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流行病及治疗方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5-06 13:06:21
>>>>>>>>提问人的病,不是动物!!帮帮忙!!!很急!!!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春季节常见的流行病有流感、花粉症、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类风湿关节炎等。
流感是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发生在呼吸道以及中耳的急性病毒感染,比感冒来势更凶猛,持续时间也更长。流感还合并恶心、呕吐、腹泻、畏寒、高烧、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引发身体多系统病变,包括中耳炎(耳道感染)、支气管感染、心肺疾病的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哮喘。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黄浦专家建议您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
2、房间里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4、接种流感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宜儿童、老人、慢性病人等高危人群。
5、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
6、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幼儿园、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发生流感爆发疫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春天,应防“流脑”登堂入室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不但小年龄段的儿童易得此病,就是大年龄段孩子的得病人数也高于往年,这是一个值得家长注意的问题。“流脑”是一种经呼吸道感染和传播,由一种叫脑膜炎双球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可使患儿出现高热、头疼、精神减退,甚至出现喷射状呕吐、嗜睡、昏迷、抽风等症状,少数患儿还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危险情况。
“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因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
对于如何预防“流脑”这一问题,我们来听听黄浦专家的意见:
首先,由于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要注意增减衣服;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场所去;
其次,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最后,就是要按时预防接种流脑疫苗。
谨防将春季花粉症误诊为感冒
阳春三月,又值杨柳飘“絮”。黄浦专家温馨提示,春暖花开时节是花粉症高发季节,患者应了解花粉症与感冒的区分常识,以免造成病情延误或误诊。
花粉症通常被称为花粉过敏,主要是因吸入致敏的蛋白成分而引发的人体过敏反应。花粉症与感冒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流鼻涕、打喷嚏症状重,嗓子痒明显;而感冒除能引起流涕、打喷嚏外,或多或少还会有头痛、嗓子痛及发烧等症状。
据介绍,松、杨、柳、榆、法国梧桐、臭椿及柏树等植物由于花粉量大,起风时较易传播。对花粉过敏的人主要有鼻痒、打喷嚏、鼻塞、眼痒和流泪症状,少数人会引发哮喘。花粉症是季节性疾病,每年定时发作,症状易受天气影响,晴天重,阴天轻,雨过天晴症状会复发甚至更重。
黄浦专家提醒您
一旦怀疑自己得了花粉症,应到医院明确诊断,合理用药。对花粉敏感者应在这一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戴口罩,游玩时避开树木和杂草茂盛处,并带好抗过敏药物。同时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减少过敏源的产生。
老天“打摆子” 你要当心哮喘
天气变化不定,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又阴云密布,时不时还飘点零星小雨,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注意哮喘发作,特别是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预防。
春季哮喘高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昼夜温差大,天气冷热变化也大,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重要因素 ;
二是春暖花开,空气中花粉颗粒浓度的显著升高同样会诱发和加重哮喘;
三是居室和办公室等场所的座椅、沙发、地毯和空调中的灰尘,往往寄生着看不见的螨虫、霉菌等微生物,这时的气温、湿度又很适合它们生长繁殖,这也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因素。
黄浦专家温馨提示
预防哮喘发作,一是穿着要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以及冷空气刺激;
二是哮喘患者应尽量不要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遇到风沙、扬尘天,要减少外出。对花粉及植物过敏者不要去花园。居室内要保持温暖、干燥,室内注意通风透光。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春季是多种疾病多发的季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亦如此。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往往会有胸闷、气短、心慌的感觉,个别人甚至会出现情绪紧张或情绪波动诱发心肌梗死。
黄浦专家温馨提示 脑血管疾病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管好自己的嘴巴”。
日常要做到平衡膳食,严格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并且限盐,每日饭菜以清淡为主,每天还要把蔬菜、水果列为必食品,另外,还要禁烟限酒。
二是要“拿得起放得下”。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心理素质不好,人就会处于慢性应激状态,长此以往,不仅可能出现精神疾病,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是“少坐车多走路”。
坚持适度运动,平日可坚持快走、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爬山等以锻炼耐力为目的的有氧代谢运动,尽量不乘电梯而爬楼梯。
四是“每年一次体检”。
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年做一次,特别要实施危险因素筛查和监测,如:血脂、血清胆固醇、体重指数等。
五是“确诊者要有终身服药的概念”。
不少被确诊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病人,服药有吃有停。有的人服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血脂正常就不吃了,其实这是误区,因为这时候的血压、血脂正常是药物控制的,停服药必然会带来反弹。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春季饮食调养法
