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鼻炎有什么良方?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3-24 11:12:50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你好朋友,医治鼻炎的方法很多,我给你推荐一种简单易学、易用、效果不错的自疗方法,想你要是能坚持一定可以康复的:
鼻炎是一种常见、高发的临床上称之为不可治愈的顽症,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鼻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从鼻腔粘膜的病理学改变来说,有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从发病的急缓及病程的长短来说,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急性炎症,俗称"伤风"、〝感冒〞,以秋、冬、春气候多变季节发病较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以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其免疫期最长不超过一个月,故有人在一年中多次患病。常在受凉、潮湿、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使全身的抵抗力或鼻粘膜防御功能下降时,病毒乘虚侵入而发病。呼吸道有病灶存在,如扁桃体炎、鼻窦炎,也易诱发本病的发生。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是间歇性交替性鼻阻塞,时轻时重,发作在劳动或运动后,当呼吸到新鲜空气时,鼻塞会减轻。平卧位较重、侧卧时下侧明显加重,鼻涕量多且粘稠,偶呈脓性。长期患病者可出现嗅觉减退、头痛、头昏、咽干、咽痛等症状。萎缩性鼻炎是由于鼻腔粘膜甚至鼻甲骨质萎缩而引起的以鼻塞、鼻分泌物异常、嗅觉障碍、呼气恶臭、头痛、头昏、鼻及鼻咽部干燥感为主症的表现。慢性肥厚性鼻炎是由单纯性鼻炎转化而来,因此肥厚性鼻炎的一般症状与单纯性鼻炎相同,当然是更加严重。据国内外的最新医学研究证实,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而约九成的鼻咽癌,是因鼻炎久治不愈恶化所致。因而说鼻炎的积极正确治疗极为重要。
中医称之谓〝鼻塞〞、〝壅塞〞、〝鼻鼽〞、〝鼻渊〞等。分为两类:一类是风热性,一类是风寒性。不论哪一种类型的鼻炎都是因遭受风、暑、湿、燥、寒、热外邪通过背颈部玄府侵入肌表;或因如饮酒,喜吃辛辣、生冷寒凉等食物使淫邪循经侵入肺部而致。鼻为肺之窍,肺的功能正常,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肺受到外邪的侵袭受损,就会通过鼻子反应出来。若肺寒则见鼻流清涕;肺热则见涕黄浊;肺燥则见鼻干;肺湿则见鼻塞;进而还可能引起鼻腔的其他病变。当风热占据主导时,表现为鼻干、鼻塞、流浊涕,甚至流鼻血、生鼻疮、鼻甲肥大等;当风寒占据主导时,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选取印堂(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端之间凹陷处)、合谷(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每天早晚两次患者自行用拇指按揉合谷、足三里各100次,以局部发酸、发麻、发胀、微痛为度;印堂、迎香、风池各按揉100次,以按揉后自觉头清、眼明、鼻通气良为佳。连续施术1个月一疗程,休息7天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按揉,除印堂每次必取外余穴左右两侧交替施术,一般施术2个月就会有明显的疗效。方中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督脉循行线上,取之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督脉有统摄全身阳气和维系人身元气的功能,而达益气固表之功。风池穴别名热府,为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之一,也是三焦、胆经、阳维、阳蹻四脉之会穴。现代研究发现刺激风池穴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使血管弹性增强,血流阻力减小。按揉后不但具有以指代针的作用,而且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自律神经(即提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达到缓解和预防感冒的目的。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位于鼻旁的该经经穴迎香按揉具有温肺散寒,疏解利湿,使肺气通畅达到治疗作用。合谷穴亦为大肠经穴,中医古籍中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其意是指本穴为治疗面口疾患的要穴。因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通过面颊交叉于人中,分布在鼻孔两侧,故而按揉合谷有防治鼻炎的功效。据现今研究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病,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