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专注的阴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2-25 07:59:22
自我专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普通的有“罪感者”、“自恋者”和“夸大狂”三种。
所谓“罪感者”是这样一种人,其精神贯注在犯罪意识中。他始终在责难着自己,如果他信教的话,就把这解释为是上帝的旨意。他对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有一定的想法要求,而这与他
所了解的实际的自我总是相矛盾的。如果他在有意识思维里早就抛弃了他在母亲膝下时学得的那些道德准则,那么犯罪意识或许埋藏于他的无意识深处,只有在喝醉酒或睡眠中才浮现出来。但是,这已足以使一切事物失去其吸引力了。实际上他依然接受了在婴儿期学得的所有禁律。骂人是邪恶的;饮酒是邪恶的;做生意的精明是邪恶的;而首先,性是邪恶的。当然,他并没有禁止自己去享受这些快乐,但是这一切在他思想中都受到了毒化,他感到自己由此而堕落了。
自恋,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习惯的犯罪意识的反面;它包括对自我的羡慕和希望被人羡慕的习惯。当然,某种程度的自恋是正常的,也不必为之哀叹;只是在发展过头时,才成了一种邪恶。有许多女人,尤其是富裕阶层的女人,她们身上爱的感受能力已经完全干涸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么一种强烈的愿望,即所有的男人都应该爱她们。当这种女人确信某一个男子爱她时,她便觉得他对自己不再有用了。男人方面也有这种情况,不过为数要少一些。例如,一个自恋者为人们对大画家们的崇敬所激励,可能会去当一个美术专业学生。但是,对他来说,绘画不过是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绘画技巧从未使他真正发生兴趣,除了与自己有关的以外,他看不见任何别的主题。其结果是失败和失望,而不是期望中的人们的奉承赞扬。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那些小说家身上,他们的小说总是把自己作为理想的英雄。
任何劳动的真正的成功有赖于对这一劳动的对象的真正兴趣。那些成功的政治家们的最终悲剧就在于,他们原先对社区活动和主张措施等的兴趣,逐渐为自恋情绪所替代。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赞的,人们不会这样去看待他。因此,如果一个人对这世界唯一所关心的是这个世界应该对他表示敬慕,那他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而且即使他达此目的,他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幸福,因为人的本能从来都不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对自己加以人为限制的自恋者,恰如一个为犯罪意识所压抑的人一样。原始的人可能会为自己是个优秀猎手而自豪,但是他也喜爱狩猎活动本身。虚荣心在过了某一极点后,就会因为其本身而毁掉参加任何活动的乐趣,因而必然导致倦怠和厌烦。其根源便是自信心的缺乏,治疗则在于培养自尊。但是这只有通过从事由对客观事物的兴趣激起的活动中取得的成功才能达到。
夸大狂与自恋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希望自己有权势威严而不是可爱媚人,企求为人所畏惧而不是为其所爱。许多疯子和历史上的多数伟人均属这一类型。权欲同虚荣心一样,是正常人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是可以被接受的;只有在它极度膨胀,或是与不真实的现实感连在一起时,才变得令人可叹。这时候,它就会使一个人不幸福,或是显得愚笨,甚至两者兼而有之。亚历山大大帝心理上同疯子属同一类型,只是他具有实现疯子的梦想的才能。但是,他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随着他的战绩的扩大而无限膨胀。当他知道自己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时,他便自命为上帝。他是个幸福的人么?他的嗜酒如命,他的狂躁脾气,他对女人的冷漠无情,他的封神称帝,都表明他并不幸福。在适当范围内掌有一定的权力可能会增进幸福,但是如果把它作为生活的唯一目的,那么,它就会给外部世界或是人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对那些自我专注过于严重,用其它方法治疗均无效果的人来说,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是对客观知识的追求。这种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种种兴趣和对自我的关注正好相反,尽管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这世界可能会卷入战争,某些方面的知识可能很难获得,朋友们可能会离我而去。但是这些痛苦不会象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那样,毁灭生活的本质方面。而每一种对外界的兴趣都会激起某种活动,只要这一兴趣依旧存在,这种活动便能完全防止人的厌倦和无聊意识的产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