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栽种五味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18 17:31:09
>>>>>>>>提问
家有钱
要栽点五味子发展发展
但是不知道怎么弄
怎么栽
所以想请教请教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甘草又名甜草根、粉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天然甜味剂,也是一种传统中药材,用途广泛,有“十方九草”之说。甘草味甜,气味芳香,烹饪中可代替砂糖作为甜味调料使用,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菜品如“甘草牛肉”、“甘草鸡柳”等。
营养功效:
中医认为,甘草具有补脾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它的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酸是非常珍贵的天然解毒剂,可用于人体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甘草能改善肝功能,可辅助治疗肝脏疾病,对于因饮酒、饮咖啡以及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引起的胃部不适也很有帮助,还可用于荨麻疹的辅助治疗。此外,甘草对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和预防停经后的快速老化等颇有疗效。
食而有道:用甘草烹调特色菜肴时宜少量添加,每次15克左右即可。切勿过量食用,否则可能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适合脾虚食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咳嗽、支气管炎患者食用。肾功能障碍或高血压患者慎用。甘草不宜与海鳗鱼同食。
精选妙藏:优质甘草大都条长均匀、皮细色红、质坚油润、断面黄白、味甜粉足。甘草易吸湿,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防潮、防蛀,可长期贮存。
五味子又名北五味子,因果肉酸甜,种子辛、苦并稍带咸味而得名“五味子”。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也有文献将其列为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全株无毛,小枝灰褐色,有棱。叶互生,宽椭圆形至倒卵形,叶长10厘米,边缘有细齿。雌雄异株,下垂状的穗状花序簇生于叶腋,小花白色或粉红色,有香味,萼片与花瓣很难区分,雄花有5枚雄蕊,花药无柄,联合成柱状,雌花有心皮17个至40个,花凋谢后花托延长成穗状聚合果,成熟后鲜红色。见于栽培的还有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等品种,其耐寒性较差。
五味子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南、西南都有分布,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和半阴,不耐干旱,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地栽可选择庭院阳光充足的地方,因其生长迅速,要及时设立支架供其攀缘。五味子也可盆栽,由于其根系发达,花盆宜大,盆土宜肥。无论盆栽还是地栽,栽种时都要施足腐熟的堆肥作基肥,生长期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于干旱,但也不能长期积水。地栽植株开花前不要施肥,花后可施腐熟的稀薄液肥数次,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冬季剪去干枯枝。盆栽要注意修剪,以控制株形,生长期每月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薄肥。五味子耐寒性较好,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露地越冬。
五味子的繁殖以播种为主,春秋季节都可以,春播要沙藏90天左右。还可在生长季节进行扦插或压条繁殖,也容易生根成活。
五味子是优良的庭院攀缘植物,花朵芳香,果色鲜艳,可作棚架花卉以及篱笆、墙垣的绿化,还可盆栽观赏或制作盆景。五味子的果实是著名的滋补药品,其性温,味酸,有益气敛肺、生津止渴、止泻、止咳、敛汗等功效。民间常用其泡酒,长期饮用有润肺补肾之作用。
茯苓 Poria cocos(Schw.)Wo1f
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一年生,平伏贴生。管口面白色,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mm;菌管单层,长2-3mm,白色。菌肉白色至乳黄色,厚3-5mm。菌丝无锁状联合,有小囊状体,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光滑无色,7.5-9×3-3.5μm。菌核球形、卵形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达30cm以长,鲜时较软,干后变硬,有厚而多皱的皮壳,表面褐色至红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核内部粉粒状,外层淡粉色,内部白色。菌丝结构与子实体相似。 [药材形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团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皱缩沟纹。外层多呈淡棕色(赤茯苓),内层多呈白色(白茯苓),有的包有松根(茯苓),体重质坚实,嚼之粘牙。饮片为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其中色白者为白茯苓块或片;淡棕粉色者为赤茯苓块或片;中心含有松根者为茯神块或片。加工茯苓或茯神时削下的外皮为茯苓皮。茯苓皮呈不规则的片状,厚薄不一。外表面棕褐色,内表面附有茯苓,白色或淡棕色。质轻泡。
