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艾,我们责无旁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1-20 08:09:06
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约有4000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包括250万15岁以下的儿童。去年的新增感染者约有500万人,新的死亡人数是300多万,双双创下历史新高。随着这一致命的传染病继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肆虐及向东欧和中亚扩散,这一上升趋势还可能继续增强。
“艾滋病在男人和女人最具创造力的时候夺去他们的生命,并给世界留下800万的孤儿。”纳菲斯·萨迪克博士,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联合国副秘书长,昨日在本次人发论坛艾滋病防治以及对艾滋病病人关爱专题,作主旨发言时如是说。休 闲 居 编 辑
这位长期关注亚太地区艾滋病状况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指出,性别平等和为人们提供性及生殖健康信息,在对抗艾滋病的工作中极为重要。各国政府要做出公开承诺,并为妇女赋权,让她们有权选择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行为;并加强公共卫生网络建设,为公众提供服务和信息,让整个社会参与进来,公开、透明地讨论性及生殖等敏感问题,消除误解和歧视;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专家说,无知、恐惧和缺乏容忍正在加速艾滋病在亚洲的蔓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该地区不少国家都要面临艾滋病的大暴发。在全球艾滋病危机丝毫没有减弱迹象的形势下,占世界人口60%的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对抗艾滋病的新战场。克服社会和文化上的歧视将是在亚洲赢得对抗艾滋病斗争的关键。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耻辱感和歧视是“防止进一步感染、提供恰当医护、援助和治疗以及减轻疾病影响的最大障碍之一”。在许多国家,易感人群卖淫者往往会被排斥,而同性恋行为在很多社会中也是不为人们所接受的。专家们强调,单纯的谴责以及进行道德评判都无助于阻止疾病的蔓延。
在论坛上交流的巴西和泰国的经验都表明,要正视我们面临的困难,消除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开展全民性预防艾滋病普及教育,可以有效改变人们对艾滋病流行毫无防范的状态,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对阻断艾滋病的传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上升趋势。去年,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亚洲居第二位,在全球排第14位。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
面对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和威胁,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规划和规章。2003年9月,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做出了五项承诺。今年2月,国务院在1996年建立的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今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四免一关怀”的重要政策。最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由原来的每年1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投资12.5亿元国债、地方配套10亿元用于加强中西部地区的血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有关部门建立了治疗艾滋病药品进口注册及研制报批快速通道,批准了进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免税。2002年解决了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国产化问题;建立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重点开展以治疗和关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到2002年底,我国共设立艾滋病国家级检测哨点158个,建立初筛实验室1500个,确认实验室44个,监测网络已经基本形成,监测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2003年在全国开展了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共同发布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我省自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至今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26例,其中病人320例,死亡124例。
我省艾滋病感染者主要是农村地区的青壮年,男性较多。大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上世纪90年代参与地下卖血而感染,目前正在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农村向城市扩散。我省现阶段艾滋病流行的特点是全省低流行与局部地区高流行并存,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我省下一步要重点落实6项措施:强化各级政府的艾滋病防治责任;为农民和贫困患者继续实施艾滋病病人抗病毒免费治疗,健全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庭和孤儿的救助机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危险行为的干预,扩大100%使用安全套范围;切实加强艾滋病病人的监测与检测;加强艾滋病防治科研与国际合作。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一些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其剪成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现在我们该将红丝带印入我们的意识里,让它陪伴我们的战斗历程,直到我们把艾滋病这个污点从人类进程中彻底擦去。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