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血车献血`会不会感染什么疾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22 13:26:19
>>>>>>>>提问
安不安全啊???那针头什么的是不是一次性的????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献血对人体有那些好处
定期献血者无论男女都显得精神饱满,健康明朗,这样的身心状态,无不得益于献血的好处。以下的献血之益也是吸引成千上万的人献血的理由。发现没有,定期献血者无论男女都显得精神饱满,健康明朗,这样的身心状态,无不得益于献血的好处。以下的献血之益也是吸引成千上万的人献血的理由。
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
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经常献血可降低血脂。人们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水平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人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可预防心脏病。科学研究证实,从不献血者比经常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因此,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
可减少癌症发生率。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过高又绝非好事。那么,人类如何排出过多的铁质以减少罹患癌症的几率呢?医学专家认为,惟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人可以定期献血,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适量献血有益长寿。科学献血,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更长。
献血应注意哪些事项
据科学测定,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失去的血细胞在30天内就能得到全部补充。因此,只要遵守科学献血原则,所有顾虑都可丢掉。
● 献血前一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放松心情。
● 献血前应把手臂特别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洗干净。
● 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
● 献血后观察5~10分钟再离开采血室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能献血。
★ 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 妇女月经前后3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6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1年者。
★ 感冒、急性胃ρ撞∮?绰?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1月者,肺炎病愈未满3个月者。
★ 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1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2年者, 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
★ 近5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 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3个月者。
★ 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1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血是保证医疗安全用血的必由之路,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供血带来的各种弊病;血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保护受血者的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不过,对人体来说,血是最珍贵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献血能否对身体有伤害,为何有利于健康等。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许莹大夫。
记者:献血后如何防止针孔向外流血?能否马上离开献血室?
许莹:大夫拔针后,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住针眼处的止血棉球及上方5分钟以上,不要屈肘,以免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阻力,使血液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献血后应到休息室休息,观察5~10分钟,若无异常情况则可以离开,离开前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章。
记者:成年人体内大约有多少血液?平时体内血液如何分布?
许莹: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人体各系统正常运转。
记者:献血会伤害身体吗?
许莹:有人担心献血会伤害身体,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一是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二是人体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时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只要不超过血储存量就不会伤害身体,还会刺激造血功能,增加血液循环。
记者:贫血是血量不足的表现,献血意味着体内血液减少,那么,两者有关联吗?献血会不会导致贫血呢?
许莹:贫血与献血没有任何关联。贫血是一种病症,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被检查出来,不能参加献血。而献血必须是身体健康、血量充足的人。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所以,献血不会导致贫血。
记者:献血反应是怎么回事?发生献血反应对身体有影响吗?
许莹:所谓献血反应,是指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出现了异常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如不及时对症处理,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状况。有关专家在两年里,观察了数万例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这些发生献血反应者均在献血接近400毫升或在献血后发生。其中发生反应的男性只有女性的1/6。可见,女性献血发生反应的几率较高。
记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许莹: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差异,在献血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献血反应,但几率很低。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神过度紧张:对精神紧张者,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下次就不那么紧张了。
(2)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
(3)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休息好再献血。
(4)采血不顺利: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
(5)献血晕厥(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献血是诱因):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献血者必备哪些体格条件
正常成人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要想有能力将血液这份生命的厚礼馈赠他人,献血者要具备以下体格条件:
★ 年龄:18~55周岁。
★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 体温正常。
★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 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安全呀,我都献了6次啦,没事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