〔附注〕本品在商品中有茯苓个、茯苓片、白茯苓、茯神块、茯神木等不同规格。
[生境分布]
多寄生于气候凉爽、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等针叶树的根部,深入下约20一30cm处生长。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已有人工培育。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一般多在7-9月,挖后去泥土、堆积,以草垫覆盖,使内部水份渗出,取出置通风阴干,反复数次,直至干燥,即为"茯苓个";在稍干、表面起皱时,削取外皮,为"茯苓皮";中心部分切成块片,为"茯苓块"与"茯苓片",带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的片块称"赤茯苓",近白色部分切成的片块"白茯苓"。带松根者称"茯神"。
[化学成分]
菌核中含二萜羧酸,有茯苓酸、土莫酸、齿孔菌、松苓酸、松苓新酸、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及多孔菌酸C;还含有多聚糖,主要为茯苓聚糖,含量最高可达75%,经结构改造后可得到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此外,尚含有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酸、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茯苓素等。
[药理作用]
茯苓多糖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还可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茯苓醇浸剂对鼠、家兔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水或醇浸膏对家兔有降血糖作用,茯苓次聚糖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茯苓对四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大鼠应激性的实验性胃溃疡有抑制作用,还具有增强离体心脏心缩的作用,此外,茯神煎剂对动物有镇静作用,茯苓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用法]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水煎服或入丸服
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
北五味子栽培技术
为林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ga Chinensis Baill), 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具有敛肺、涩精、止汗、止泻、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虚喘嗽、盗汗、痢疾、神经衰弱、急慢性肝炎、视力减退等症。
1、 主要生物学特性
北五味子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为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在野生条件下,植株可高达8—10m,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单叶互生,叶片卵形、阔倒卵形至阔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花单性,雌雄同株,花黄白色或粉白色,雄蕊5枚,雌花心皮多数,开花后花托逐渐伸长,至果实成熟时呈穗状,其上有着生球形浆果,熟时深红色,干后表面呈褶皱状。
北五味子是一种抗寒性很强的植物,芽眼萌动比一般树木早(4月中旬),几乎不受晚霜的危害,能耐受住早春寒冷的气候而正常生长。5月上旬展叶,5月下旬至6月初开花,花期10—14天,单花6—7天开完,开花的临界湿度0—1℃。在花期很少见到昆虫在花上活动,所以认为北五味子是风媒花植物。8月末至9月下旬果实成熟。
北五味子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靠营养繁殖,由母株的地下横走茎(分布在10—40cm腐殖质层中)向四周伸展,盘根错节,新横走茎头一年形成不定芽,第二年长出新植株,同时又产生新的横走茎又向四周伸长,每年如此繁衍,新植株从根茎上发生,没有主根,只有少量须根,因此不耐干旱,其营养来源除本身从土壤中吸收外,还可从母株上获得。据观察,年老或生长在瘠薄土地上的植株多生雄花;幼年或壮年树生活力强,多生雌花。北五味子植株寿命可达20年。
2、育苗技术
繁殖五味子苗木,一般有播种,扦插和压条等几种方法,因目前优良品种较少,生产用苗仍以实生苗为主。培育五味子苗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法。
2.1实生繁殖
2.1.1采种、层积处理及催芽
7月下旬以后可到栽培园或野外调查选种,选种标准是把穗长8cm以上,平均粒重0.5g以上,浆果着色早的结果树,确定为采种树。8月末至9月中旬采收果实,搓去果皮果肉,漂除瘪粒,放阴凉处晾干。12月中下旬用清水浸泡种子2-3天,每天换一次水,然后按1:3的比例将湿种子与洁净细河沙混合在一起,放入水箱或花盆中贮放,温度保持0-5℃,沙子湿度一般为饱和含量的40-50%,通常用手握紧成团又不滴水。北五味子种子层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80-90天,播种前半个月左右,把种子从层积沙中筛出,用凉水浸泡3-4天,每天换水1次水。浸水的种子种皮裂开或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2.1.2苗圃地选择及播种前准备
