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养治疗脾胃不和?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18 03:54:25
>>>>>>>>提问
休 闲居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脾胃不和者宜吃以下食物
绿豆粥
[用料>:绿豆100克,粳米150克,白糖15克。
[制法>:绿豆、粳米用水淘洗干净,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慢慢熬煮成粥,粥成时加入白糖,每日早晚作正餐服食。
[功用>:和脾胃,祛内热。
[适用症>:适用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消化力弱,经常性口腔溃疡,反复不愈。
凉拌芫荽:鲜芫荽150克,生姜15克,红辣椒2只。将三者洗净,沥水;生姜、红椒均切丝,再用温开水浸泡芫荽、姜丝、红椒丝30分钟后,沥干水装盘,加人精盐、香麻油适量拌匀即可。此肴具有开胃醒脾,和中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纳差,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病症。
芫荽猪肝汤:鲜香菜100克,鲜猪肝25O克,生姜适量。将芫荽洗净,猪肝洗净切片,生姜切碎;精油烧热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入猪肝、生姜,猪肝将熟时入芫荽、精盐即可。此汤具有补肝和胃,促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暧气泛酸,不欲饮食,眩晕等病症。
红梅萝卜团大萝卜1OO克,冬菇、冬笋各50克,鸡蛋1枚。萝卜洗净切成细丝,下沸水体透,置凉水中浸泡,捞出挤干水分,放在小盆内备用;冬菇、冬笋洗净切成末,与萝卜丝一起,加精盐、味精、麻油调料拌均匀,做成萝卜球;鸡蛋磕人碗内,放淀粉。面粉拌匀备用;炒锅放油,烧热后把萝卜球粘鸡蛋糊,下油锅后下番茄酱煮片刻,即可食用。此肴制作精巧,味道鲜美。具有养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常食可治疗疾热、肺热咳嗽,胃热,脾胃不和等病症。
脾胃的生理功能和基本病机
脾胃病是大家常问及的疾病,现将一些关于脾胃病的基本知识贴上来,希望对大家战胜疾病有一些帮助。
脾位于腹中、横膈之下。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主四肢肌肉、在液为涎、其华在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脾对维系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称“后天之本”。
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对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物质,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中去的生理功能;也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了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为各种饮食物的泛称。运化水谷,即是脾对水谷的消化及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作用。饮食入胃,通过胃的“腐熟”和小肠的“化物”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还要通过脾的进一步消化,并将其所产生的精微物质吸收,上输于肺。又经肺的宣发功能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作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精微的部分,又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化生为血,通过心脉输布全身,所以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水谷之精,给予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骨等组织器官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临床上可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气血不足、消瘦等症。
(2)运化水湿:脾主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脾有促进水液吸收、转输、排泄的作用。人体摄入的水液,一方面通过脾的吸收转化布散全身,一方面在脾运化水湿的作用下,将各器官组织代谢后的水液,转输至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输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正常,人体各组织器官既能得到津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潴留在体内。如果脾运化水湿失常,而致水湿停滞生痰,就可引起水肿、痰饮等证。
脾有升清、喜燥恶湿的特性。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水谷精微。脾运化水谷,吸收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其功能特点以上升为主,因此“脾气主升”;其上升的是精微物质,又称“脾主升清”。脾的升举,还具有防止人体内脏下垂的作用。故脾气升,才能使消化吸收的水谷精气上输于肺送达全身;若脾气不升,则会出现“中气下陷”,表现为少气懒言,久泄脱肛,胃下垂,或子宫脱垂,或其它内脏下垂等病证。同时脾还有喜燥恶湿的特性,若脾虚失运,湿邪内郁,久而困脾,出现头身沉重体倦、脘腹满闷不食、舌苔白厚、脉濡缓等证。
主四肢肌肉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四肢肌肉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濡养,才能使肌肉发达,四肢健壮。如果脾的运化失常,气血不能荣于四肢肌肉,则会出现肌肉消瘦,四肢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即接受和容纳。腐熟,即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饮食入口,经食道容纳于胃中,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若胃的受纳与腐熟水谷的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腐吞酸,或多食善饥等症。
