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是一个怎样的手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1-21 08:37:12
>>>>>>>>提问痛苦吗?一般住院几天?大概多少钱?
休 闲 居 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不是很痛苦,会打麻醉剂,一般住院一个礼拜,价格在2000元左右 鼻息肉鼻窦炎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约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1/2。
在头部有四对鼻窦控制着在热、冷或干的天气下进入肺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在新生儿鼻窦象豌豆大小在鼻内向外膨胀发展伸展入面和头盖骨内,这个过程贯穿于孩童时期至成人期。它们都是含气空腔:窦壁上披着一层与鼻腔相同的粘膜并通过铅笔头大小的窦口与之相连。
通常,鼻腔和鼻窦每天分泌的粘液有472ml至944ml。这些分泌物进入鼻腔后粘住部分灰尘、细菌和其他空气污染物,通过纤毛运动,送到鼻后孔,下注咽腔,再吐出或咽下。在胃里胃酸消灭掉细菌。
鼻窦炎是怎样引起的?
1. 细菌病毒感染因素
急性鼻炎亦即感冒,此时鼻窦粘膜亦显病变。急性传染病多在早期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生菌血症致发鼻窦炎。牙源性感染或慢性扁桃体炎,可继发鼻窦炎。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致发炎症。鼻窦创伤可发生细菌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各种细菌均可为鼻窦炎的致病菌,但以混合感染多见。
急性鼻窦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及佛里兰德氏杆菌等。
鼻窦炎的病理变化与细菌种类及其毒力强弱有密切关系。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多为急性或暴发性,易使窦腔粘膜坏死,成为化脓性鼻窦炎,甚至可侵入窦腔骨壁,且不易自愈,易演变成慢性鼻窦炎。
(2) 肺炎双球菌感染仅引起窦腔的卡他性炎症,易使粘膜增厚,很少化脓,不侵及骨壁,鼻窦炎症易恢复正常。
慢性鼻窦炎多因非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2. 刺激物
空气污染,吸烟和化学刺激物(如杀虫喷雾剂、消毒剂和家用清洁剂)引起鼻腔鼻窦粘膜肿胀和阻塞鼻腔与鼻窦之间狭窄的通道,导致细菌生长发生鼻窦炎。
3. 变态反应性因素
变态反应性鼻窦炎时,鼻窦粘膜水肿、久之息肉形成,阻塞窦口,鼻窦通气引流障碍,易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生鼻窦炎。
4. 解剖形态异常
鼻窦有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各个鼻窦的解剖形态及结构各不相同,且互相毗邻。窦口均较细小,一旦发生狭窄或阻塞,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粘膜肥厚等,窦腔的通气引流即受影响而出现积脓或演变成慢性鼻窦炎,一窦发炎易使邻近鼻窦受累。
鼻窦炎的症状
1.鼻塞:鼻窦炎时鼻粘膜充血肿胀、鼻内分泌物积留或鼻息肉形成,又或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所致。
2. 流涕:鼻窦炎时炎症的粘膜分泌增多,视病变轻重可为粘性、粘脓性或纯脓性,分泌物可流至鼻腔向前擤出或向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喀出。
3. 头痛:位于头面部的鼻窦发生炎症时,由于炎症性的刺激或神经性反射引起头面部一处或多处的疼痛。
4.嗅觉障碍:由于鼻腔嗅区粘膜炎症或脓液、息肉阻塞嗅沟所致。
5. 发热:慢性鼻窦炎多无发热症状,急性鼻窦炎继急性鼻炎或急性传染病发生者,常使原发病的发热期延长。
诊断
在作出鼻息肉鼻窦炎的诊断之前,须进行常尽的病史访问和物理检查
1.前鼻镜和鼻内窥镜检查:鼻甲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有脓性分泌物,有鼻息肉时鼻腔可见荔枝肉样肿物,严重者鼻梁变形呈蛙鼻,头面部各鼻窦区可有经肿压痛。
2.鼻窦CT扫描检查:冠状位鼻窦CT能清楚显示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及病变部位范围。鼻腔鼻窦的病变程度,窦口的阻塞情况。
治疗方法
1. 既往的治疗方法
全身应用抗菌素;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导管冲洗及穿刺冲洗;或手术治疗。但在以往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中,疗效往往不尽人意,病变常常复发,不易彻底治愈。其中有许多因素,如变态反应因素的参与,病变粘膜肥厚、变性、息肉增生、纤维化或纤维囊性变等等。这些往往不是药物能够治疗的,这时候就借助手术方法。而传统的鼻窦手术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手术的观点和方法没有重大的改进。除对少部分轻症病人施行保守性手术如上颌窦造口、筛泡切除、中鼻甲部分切除以外,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经常采用根治性的方法,即切除大部分中鼻甲并刮除全部窦内粘膜,用当代的观点可以认为这是一类破坏性的手术。因为人们并没有认识到鼻腔及鼻窦粘膜的自身保护和防御功能方面在鼻窦炎转归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更未对中鼻甲在维护上述功能方面所处的重要位置给予高度的重视。传统手术破坏了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结构,加上手术视觉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病变清除不彻底,就埋下了手术后病变复发的隐患,成为鼻窦炎虽经多次手术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
2. 现代的治疗方法
随着鼻腔、鼻窦粘膜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保护功能、粘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erklinger(1967)证实中鼻道和筛房因狭窄粘膜相贴,导致粘膜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引起局部炎症,并妨碍上颌窦和额窦引流,致潜在感染发作。Messerklinger经研究认为:大多数患者感染扩散是从筛窦继发影响到上颌窦和额窦。美国鼻科学者Kennedy(1985)认为中鼻道和前筛区是大多数鼻窦炎早期侵犯部位和早期表现部位。奥地利鼻科学者Stammberger(1985) 和Messerklinger(1985)均认为上颌窦和额窦粘膜炎症即使较严重,甚至过去认为是不可逆的,一旦鼻窦通气引流和粘膜纤毛清除功能恢复正常后,可发生可逆性转变而恢复正常。Stammberger(1986)又指出复发性鼻窦炎很可能是继发于窦口引流障碍或阻塞的结果。在上述病理生理基础理论的支持下,并随着鼻窦内窥镜这种手术器械的改进。1978年由Messerklinger开创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新领域,这种术式由Kennedy命名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传统鼻窦手术的一次飞跃,也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手术方法。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能直视鼻腔鼻窦的深部,彻底清除病变(如:鼻息肉、狭窄的鼻腔鼻窦间的通道)。手术把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来治愈鼻窦炎,并依靠鼻腔鼻窦自身生理功能恢复去抵御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以及防止病变的复发,即通过小范围的或局限性的手术解决广泛的鼻窦病变,把传统的根治性手术或破坏性的手术进步为功能性的手术。
下面是传统手术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比较
传统手术:
鼻息肉鼻窦炎分开多次手术
需作唇龈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鼻息肉鼻窦炎只需一次手术
在鼻腔外侧壁进行手术,无需作唇龈切口和凿开上颌窦前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