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胃镜检查结果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的胃炎?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4-18 13:51:06
>>>>>>>>提问我胃镜检查结果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的胃炎,请各位专家指教如何保养治疗.谢谢!
>>>>>>>>休闲养生网回答:
根据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等病范畴。但为规范本病,1989年全国第五届脾胃病学术会议明确将萎缩性胃炎纳入“胃痞”
病范围。因此,中医对“胃痞”的认识即可反映中医对萎缩性胃炎的认识,二者是互为对应的。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痞满、堵闷、食后加重,或兼见胀痛等症状为主的病证,其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极为接近。痞满一证,首见于《内经》,被称为否、满、否塞、否膈。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同书《五常政大论》说:“
备化之纪,……其病否”,“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张仲景《伤寒论》则明确提出了休 闲 居 编 辑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的概念,并根据不同情况拟诸泻心汤分别治疗,辨证明确,立方精当,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圭臬。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八痞”、“诸痞”之名,并说明致痞原因非只一端,概其病机,却不外乎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血气壅塞,不得宣通。唐、宋时期,虽在有关痞满的理论方面没有新的突破,但临床治疗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千金方·脾脏方》之槟榔散,《本事方》之枳壳散,《局方》之和胃丸,……,均是治疗痞满的有效方药。金元时代,李东垣所论脾胃病的致病因素,如饮食不节、劳役过度、喜怒忧恐,皆有关于本病。《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谓:“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风寒有余之邪,自表传里,寒变为热,而作胃家腹满”;“亦有膏粱之人,胃湿热邪于内而生胀满者”;“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者,或脏寒生满病”。此虽论腹满证,但与痞满之病因相同。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痞》将痞与胀进行鉴别,认为胀在腹中,其病有形;痞在心下,其病无形。而张介宾《景岳全书
痞满》中说:“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对痞满一病的辨证颇为明晰。清代医家汇集前贤的论述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对痞满的辨证论治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如李用粹《证治汇朴·痞满》谓:“本病的治疗,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固气佐以他药;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郁则兼化。”
由上可知,祖国医学历代文献对痞满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述颇为详细,其从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鉴别及治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均有丰富的记载,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