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问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1-17 21:02:39
有的儿童经常会出现一些敌对行为、挑衅行为、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逃学、逃夜、离家出走、欺骗、斗殴、偷窃、破坏公物、性攻击等。心理学家把这些儿童称为“问题儿童”。他们往往有消极、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特点。这些行为既侵犯别人的权利,也损害别人的利益,严重的甚至会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治安。这些孩子有的是由于在家里缺乏应有的温暖,常常被任意辱骂。有的是由于他们的正当要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有的是由于父母在平时过于娇惯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与引导。
矫治方法: 休 闲 居 编 辑
(1)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必须知道,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都需要父母尊重他的人格,都希望父母支持他的上进心,都需要父母满足他的合理需求。因此,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应努力克服自己在言行上对孩子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不要袒护或辱骂孩子。对于孩子所犯的过失和错误,不应严厉斥责,滥施惩罚,而应热情帮助,促使他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父母务必记往:"对于这类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一定要采取尊重、信任、谅解、关心的态度,只有在唤醒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取得孩子对父母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及时建立法规:父母应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些行为准则,要明确哪些行为需要加以限制或纠正,哪些行为应该给以表扬和奖励。并对孩子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
(3)奖惩必须分明:原则是,①奖惩要及时,要使孩子懂得好的行为会立刻受到表扬,坏的行为会立刻受到惩罚。②要说到做到。事先与孩子制订的奖惩条件,以后一定要按它执行,及时兑现,这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纠正非常重要。②惩罚要适度,父母切勿抓住孩子的一件事不放,天天训斥,这样做会使孩子的情绪压抑,不利于孩子不良行为的转化。
(4)增强法制观念:在亲子关系改善和行为矫正有了明显进步的时候,父母要抓住这个“转折点”,帮助孩子认识不良行为的后果,尤其要针对他们做事不计后果的特性,使其认识到损害别人,危害社会,甚至触及刑法的严重危害,从中吸取教训,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控能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