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诊断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7-10 10:39:51
>>>>>>>>提问一、病历摘要
患者黄××,男性,52岁。1962年5月21日死亡。
主诉:腹痛、便频、里急后重1年,咳嗽、胸闷8个月。
现病史:1961年4月开始腹痛、便频、里急后重。大便初为4~5次/日,量少,呈粘液血性,以后次数渐增至10~20次/日,呈暗黑色或鲜红色。1961年10月开始咳嗽,胸闷,午后微热,曾一度咯痰带少量血丝。
过去史:20年前曾患阿米巴痢疾,否认其它疾病史。
体查:体温不规律,下午微热。P 80~100,BP 110~130/70~90mmHg。胸部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左下腹部不定时出现索状物,质中等,有移动性。肝在右肋缘下1.5~2.0cm。
X光检查:两肺见少数点状阴影,纵隔加宽,边缘不清楚。直肠镜检查:乙状结肠发现溃疡面。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⒈ 结肠癌;⒉ 纵隔肿瘤。
住院经过:入院后经抗阿米巴、抗癌治疗,病情未见好转。1962年5月19日上午4时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腹壁紧张,满腹触压痛,腹壁反射消失,后腹胀逐渐增加。5月21日下午7时,患者烦操,脉搏、血压测不到,呼吸困难,颜面轻度紫绀,10时出现潮式呼吸,继而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二、尸体解剖结果
一 体外观察:52岁男性尸体,营养欠佳,面部、颈部及双上肢浮肿,腹部凸起,腹壁紧张,其余未见异常。
二 体内观察
⒈ 胸腹腔:腹腔内有黄绿色混浊液体约400毫升,以盆腔及二侧髂窝处为多,肠道浆膜面有灰黄色渗出物披复,使肠壁互相粘连,但易于剥离。肝右叶在肋下1cm,左叶在胸骨剑突下7 cm 。双侧胸腔内均有黄色澄清液体,左约300ml,右约500 ml,肺被挤向内侧。
⒉ 各脏器病变(主要病变)
⑴结肠:乙状结肠下段距直肠约10cm处,粘膜面见数个息肉样突起肿物,由绿豆至小指头大小,色灰红或暗红,肿物表面部分坏死脱落,息肉之间见肠壁坏死凹陷,并有一绿豆大小穿孔;肠浆膜表面披覆一层灰黄色的膜。镜下见肿瘤细胞侵及粘膜下层、肌层,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体样结构,瘤细胞多为柱形,核大,深染,少数瘤细胞分泌粘液。肠浆膜表面可见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附着,浆膜充血、水肿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 1. 腹腔内有黄绿色混浊液体可诊断为脓液,呈灰黄色,使肠壁粘连,易于剥离,可诊断为纤维素性炎症,
⑵肺及心脏:两肺体积稍缩小,被膜皱缩,右肺上叶尖部有一直径约4cm的球形肿瘤,质硬,切面灰白色,与周围织织分界不明显,并向肺门部蔓延,使右肺上叶内缘与周围软组织紧密相连,形成一灰白色实性肿块;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切面见黑色淋巴组织中有灰白色病灶;肿瘤侵入上腔静脉,并将管腔完全阻塞,一直伸向右心房,肿瘤与管壁紧密粘着不易分离,右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连接的入口处亦为肿瘤阻塞(标本未显示),其上段静脉扩张。此外,右肺上叶内侧面及下叶底部,各见一黄豆及指头大灰白色瘤结节,其余肺部组织呈暗红色。镜下:①肺、肺门及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大血管内,肿瘤细胞具明显异型性,部分排列成不规则腺腔样结构。②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静脉扩张充血。
诊断:
⑶肝:较正常稍缩小,包膜表面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披覆,易于剥离,镜下包膜表面披覆网状纤维素,其中散在中性粒细胞。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萎缩。
诊断:
三、讨论提纲
⒈ 作出各脏器病变的病理诊断,并分析结肠肿瘤和肺肿瘤之间的可能关系。
⒉ 根据尸解结果分析临床症状。
⒊ 讨论患者的主要病症及死亡原因。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您好,原发为灶乙状结肠癌的可能性大,肺肿瘤为转移灶。
乙状结肠癌导致腹痛、便频、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粘液血性便。
肺部转移癌导致咳嗽、咯痰带血、胸闷。
患者死亡最直接原因应为癌栓,上腔静脉栓赛,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