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结与黄疸性肝炎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9-03 13:19:00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黄疸性肝炎
病因病理
休 闲 居 编 辑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临床分期
1.黄疸前期缓起,有畏寒、发热(38oC左右)、乏力、厌食(尤厌油腻)、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便秘;有些病人有上呼吸道炎症表现,少数可有关节痛、荨麻疹及腹泻。肝肿大常不明显。偶有起病类似胆道疾患而以右上腹痛为主要表现者。本期持续5~7日。期末尿色加深,检查可见胆红素。此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
2.黄疸期热退后出现黄疸,常见巩膜首现黄染,继而全身皆黄,于数日至2~3周内达顶峰。多数为轻度至中度黄疸。此时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少数脾脏肿大,助缘下可触及。部分病人伴有皮肤搔痒、心动徐缓、腹痛及皮疹。患者经过数日休息后,恶心减轻、呕吐消失、食欲逐渐好转。血液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偏高,可有少数异常淋巴细胞出现。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黄疸很深、粪便灰白色者,尿胆原可能暂时阴性)。血清ALT活力显著升高,常在400u以上,此期持续2~6周或更久。
3.恢复期此期黄疸渐退、肝肿大及其他各种症状均渐消退,食欲恢复正常,但仍感轻度肝区痛。此期持续平均一月。少数病例黄疸显著,持续数月不消,乏力、肝痛及胃肠症状不甚明显,肝功能显示阻塞性黄疸,ALT仅轻度或中度上升,称为淤胆性肝炎。并发症:少数病例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粟粒性病毒性肺炎、胰腺坏死、糖尿病、脑膜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静脉炎、肾炎、睾丸炎、丘疹性皮炎、多发性关节炎等中的一种咸数种。
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将急性黄疸型肝炎分为热重于湿、湿重于热和湿热并重三个亚型。
(1)热重于湿者 主要症状是眼睛与身体皮肤颜色如橘皮色,大便秘结,口干口苦,使发发热,肋腹胀满,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佐以通下为原则。常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其中主要有茵陈30克 栀子10克 大黄6克。加减原则:热盛头昏者,加黄莲、黄芩、黄柏各10克;发热重者,加生石膏30克 板蓝根20克 金银花15克;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30克 鸡内金6克 枳实6克;恶心呕吐严重者,加竹茹6克 半夏10克 陈皮10克;肝区痛者,加郁金10克 丹参15 香附6克等。
(2)湿重于热者 其症状表现为皮肤、眼睛黄染,但不如热重于湿的黄疸鲜明,腹胀便溏,口淡不渴,乏力明显,苔白腻或微黄,舌质正常,脉沉缓或滑。治疗以淡渗利湿,佐以健脾为原则。常用茵陈五苓散加四金(鸡内金、金钱草、郁金、海金沙),其中主要有茵陈30克白术10克 泽泻12克 茯苓15克 猪苓12克 桂枝3克 鸡内金6克 郁金6克 金钱草30克 海金沙10克。
(3)湿热并重者 具有上述两型特点,主要表现除有黄疸外,可有发热,口喝但渴水不多,口苦口粘,尿色黄赤,大便时干时稀,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常用茵陈蒿汤与四苓散加减治疗,主要有菌陈30克栀子10克 大黄6克 白术10克 泽泻12克 茯苓15克 猪苓10克。
预防
1、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叵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2、隔离接触者。小儿接触了肝炎病人后又可以传给另一个人,这样疾病会一个一个地传开去,越传越多,造成流行。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
3、对可疑患肝炎的小儿应去医院检查,并作有关肝功能系列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重点应应在提高全社会卫生水平上,着重抓好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其次,要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从而阻断医源性传播。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