又是一年春天,暖花开,阳光足,到处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然而每年春天,是个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黄浦专家指出,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疾病。
季节原因:
一年四季都会遭遇呼吸道感染,但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不少疾病与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风和日丽的季节,群体活动会增多,大家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就增多了,以及生活环境对身体的不利,如室内装修不合格等。
黄浦专家温馨提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您不妨这样做:
①多吃水果:食梨、甘蔗、萝卜、草莓、紫葡萄等深色水果,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可以对抗造成免疫细胞破坏和免疫功能降低的自由基。
②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它们有抗感染功效,并可减轻呼吸道充血和水肿。
③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介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消灭病原体,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
④充足睡眠:人在睡眠时,机体其他脏器处于休眠状态,而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白血球增多、肝脏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消灭。
春季,预防过敏性鼻炎正当时
又到草长莺飞的季节,花开了,树抽芽了,人们的过敏性鼻炎症状亦多发起来。春天到了,预防过敏性鼻炎正当其时。
多种因素引发着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可分为常年性和花粉症两类。通常,具有以下三种情况的人易患过敏性鼻炎:
一.是特异性个体,也就是个体差异或过敏体质,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二.是特异性抗原,就是能够引起过敏性体质的人过敏的物质,主要是可吸入的花粉、尘螨、昆虫、皮毛、真菌和各种化学物质等,可致敏。
三.是过敏体质的人与致敏原相接触,也就是说可能患病的人接触到可能引起患病的东西,从而发生过敏性鼻炎。
患有过敏性鼻炎应尽快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诱发多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有的还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所以,对过敏性鼻炎不可忽视,一定要早防早治。
目前,对其治疗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一般不要超过7天,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而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如在内镜下进行激光、微波或者等离子消融治疗等。
皮肤瘙痒难耐,春季预防全攻略
不少人在空气干燥的冬春季节会出现皮肤瘙痒症,一般日轻夜重,尤以解衣上床睡眠时为甚。病人感觉阵发性全身瘙痒,如虫爬、蚁走或有烧灼感,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其实,如果从衣、食、住等诸方面加以注意,皮肤瘙痒症是可以预防的。
衣
内衣和内裤要保持清洁,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因为化纤服装易产生静电,体表细胞由于静电的刺激易产生不适,因此避免将化纤服装贴身穿。
食
注意调整胃肠功能,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豆制品为佳;禁忌烟、酒、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以便将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及时排出体外。
住
将室内温度调为16~20℃、相对湿度为30%~40%。当相对湿度低于20%时,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尘土等致敏物质容易飞扬。因此应在地上洒水,有条件者可启用加湿器。
黄浦专家温馨提示
皮肤敏感者不仅应适当减少活动,还要注意洗澡不宜过勤、水温不宜过高,否则皮肤表面的皮脂就会被洗掉,使皮肤更为干燥而易于瘙痒。沐浴后可在体表涂搽些30%~50%甘油。另外,发生瘙痒别乱挠,以防表皮细胞发生增殖性变化,变得粗糙、肥厚,这种皮肤对末梢神经感受器是一种刺激,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其结果是越瘙越痒,形成恶性循环。
春季谨防类风湿关节炎偷袭
进入春季以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医院就诊的比率明显增高。关节炎病人对气象的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因此,患者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
黄浦专家温馨提醒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致残性很强的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不十分清楚,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给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在已经证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病变在发病后第一年发展最快,发病第二年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
早期使用改变病情的药物可控制疾病的进展,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为此,专家提醒您,一旦出现关节肿胀、肿痛等症状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 风湿患者早防病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时而寒冷,时而温热,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所以,这个季节是风湿病的高发季节,最常见的是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哪怕是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到了春季也会病情加重。因此,人们称春季为“风湿季节”。
据了解,在我国,风湿、类风湿患者占人口总数的18%,其发病率高达20%,潮湿地区发病率更是高达40%,而风湿病发病原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确定,因此还不能找到彻底根治的办法。临床上风湿病的治疗仍停留在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上,为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缓解病情。