为了培育优良的北五味子苗木,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排水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苗圃地应在前一年土壤结冻前进行翻耕、耙细,翻耕深度25-30cm。结合秋翻施入基肥,每亩(667m2)施腐熟农家肥5m2左右。
2.1.3露地直播
露地直播可实行春播(5月上旬)和秋播(土壤结冻前)。播种前作宽1.2m,长10m的低畦。播种采用条播法,即在畦面上按15-20cm的行距,开深2-3cm的浅沟,每畦撒播种子100-120g。覆2cm细土。用木磙镇压,浇透水,在床面上覆盖一层稻草帘,以保持土壤湿度,至幼苗出土时揭去。为防止立枯病和其它土壤传染性病害,在播种覆土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50%代森铵水剂。
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撤掉覆盖物并随即搭设简易遮荫棚,在幼苗至5-6cm时撤掉。苗期要适时除草松土,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株距保持7-10cm。苗期追肥2次,第1次在拆除遮荫棚时进行在幼苗行间开沟,每个苗床施硝酸铵200-250g;硫酸钾50-60g;第2次在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每个苗床施磷酸二铵300-400g,硫酸钾60-80g。施肥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利幼苗生长。
2.1.4保护地营养育苗
在无霜期短的地方露地直播育苗一般得两年出圃,如果采取保护地提前播种掊育营养钵苗,然后移栽于露地苗圃的方法,可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目的。
播种及播后管理4月初,扣塑料大棚,制作纸袋营养钵,规格为6×6×10cm或7×7×10cm;营养土的配比为:细河沙与腐殖土比例为1:3,并按5%的比例加放腐熟农家肥及0.3%的磷酸二铵(研成粉末)。播种前给低钵营养土浇透水,播种时底土及覆土拌入敌苗灵,在播种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代森铵。每个纸钵内播种2粒,覆土1-1.5cm。
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2-3天浇1次水,小苗出齐后要遮荫20天左右,当温度在30℃以上时要通风降温。
幼苗移栽及圃地管理6月中下旬,幼苗带土坨移入苗圃。栽苗前苗圃地要充分做好准备(翻耙、打垄等),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15cm深沟,施入口肥(每亩用优质农家肥400-500Kg),纸钵苗按株距10-15cm摆放沟中,用细土填平,浇透水,最后封垄。
幼苗移入苗圃后,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勤除草松土。7月初进行第1次追肥。每延长米垄施硝酸铵30-40g,硫酸钾10-15g;8月初进行第2次追肥,施三料复合肥50g或磷酸二铵40g、硫酸钾10g.
2.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方法之一,因而扦插苗能相对稳定地保持原品种的特性和特征,一致性强,随着优良品种及其种源的增多,这种方法将成为培育生产用苗的主要方法。
2.2.1 硬枝扦插:在5月中旬至6月初,将母树上一年枝剪成8-10cm插条,上部留一个3-5cm的新梢,插条基部用200PPMα-萘酸或吲哚酸浸泡24小时或用2000PPM液浸蘸3分钟。扦插基质上层为细河砂5-7cm,下层为营养土(大田表层土加腐熟农家肥)10cm左右。插条与床面成30o角,扦插密度5×10cm,苗床上扣遮荫棚,插条生根前,叶片保持湿润。
2.2.2 绿枝扦插:在6月上中旬,采集半木抟化新梢,剪成8-10cm插条上留一片叶,用1000PPM ABT1号生根粉液浸蘸插条基部15秒或300PPM α—萘乙酸浸蘸3分钟,扦插基质及扦插管理方法同上。
2.2.3 横走茎扦插
在栽培园中,3年生以上五味子树可产生大量横走茎,分布 于地表以下10-15cm的土层中,萌芽前结合清理萌蘖,把清理出的横走茎选取具有饱满芽部分,剪取15cm左右的插条,插条基部5-7cm处用15-20PPmα-萘乙酸浸蘸,栽植于事先准备的苗圃地。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15cm的深的沟,插条按株距10cm放入沟中,用细碎潮湿的土复盖至沟深的一半,不要踏实。每栽3-4m长就及时浇透水,待水渗下之手复土成原垄,上盖稻草或草帘保湿,10-15天后芽眼萌发出嫩梢。幼苗期管理与实生育苗方法相同。
3 栽培技术
3.1 园地的选择和苗木栽植
3.1.1 园地选择 北五味子适于微酸性及酸性土壤,在无霜期115天以上,≥10℃年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区域可大面积栽培。建立北五味子园应选择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背阴坡地,篱架栽培,株行距0.75-1.0×2m。
3.1.2 定植前的准备 入冬前按确定的行距挖深50-70cm,宽80-100cm的栽植沟。挖土时把表土放在沟的一侧,心土放在另一侧,沟挖好后先填入一层表土,然后分层施入腐熟或半腐熟有机肥(3-5m3/亩)分2-3次踏实。回填后把全园平整好,栽植带高出地面10cm左右。架柱和架线的设立在栽苗前完成,架高2m,设三道线,间距60cm。
3.1.3 苗木栽植 成品苗在4月下旬定植。栽苗前把贮藏的苗木取出,放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根系较长的剪留15--20cm。栽植点距架线垂直投影线10-15cm,挖直径30-40cm,深25cm的定植穴,挖出的土拌入2.5Kg左右熟农肥回填到穴内一半,在穴底培培起馒头形土堆,把苗木放在穴内,根系要分布均匀,然后回填剩余的土,轻轻抖动苗木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把土填平踩实。做直径50-60cm的水盘,每株浇水10-15Kg,水渗下后将水盘的土埂耙平,用土把苗木的地上部分埋严,7-10天后把土堆扒开耙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