胃气宜降: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输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以下行为顺,从而保证水谷的不断下输和消化吸收。因此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胃的通降是降浊,降浊才能继续受纳。如胃失通降,则不仅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不降可出现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结。如胃气上逆,则可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
肝主疏泄
促进消化功能: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密切相关。而肝的疏泄功能,和脾胃气机的升降密切相关。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还体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则有助于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消化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影响脾的运化,症见两胁胀满,肠鸣泄泻。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
脾与胃的基本病机
脾胃的病状可以概括为主腐熟运化及主升清降浊失常两方面,
(一)脾气虚
在气虚证基础上,以运化功能减退为突出是本证的特点。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
(二)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或“气虚下陷”,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表现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尚有气陷症状。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小腹坠胀,便意频数,经久大便溏泻,肛门重坠,甚则脱肛,子宫脱垂,小便混浊如米泔等均是中气虚甚不能固摄而下陷的表现。
(三)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兼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皮下出血),齿衄,鼻衄等出血症状。
“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本无严格划分,二证表现基本相同。若从理论上说,气不摄血的出血是全身性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肌衄等均可能是气不摄血所致,其所指范围较广;而脾不统血主要是指脾气虚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与崩漏,可以认为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的一部分。
(四)脾阳虚
脾阳虚,往往胃阳也虚,故亦称脾胃虚寒证。本证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尚有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寒象。脾阳虚=脾气虚+里寒。
(五)寒湿困脾
本证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所表现的证候。湿邪困脾有寒象者属之,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腹痛溏泻,头身困重,面色黄晦,妇女可见带下绵绵,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都有脾失健运、寒象及湿阻表现,但前者是寒湿外侵,湿为因,中阳受阻,病程短,属实证;后者是阳虚失运,寒湿内生,湿为果,病程长,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
(六)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又称脾胃湿热。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内蕴脾胃所致。表现为口苦粘腻,脘腹痞闷,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臭秽不爽,或有身热起伏,或见色泽鲜明之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在病机上皆为湿邪阻遏脾气所致,都表现为脾失健运的症状,其不同点在于前者为湿热,后者为寒湿。
(七)胃阴虚
胃之虚证,虽有气虚、阳虚及阴虚三种,然胃之阳气虚常随同脾之阳气虚出现,而胃阴虚则常独立成证。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虚热郁于胃中,影响胃纳及和降功能。表现为胃脘嘈杂、隐痛及虚痞,饥不欲食,食后饱胀,口燥咽干,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八)胃寒证
本证是胃的实寒证,由阴寒凝滞胃腑所致,故又称寒凝胃脘证。腹部受凉,过食生冷,寒邪凝于胃,致气机阻滞而发病。表现为胃脘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口淡不渴,或伴见胃脘水声漉漉,口泛清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弦。
胃寒证须与胃气虚寒鉴别。前者为实寒证,当寒邪袭胃后而急性发病,病势较剧,病程短;后者为虚寒证,发病缓,病程长,迁延难愈,且多在脾胃虚证中出现,伴有脾阳虚不能健运的症状,如腹部胀满,食后更甚,大便溏薄清稀等。
(九)胃热证
本证是胃的实热证,又称胃火证。据其表现又可分为胃中郁热与胃火上炎两种证型。前者的病变局限在胃中,又称热炽胃中或胃中伏火,表现为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后者的病变不仅在胃,且循经上熏,沿胃经循行部位,致牙龈肿胀疼痛,面颊肿胀,牙龈出血,咽峡及扁桃体肿痛,口臭等症。胃热证须与胃阴虚证鉴别。前者为胃之实热证;后者为胃之虚热证。
(十)食滞胃脘
食滞胃脘又称伤食。由暴饮暴食,饮食过度而急发。表现为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出酸腐馊食,吐后胀痛得减,或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了解以上脾胃的基本功能和病机,就能对自己的病有个基本了解,找医生看病的时候可以更好反映病情,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食疗保健措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