“风湿季节”又到了,很多人的骨头会在这个时节格外“遭罪”。在此,黄浦专家提醒患有关节肿痛的病人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早发现病情早治疗。并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提高抗病能力,防御风寒湿邪的侵袭。
防病防病,还是早早预防为好。
通则不痛 中医治痛经3大法
中医中药对原发性痛经有相当好的疗效。祖国医学对痛经自有一番认识,认为“不通则痛”。痛经的根本病理机制是“气血不通”,寒、湿、热阻滞致气血运行形成不通;气血虚弱,不能荣养经脉致气血运行不通。另外,平素生活调理对缓解痛经有很大的帮助,轻微的痛经甚至可以通过调理生活,改变生活习惯得到缓解。
寒证痛经:温法
食疗对此类痛经往往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采用红糖、红枣、生姜、加入适量水煎服。经前每天一次,连服3~5天;或先煎煮干姜、艾叶取汁备用,再将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加入前述的干姜、艾叶药汁一起煮熟。此粥具有温经散寒、化淤、除湿、润肤的作用。
气滞血淤型痛经:理通法
每天用月季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饮,长期饮用可以达到行气、活血、润肤的作用。另可采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经前5天开始,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按摩10分钟,随后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可起到行气活血之功,缓解痛经。
气血两虚型痛经:补通法
可食用当归羊肉生姜汤,每日一次,经前连服5—7天。此汤具有养血止痛之功。或以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一起煮,去渣后饮汤,经前3—5天食用,可达到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兼以活血的作用。
春季预防胃病五原则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相对应于人体则属“肝”。春季的“木”应欣欣向荣,如肝气不舒,郁而不达,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可发生胃痛诸症。春天是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等疾病伴消化道出血的高发季节。
有胃病的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格外注意,预防胃病的发作。
黄浦专家温馨提示
1.保持心情愉快、乐观,避免抑郁、焦虑、生气等情绪及心理状态。《内经》里“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等,讲的就是因情志失调而发病。
2.戒烟酒,忌食生冷肥甘及粗糙、过硬、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失调、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3.慎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激素、阿斯匹林、保泰松、一些抗凝药等。过于苦寒的药物如龙胆草、苦参、黄连等,要慎用。
4.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食疗,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饮,可以健脾补气、强身健体。
辨证施治 春季巧祛火
从立春开始到立夏前为“春三月”,此时“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变暖,自然界进入“万物生发”的季节。可是,由于春季风多且干燥,人们很容易因此出现各种上火症状,继而出现其他健康隐患。那么,春季如何祛火呢?
春季上火多为“湿热”
每到春季因上火而出现不适的患者就特别多,这同春季万物复苏、阳气上升,继而扰动肝、胆、胃、肠内蓄积的内热有一定关系。
上火即服败火药,不妥
俗话说“久病成医”,一些经常上火的患者由于经常服用败火药,以至于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一上火就吃黄连上清丸、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败火药物。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因为此类药物都是苦寒清热的药性,不利于祛湿毒,往往服药后“热”祛了,湿毒反而越发重了。这也是很多患者服药后暂时有效,却很容易反复发作的原因。
出现上火症状后,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辨证施治,以免盲目服用降火药使体内阴气过重、阳气不足造成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对于个别火气较重的患者,在出现咽疼鼻干的症状时也可以服用黄连上清丸、三黄片等药物,但服用2~3天后即要停药,以免损伤胃气。
春季饮食调理 巧清“湿热”
疾病重在预防,日常生活中可以结合自身体质进行相应调节、调理,从而避免上火症状的反复发作。
具体来说,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胡萝卜、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等,有条件的也可以适量进食一些甲鱼。
再者,具有清理胃肠湿热功效的低脂肪、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荠菜、韭菜、芹菜、菠菜和香椿等,日常买菜烧菜时不妨多选择一些。
另外,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蚕豆芽、豌豆芽等豆类食品对肝气疏通、健脾和胃有较大的益处,日常可以坚持食用。有条件的还可以熬些胡萝卜粥、山药粥、菊花粥、枸杞粥、番茄鸡蛋汤食用,同样能达到春季养肝的目的。
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将香菜、葱、姜及适量的醋熬成汤服用,能起到发散内热的作用。
春季中医防火与败火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如果失去制约,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中医借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常见的“上火”症状有以下几种:
心火: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而心火则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常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泻火。
肝火:古人云:“暴怒伤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狭窄,沉郁寡欢,遇事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中医常用龙胆草、夏枯草等药调治,可获良效。
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症状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铁树叶等药物泻胃火。
肺火: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中医多用黄芩、桑白皮、甘草等药物清肺火。
春天防治“上火”,首先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其次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