辩认,有的则不只1条。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后无论残留疝囊多大,均未形成积液。而有些鞘膜积液经阴囊手术未行鞘突管高位结扎,则复发的较多。这些均说明小儿鞘膜积液的形成与鞘突管未闭有关,积液来源于腹腔。只是由于有些鞘突管非常细小,瓣膜形成及腹内外压力差存在等因素,使有些患儿积液不易返流入腹腔而表现为非交通性。因此,单纯鞘状突结扎适合于各种类型鞘膜积液,不必做鞘膜剥除及翻转,以免增加损伤。本组病人全部采用了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的60例中无一例复发,疗效满意。本术式有以下优点:①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术后伤口藏于腹横纹中,不影响美观。②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拆线。③单纯结扎不做鞘膜剥离与翻转,手术出血少,损伤小,术后阴囊水肿轻。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因切口到外环有一定距离加上鞘突管较细,手术时必须轻柔,以免造成鞘突管断裂。有时鞘突管非常细小,甚至不只一根,当寻找困难时,可将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剥离出来,剩下组织一起高位结扎。年长患儿腹股沟管较长,于外环处结扎往往不能达到高位,应打开腹沟管进行结扎。尽管有报道说只要做鞘突管高位结扎,即使不放囊液,囊肿也会渐渐消失,但为了尽早显示效果,我们认为术中应切开囊肿或穿刺放出囊液。通过本组病人的治疗,我们认为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