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对半检查是HBsAbHBeAbHBcAb都呈阳性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17 10:07:45
>>>>>>>>提问我的乙肝对半检查是HBsAb HBeAb HBcAb 都呈阳性,请问这有没有问题呀?
没看到过这种组合的哦!
>>>>>>>>休闲养生网回答: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病程长,病势缠绵,反复难愈,危害较大,部分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有的人可发展为肝癌。 肝病治疗关键是要早.不论是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硬化腹水,都强调早治疗.肝炎早治疗可以防止肝硬化;肝硬化早治疗可以防止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休 闲 居 编 辑
乙肝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表现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
哪些人易患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并没有一定的流行期,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流行情况与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措施等因素有关。目前,全世界约有 3仍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78%分布在亚太地区。另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全世界HB S A g 阳性总数的一半,他们中的四分之一最终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变或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归有哪些?
无症状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长期携带者中一部分进展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小部分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能处于肝硬变形成阶段,有个别携带者可能演变成肝癌。具体地说,转归有4种情况。
(1)自然转阴。随着时间推移,机体免疫状态改善,部分携带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自行转阴。国内报道,凡是母婴垂直传播的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的自然阴转率很低,一般低于2%,18岁以后的青壮年的自然阴转率在1.25%~3.4%,同时有e抗原阳性者更难转阴。
(2)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有不少患者终身携带乙肝表面抗原,发现乙肝表面抗原数十年阳性,但最终死于非肝性疾病。在曾经报道218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有48.2%的肝脏有轻微病理变化,可能这种变化就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在我国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3)有一部分人在携带过程中出现肝功异常,发生临床显性肝炎。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与e抗原持续阳性者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还有少数是与丁型肝炎重叠感染,个别还不能排除其它病毒引起的肝损害。
(4)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甚至肝癌。有人认为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可达1%~3%,少数人可发展为非活动性肝硬变,已发生肝硬变的患者中9.9%~16.6%有发生肝癌的机会,个别报告有42.1%可伴发肝细胞癌。研究表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比非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率大200~300倍。演变为肝癌的关键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的基因序列已经整合到该携带者的肝细胞核中。
乙肝病毒携带者该怎么办?
一、良好的精神状态:资料表明,乐观的情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所以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肝病的康复很有帮助。
二、注意休息,动静结合:良好的休息有利于肝脏的营养供应和肝细胞的修复;而运动可增强体力,增强免疫力,但不可过累。两者相结合,对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的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合理的营养: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
四、定期复查:如肝功能、乙肝五项、B超等。乙型肝炎易迁延、复发,定期复查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情一般比较稳定,治疗的目的是阻止肝病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自己的病情到专科治疗。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究竟要不要治疗?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究竟要不要治疗,一直有争议,认为不需要治疗的理由有二:一是大多数无症状携带者往往长期携带也不一定有什么后果,甚至少数人免疫功能提高后还能自然转阴;二是确实没有特效药可向患者提供,而且无目的用药反而会增加肝脏负担。但是否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要等到发展至肝细胞损害,有明显症状后才进行治疗,这一直是广大医生不可回避的问题。临床上可以区别对待,对于经济承受能力较差而又不愿意治疗的人,也可以暂缓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