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后出现水肿是怎么回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9-21 12:08:16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 居 编辑
得了乳腺癌,行全乳切除术后不久,发现腋下淋巴结有转移。经过局部放疗和几个疗程的化疗,状况一直较好,李婶不禁松了口气。岂料三四年后,小腹部时有坠胀感,有时阴道还有异常分泌物,遂去医院进行一系列检查。原来在她的卵巢上又出现了肿块,后行卵巢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卵巢癌。
乳腺癌生在人体表浅,看得见,摸得着;卵巢癌生在体腔内,看不见,摸不着。这一上一下、一内一外似乎毫不相干,然而,人们发现,这两种肿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乳房、卵巢等均是女性
生殖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月经周期中,这些器官由内分泌腺周期性调节,共同发生着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以适应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需要。正因如此,两者若发生病理性改变,其诱因也如出一辙: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未曾生育;生育
哺乳;家族中(特别是第一级家族)有乳腺癌病史者等。此外,乳腺癌术后用他莫苷芬等进行内分泌治疗,对卵巢会起着潜在的致恶变作用。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乳腺癌后卵巢癌的真正发病率,但乳腺癌患者无疑也同时处于卵巢癌高危状态。
那么,乳腺癌患者怎样才能预防卵巢癌的发生呢?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及饮食调节外,目前提倡预防性地切除卵巢者较多。但年轻的乳腺癌病人在乳腺癌切除术后,是否一定要行预防性卵巢切除,目前尚有争议。
如果是绝经前或者绝经一年以内(尤其是45~50岁)的晚期乳腺癌病人,同时激素受体阳性者,采用卵巢切除术疗效较好;未作卵巢切除或不必要切除的病人,应在早期密切观察,定期检查。若出现小腹部有不明原因的不适、时有隐痛或时有坠胀感;盆腔有下坠感;下肢不明原因水肿;无外尿路感染,但小便却感不畅或困难;肛门坠胀,且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腰、腹部的疼痛;阴道有异常分泌物;小腹部异常“发福”等症状,病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乳腺癌手术患者出院时,伤口一般已经完全愈合,这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复发问题。切不可因做了手术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乳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仍有复发的可能。局部复发多在术后2年内,其中约40%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因此,在术后半年内应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同时患者还可进行自我检查,经常触摸患侧胸壁、对侧乳房、双侧腋窝及锁骨上窝等部位,若发现有可疑的肿块,则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两年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这时可每隔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以防远处转移。为了防止复发,有时医生还开一些抗癌药物,患者除按时服用外,更要定期复查。这时的复查除了预防肿瘤复发,还要检查这些药物是否对身体产生了副作用,并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及剂量。
其次是功能锻炼问题。由于乳癌手术范围较大,局部皮肤,皮下脂肪、血、神经、淋巴管以及肌肉等都会有不同程序的损伤,从而影响患侧上肢的活动,甚至出现胸廓畸型。要预防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方法很多,也比较简便。一般手术后一周左右就应开始活动上肢,先使患侧手臂逐渐上举,开始时由于疼痛致使活动度很小,但不要着急,要坚持天天练习。当患侧手臂可以触到同侧耳朵时,可练习用患侧手臂梳头,先从患侧梳起,逐渐梳向对侧,直到可以触到对侧耳朵。另外还可将患侧手臂背后逐渐向上摸,直到能摸到对侧肩
骨。同时还可做些扩胸运动,使患侧胸廊及肩关节得到适当的运动。由于手术中患侧淋巴结被清扫,许多毛细淋巴管、血管被损伤,可能会影响上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使患侧上肢肿胀而影响活动。预防这一点,除要抬高手臂外,还应适当活动上肢,这样可以使肌肉收缩,以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回流。若出现了上肢肿胀,则应尽量避免在患肢注射或静脉穿刺输液等。总之,只要及时并坚持锻炼,患侧手臂功能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
乳腺癌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
??
??乳腺癌放疗后出现的上肢淋巴水肿,多发生在术后辅助放疗的病人。由于外观异常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病人需长期忍受生活上的痛苦,故必须引起重视防治。
??上肢水肿常与下列因素影响有关:①手术的方式和操作。根治术后的病人,上肢水肿发生率16.7~70%;改良根治术者可以减少1/2~2/3。有资料报道:水肿与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关,清扫彻底者水肿发生率36%;而未进行彻底清扫者仅为6%。上肢水肿也与手术操作和伤口愈合情况有关,如术后切口积血、积液、皮瓣缝合张力过大和皮瓣坏死,以及有反复蜂窝织炎病史者,容易发生水肿。②放疗的部位和剂量。放疗诱发上肢水肿的现象十分明显,腋窝区有照射者水肿发生率高;无照射者水肿发生率低。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的病人,腋窝剂量超过46Gy者,72%可以发生水肿;而剂量小于46Gy者仅19%发生水肿。③肥胖。肥胖病人上肢水肿发生率高,可能是肥胖病人更容易发生伤口旁脂肪坏死和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和感染。④高龄。水肿与淋巴引流受阻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管——静脉短路逐渐减少,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也随之下降。
??上肢水肿发生的机理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切断了一部分淋巴管,淋巴
814
主要靠新生的淋巴管和新生的交通支等代偿机制进行回流。正常情况下,这些代偿机制可以基本满足生理状态下的淋巴液回流,但如果出现损害代偿机制或增加淋巴管负荷的因素时,则较容易发生上肢水肿。放疗后,由于微细的淋巴管狭窄或闭塞和皮下组织发生纤维化,明显限制了淋巴液回流,长期如此引起淋巴管壁增厚、硬化及管腔内出现纤维蛋白原栓子,淋巴液回流进一步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链球菌感染,导致淋巴管炎和蜂窝织炎,而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淋巴管的硬化和梗阻,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水肿愈发加剧。
??上肢淋巴性水肿的防治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①手术的方式和操作要符合规范。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对上肢水肿发生影响很大,故早期病例,如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不大者,清扫范围要适当缩小。如有腋窝淋巴结转移需作清扫者,用改良根治术代替根治术,,以便更好的保护淋巴回流的代偿功能。同时要预防和及早处理手术并发症。②准确掌握放疗指征。对清扫术彻底而淋巴转移不很严重的病人,尤其是限于胸小肌以下水平者,腋窝可以不照。癌肿位于内侧者,放疗的重点是内侧乳区域而不是腋窝。对原发灶较大,无或极少淋巴结转移者,放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胸壁复发,腋窝照射量也不必过大。③适时、合理的上肢功能锻炼。避免患侧上肢长时间下垂、受压、外伤和感染,可减少上肢淋巴渗出增多或淋巴回流受阻的因素。④水肿早期预防措施。抬高患肢,进行向心性按摩;或穿紧身衣等机械方法,有一定效果。⑤利尿药有短期疗效,但久用疗效不佳。因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不宜常用。⑥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而水肿严重,又有患肢功能严重影响者,可考虑外科作淋巴管重建术。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