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7-26 13:59:03
>>>>>>>>提问需要是对它的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应该不只是它不好的方面吧。个人理解!!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又有其特殊性,即它只能是用来治病救命的,不能治病的不能称作药品。然而,药品的慨念有时又是模糊的。在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在药品、食品甚至有毒品之间的区别概念是交叉含糊的。如蝎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也是有毒品。即使是《药典》里公认的药品也有 “是药三分毒“的问题。药品的毒性暂且不谈,因为《药典》里规定了它的安全使用范围。但药品的不良反应,却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界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应该除却三种情况,一是不懂药瞎吃药;二是用药不当,患了甲病而吃了治乙病的药;三是超量服药。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超出了那个合适的度,量变就会成为质变。当前不少人听了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趟量吃,这是绝对错误的。药物再好,再管用,它也是摄人身体内的外来物质(包括中药),都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要加重肝肾的负担,使得药物本身的毒性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
那么,什么叫药品的不良反应呢?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因此,人们应该认识到,药品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中西药品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是,人们往往对西药的不良反应比较注意,而且西药在药品说明书上也将不良反应标注得比较清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人们则不太关注。所以,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害作用反而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社会面前。据已经披露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经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据1993-1999年期间北京地区的5 9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表明,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中,抗生素占48.2%,中药以 13.4%的比例位居第二。因此,人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认为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
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报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通报的24种药品中涉及了8种中药制剂。2002年出版的《中国中药杂志》l~9期刊登的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章就有24篇。上海地区自1998年l2月至2001年9月从自愿呈报系统收集到了中药不良反应报告112 份,涉及中药品种 40个。在天津地区报告的10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中,有2例是已通报的鱼腥草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另外,还涉及未通报的中药注射剂3种。
对于以上中药不良反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中药制剂实际上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并非纯中药制剂。日常购药,一定要当心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避免由于忽视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的作用及使用禁忌而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我国《药典》2000版及部颁标准1~20册中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有200余种,其中所含西药成分主要有8类。第一,一些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含有格列本脲(优降糖),它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但磺胺过敏、白细胞减少的病人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肝肾功能不全,体虚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服用过量易导致低血糖。第二,感冒药中含有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抗病毒药等。患者患了感冒常常自我购药,往往急于求好,既服中药又服西药,若不了解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会造成重复用药的不安全隐患。第三,一些平喘止咳药含有氯化铵、盐酸克仑特罗。第四,降压药中含有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芦丁。第五,消化系统用药中含有普鲁卡因、阿托品、次硝酸铋、硫糖铝等。第六,有些药中含有抗生素。第七,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第八,外用药含有水杨酸甲酯、盐酸普鲁卡因、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经常服用非处方中成药者尤应引起注意。
另一个问题,足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在去年10月15日开幕的中国国际保健竹上,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是“大黄与人类健康” 论坛,围绕着“大黄究竟是否对人体无毒”、“其性味是否温良”、“其中药成分及其制品有无不良反应“等问题有关人士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主持人要通过一份事先打好的结论为“大黄性味温良,对人体无毒性”的文件时,当即有人质疑:大黄无毒吗?2002年版的《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与《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等书籍均有记载,不同品质的大黄,对肠胃道,对生殖系统,对血液系统等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而大黄的特殊毒性中包含了“致诱变“(提取物致诱变,有效成分致诱变)及“细胞毒性”等。争论的结果也是有关大黄无毒无不良反应的话欠妥。有关专家认为,大黄的主要作用是消炎,也有一定的泻下作用,但绝对不能长期服用。此类中药在某种程度上像毒品一样,长期服用会“成瘾”,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就会出现继发性便秘。大黄足一味中药,足药就应该让服约者认识它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其实,许多中药本身就具有毒性,除了人们已经关注的关木通之外,番木鳖、汉防已、乌头、莪术、斑蝥等中药都带有生物碱毒性,用量过大、炮制不当、煎煮不得法或人的机体对该药敏感性过高等都可发生中毒..中药发挥疗效,有靠其“一性之偏”之说,如麻黄辛温、大黄苦寒、附子辛热等,有四气直味的小同药性。《黄帝内经》有大毒、小毒之说,《神农本草经》将中约分成上、中、下三品,以区别药物作用及毒性大小。但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一药可杀另一药之毒,一药又可促进另一药的作用。相辅相成,相反相助,最人限度地发挥了疗效.也最大限度地减低了毒性。因不懂中医或仅有一知半解就使用中药,未辨证用药,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产牛不良反应还有诸多原冈值得探讨。我国药物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导致品种复杂混乱,容易引起中毒。此外,中药大多来自自然环境,从环境土壤中或水源中吸收有毒元素或农药残留的可能性很大,也会降低药物质艟,产生毒性。再者,还有一个重要的炮制加工环节。中药炮制得当可降低毒副作用,如果不合理炮制反而会增加毒副作用(特别是剧毒药)。如雄黄有毒,但经过水飞(一种炮制方法)后可使药粉达到极细,不仅降低毒性,而且便于制剂;但如果对其加热就会增加毒性。
假药之害也给“中药不安全”之说推波助澜。据一位老药师介绍,中药材黄柏本应该是黄果树和黄皮树的树皮,但是不法商贩拿一般树皮用染料染成黄色制成假黄柏,染料本身就有毒,吃下去如何不产生毒害?再如颜色鲜红的枸杞子,是用硫磺熏过的旧货,这种含硫趟标的枸杞可损害人的脏器,旧病没去还会添新病。关于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害问题,归根结蒂,我们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既不要盲目地相信中药没有毒性,也不要认为中药都有毒。关键在于我们缺少像西约那样严密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使得应该让大家明白的事,变成心明眼亮,透明度高。中药是中同的国粹,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瑰宝之一。我们说中药好,怎么个好法?如何有效?我们说中药不好,又怎么个不好,毛病出在哪里?我们不能怪人家老外三四年前那场“马兜铃风波”,也不能怪日前许多老外对中药还抱有疑虑。问题很简单,我们自己不清楚的事,如何去让人家明白?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中药,加速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刻小容缓的事情,而且是医学、药学、生物分子化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协同作战才能完成的大课题。我们欣然看到,现代科研已经有了可喜的开端。中医药已逐步跨上了“基因平台”,使我们以前开不明白的东西现在可以“看得见”了。但是,中医强调“方”与“征”的对应,如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可治多种疾病。复方治病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对中医 “君臣佐使”药性的量化标准测试,恐怕还要各学科协作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才能解决。我们还欣闻,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经实施了经常的发布制度,最大可能地避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但是,渎者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还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通报中药不良反应并不意味着中药不能吃了。医学专家提倡尽量坚持处方用药,如果在药店买非处方药,也要尽量向驻店的执业药师进行问询(但愿别碰上“约托”),用药前看清药品说明托中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自己是否属于慎用、忌服的人群,并了解该药的不良反应。弄不明白的药下万别吃,因为有些时候把住入口关,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还得靠你自己。
http://medicine.fx120.net/zyyd/zyblfy/200503181228447776.htm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