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兄弟同娶一个媳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1-23 08:06:58
答案随着我们沿着大香格里拉的环行考察越来越清晰起来,尤其是当我接触到了另一种奇特的婚姻制度一妻多夫制时,答案似乎就在眼前了。
“我们家是祖传几个兄弟娶一个媳妇的”。藏族人格荣定珠说。他坐在火塘边,不停翻动着火塘里的松柴,以便使火烧得更旺些,火光一闪一闪地映红了他棱角分明的脸。 休 闲 居 编 辑
我们是在云南省德钦县梅里雪山下的一个只有20户人家的藏族寨子里。这个村庄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雾浓顶村,这大概和梅里雪山的诸峰总是云雾缭绕,难得一见有关。
这个村子有一种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妻多夫。全村20户人家有8户是几个兄弟娶一个妻子,最多者有4兄弟娶一妻的。还有几户是没有儿子招夫入赘的。其实这种“一妻多夫”的现象,在这一带较为常见,在我们走过的西藏昌都地区的左贡、芒康等县也见过。有人调查过,在四川的甘孜州,除汉族人为主的泸定县外,其他17个县都有“一妻多夫”的现象。可以说我们环行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也即川、滇、藏相接的大三角地区,正是“一妻多夫”这种文化的分布区。
格荣定珠家弟兄两个,格荣定珠是哥哥,36岁,弟弟叫永争只玛,30岁,妻子取品36岁。两个儿子,一个在林芝读书,还有一个在家里。我们去格荣定珠家的时候,弟弟永争只玛到山上的牧场放牧去了。为了接受我们采访,村长派人去叫他回来。晚上的时候弟弟回来了。
我问格荣定珠,家里养了几头牛,他转过身来,用藏语向打酥油茶的弟弟问了以后,才告诉我“26头”。他说他不管放牛,只管犁地和开拖拉机跑运输,因此,他不知道家里有多少牛。他们家里有明确的分工,弟弟放牧,他管农田,妻子管财物和家务。
这种分工,也只有在这大香格里拉地区才存在。因为这个区域大山横断,众水分流,高山峡谷相间,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由于气温和降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等垂直分布的地带,比如河谷气温高,适合农耕,山间或山顶是草场,只能放牧。所以,这一带是中国很独特的一个区域——半农半牧区。这里牧场往往离家居和农田很远,放牧时必须长住在牧场。这种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放牧和农耕不能由一人同时兼做,一个家庭最好是有两个以上的男劳力。 “一妻多夫”制似乎是为这大香格里拉地区专门创造的一种婚姻制度,这种婚姻极好地适应了由横断山区的地理环境决定的生产方式,也许开始时它产生于偶然,和它并存的还有其他的婚姻形式,如“一夫多妻”、“一夫一妻”等,这里的环境开始对它们进行选择,最后谁适应,谁就会留下来。
我问格荣定珠:“一夫一妻和几个兄弟娶一个妻子,哪种好?”
“还是几个兄弟娶一个媳妇好”。格荣毫不犹豫地说。
“不一定几个兄弟都爱上一个女人,如果兄弟中有人爱上别的女人怎么办?”我问。
“他嫁出去呀”。格荣定珠笑了,我注意到他用的是一个“嫁”字。
“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村里人会耻笑他”。格荣若有所思地说。
我们刚到格荣定珠家时,对采访“一妻多夫”制,还是心存顾虑的,担心当事人羞于启齿,可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一妻多夫”的人羞于启齿,而是“嫁”出去人被耻笑,这里的人并不认为“一妻多夫”有什么见不得人,他们愿意公开地谈论这件事。
“取笑‘嫁’出去的人什么呢?”我接过格荣定珠的话继续问道。
“取笑他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把家扶持起来”。格荣定珠做了一个手势,手指捏在一起,向上耸了一耸。
“弟兄中有一个“嫁”出去,不就是分家吗?”我问。
“是的,但我们这里分家的很少,历史上就没见过分家的。” 格荣定珠说。
“为什么不分家?”我问。
“分家就分穷了,如果我家有20头牛,一分就剩10头了。在这里要想富起来,不能分家。” 格荣定珠说。
我好像又听到了在鲜水河走婚大峡谷中听到的那个“只有大家庭,才能富起来”的旋律,我在想,在横断山区中,为什么大家庭如此重要,仅仅是人多力量大吗?
“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我说。
“婚姻法,我知道,但一夫一妻,放牧的有、种田的没有,种田的有,放牧的没有,肯定富不起来。” 格荣定珠告诉我。
这时格荣定珠家的孩子过来了,叫他“爸爸”。格荣说孩子管他弟弟叫叔叔。填学校的各种表格,在父亲一栏中的都填格荣定珠。
我问:“你们兄弟俩分不分孩子是谁的?”
“想都没有想过,两个人的儿子嘛”他说。似乎我问这问题,令他感到奇怪。
我们在和格荣定珠交谈时,他弟弟和妻子在火塘上做奶渣。
我看他俩配合默契,就问格荣定珠:“他们俩关系好不好?”“我看他们处得很好,没什么问题。” 格荣定珠望着妻子和弟弟说。
提起离婚这个话题,格荣定珠连连摆手,说:“听都没听说过,历史上从来就没有”。
我问:“两个兄弟有了一个妻子,有没有可能其中一个又娶一个回来”。
“一个就可以了嘛,两个娶回来,就矛盾,就分家嘛”。
我又听到了“只有大家庭,才能富起来”这个声音,似乎分家是不好的,在这一带已经深入人心,不容置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