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移位是怎么回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3-31 09:13:01
>>>>>>>>提问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外伤 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之间,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受伤的机会也较多,青少年时颈部外伤是导致中年后发病的重要因素。据报道5%~15%的颈椎病人有急性外伤史。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后出血、水肿波及椎间孔,骨折碎片移位直接压迫脊髓或血管神经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或骨折后局部形成的骨痂刺激脊神经根、脊髓,椎体脱位或半脱位,使椎管变窄等均可产生脊髓的压迫而引起临床症状。
(二)颈部的慢性劳损 长期低头工作或姿势不良,引起颈部的肌肉、韧带与关节的劳损,患椎骨关节增生炎性退变,颈椎生理曲度后凸,颈椎失稳、错缝,与相应患椎后方骨赘突入椎管内,均可导致脊髓受压发病。
(三)颈椎退行性变 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可引起颈部韧带钙化。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若颈椎间盘突出物突向椎体后方,则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型颈椎病。
(四)椎管狭窄 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向椎管内膨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向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同时,椎间隙发生变窄时,黄韧带松弛、颈椎骨关节错位、失稳,可发生代偿性韧带增厚及骨质增生,加重颈椎狭窄的发生。有的由于先天胚胎发育过程中椎孔本身狭窄,加之移位,可造成相邻椎孔间狭窄,而使脊髓受压发生病理变化。这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脊髓受压时间长,病变继续发展时,可出现脊髓变性、软化,甚至出现脊髓空洞,病变区神经根也因受压而使神经根袖纤维化,严重压迫可发生瓦勒变性。
(五)髓内血循环受阻 脊髓型颈椎病在病理变化中,如果引起的椎管狭窄改变到一定程度时,脊髓可受到压迫性损害,压迫应力耐受较弱的髓中心部灰质及侧索等部位,使髓内血循受阻,受压部位发生血管扩张,甚至断裂。局部病变组织因血瘀气滞,组织血氧供应减少,可出现神经细胞萎缩坏死,空胞变性及出血等。说明脊髓由于受压、缺血可引起组织病理性改变。
服部根据文献报道,病变部在颈椎5~7的13具尸体标本,经病理解剖学研究,发现受累部相当于颈6髓节平面;由于颈髓缺血,引起受损的神经组织依次为灰质、锥体侧束、脊髓丘脑束和后索。
(六)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 颈椎椎管狭窄而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在不明确诊断之前,若颈椎伸屈过度时,可引起其继发性的病理变化。由于颈椎上部和延髓及颅内脑干相连,当颈前屈度较大,颈髓受到较大的牵扯应力从偏后椎管内拉向前移,使颈髓变细,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就可压迫磨擦颈髓致伤。颈后伸度较大时,颈髓增粗并贴向后方,椎管内前方的后纵韧带变性增厚,后方黄韧带向椎管内隆起皱褶,使椎管前后径减小0.5~1.0毫米。在椎管狭窄压迫颈髓时,反复作颈椎的前屈、后伸,范围较大时,颈髓随之向上向下移动,可导致颈髓运动性摩擦创伤。所以说,颈椎在前屈后伸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下,常促使颈髓病损加重。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状加重时,可有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或尿失禁症状,或卧床不起,也可并发头昏、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交感神经症状。
1、中央型病变初期颈髓灰质的前角和后角运动神经细胞的损害较突出。上肢麻木、力弱,手部小肌肉受累,手部动作迟钝,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无名指、小指麻木明显。常累及骨间肌。鱼际肌萎缩等。属下运动神经无病损。为周围型麻痹,受累肌张力、腱反谢减弱或消失,受累前角细胞支配肌萎缩和变性反应。
2、锥体束型病变 中央型病变发展,锥体束常受累,下肢麻木、力弱、踏棉感。甚者下肢发紧,行走困难,易摔倒,或痉挛等。
早期锥体侧束上肢传导束部分缺血病变,因支配下肢传导束后索动脉较丰富,病损较轻,肢体肌张力仅有不同程度增高。当病变累及3、4颈髓节时Hoffmann征阳性,锥体侧束的下肢传导束所缺血性病变加重,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谢亢进,各部分位置觉、振动觉减弱或丧失,对侧身体相应部痛觉、温觉减低或丧失。
3、横贯型病变 为锥体束病变向周围扩展,位于前、侧索部的脊髓丘脑束发生缺血病损。脊髓型各病型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表(表5-1):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