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的所谓珍珠岛买的不凡牌珍珠粉好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6-16 12:47:34
>>>>>>>>提问在西湖上划船,被船家告知西湖变上有一个叫所谓珍珠岛的地方,珍珠都是真的,是国营单位,结果去了发现其实就是一个店铺,里面的珍珠挺贵的,就买了四小包珍珠粉,每包100克,四包一共240块钱,是不凡牌的,没有表明是多少目的,也没有药准字,回来后发现好像有些不对,不敢口服,有没有用过的或者了解情况的专家帮我辨别一下啊。
休 闲居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惠州是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惠州西湖是它的名胜之一。惠州西湖历史悠久,是自然形成的城市中的湖泊,它由互相连通、形态各异的南湖、丰湖、鳄湖、菱湖、平湖等五个湖组成。西湖的水,碧绿得像一块翡翠;西湖的山,绿树成荫;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湖面上点点游船,假如你坐在游船上,你一定会感到自己像在画中游览。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使人留连忘返。
然而,改革开放后,工业/农业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急剧增加,惠州西湖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一、五、六十年代,惠州西湖水可流通,水质属一类水质。
惠州西湖在五、六十年代,受污染的程度较低,因为当时的人口不多,工业不发达,而且当时的西湖有三条小溪作为水源。那时的西湖水质甜美,属一类水质。周围的居民到西湖洗衣服、游泳,甚至还挑西湖水食用。当时的养鱼业十分兴旺,除了满足市民的需要外,还销售到外地,成为惠州当时的经济来源之一。由于西湖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游人络绎不绝。
二、七十年代末惠州西湖水质逐年下降,八十年代被严重污染。
七十年代末,惠州工业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多,西湖受污染,水质开始下降。到了八十年代,西湖附近的土地大量被占用。医院、商店、酒家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湖周围建了起来。再加上发展养鱼业把水源封闭,溪水不能直接流入西湖,西湖水域就只能靠本身集雨和雨天地表水汇集而成,使西湖周围的工厂、学校、医院、酒店、居民生活区等53个单位都直接把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排入西湖。1982、1983年,平均每年排入西湖的工业废水达11。6万吨,此外,西湖周围搞建设流失的泥砂废料不断流入西湖,日积月累,使西湖面积缩小,湖水逐渐变浅,水质恶化。特别是饮食业所排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影响较大。其中南湖受污染的程度最为严重,许多垃圾和一层层的油浮在岸边。西湖水质从六、七十年代的一类水质降到五类水质,湖水变黑发臭,西湖变成了死湖!变成了垃圾湖!
三、政府重视环保,决心整治西湖。
八十年代末,市政府开始重视环保,决心整治西湖。1988年成立了西湖风景区管理局。几年来,市政府和环保部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配合西湖风景区管理局,做了大量的治理西湖污染的工作:(1)落实了丰湖大酒店的排烟治理,取消了多间污染严重的小食店;(2)在西湖周围设置了截污渠道,污水直接从地下管道排入东江或西枝江,使每年排入西湖的污水从100多万吨减少到30万吨左右;(3)西湖风景区管理局派专人负责湖面卫生清洁,平均每天从湖面捞起垃圾100公斤;(4)清挖西湖底的污泥,96年清理南湖90%以上的水域面积,清理了13万立方米的污泥;(5)开发红花湖景区,每年从红花湖引入活水450万立方米还是无法做好了湖边的绿化工作,建立鸟岛,设了生态保护区。渐渐地,西湖水从八十年代的五类水质又回升到三类水质,来西湖旅游的人又逐渐增多。
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西湖,从我做起。
为了还惠州山清水秀,为了让惠州西湖变得更加美丽,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为了我们大家的身体健康,市政府应该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还应该加大环保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进一步建好污水处理措施,避免污水直接排入西湖或其他江河。最好使五湖重新连通,这样既促进养鱼业的发展,又可以增强西湖的自净能力。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携手共建一个美丽而干净的西湖吧!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