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警惕孩子皮肤得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10-20 10:41:37
夏季,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繁衍滋生,加上孩子们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出汗多,所以,此时皮肤病的发病远远高于其它季节,这些皮肤病轻者影响孩子睡眠或情绪,重者则会并发肾炎、败血病等严重疾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夏季皮肤病。
痱子 休 闲居 编辑
它是夏季婴幼儿最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婴儿皮肤发育不完善,当天气炎热时就会出许多汗,如果排泄不畅,汗液不断刺激汗腺口,再加上用不干净的手、毛巾擦汗,就会使汗腺口发炎,出现红色小疹子,这就是痱子。痱子易出现在出汗多的额头、脖子、胸背等处,有刺痒感。
如何防止痱子?最主要的是注意皮肤卫生,经常给孩子洗澡,洗澡用的水最好是温水。洗澡时不要用肥皂,以减少刺激,如果需要可选用碱性小的肥皂。洗澡过程中要避免用力擦有痱子的部位,防止擦破形成糜烂。洗完澡后用毛巾给孩子轻轻擦干,再擦些爽身粉,以减轻刺痒。衣服最好轻薄、柔软、肥大,以棉布做成的为宜,可减少对皮肤的摩擦。不要让孩子在火热的阳光下玩耍。对1岁以内的婴儿,家长不要整天抱着或背着,可以在凉爽通风的地方铺一草席,让他自己爬着玩。如果小儿睡在床上,要勤给小儿翻身。可多给小儿喝点清凉饮料,如绿豆汤、绿豆稀饭、小豆粥等。多吃青菜和瓜果,这样既可消夏解暑,又可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增加凉爽感,以减轻刺痒等症状。
疖肿
如果对婴幼儿的痱子护理不当,可形成疖肿,这是由搔抓痱子时将细菌带入毛囊及皮脂腺引起感染所至。这些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侵入毛囊及皮脂腺后,在局部形成圆形红肿的小硬结。疖肿多见于头、面部,也可见于颈背、臀部及腋下。多个疖肿连成一片即为痈,此时的婴幼儿会出现局部的红,肿,痛,热,有时邻近淋巴结也会肿大。如炎症不及时控制,可引起全身症状,如高热、发冷、发抖、食欲不振等。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即可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宝宝得了疖肿应如何防治呢?首先应经常用温水洗澡间,保持皮肤清洁及室内通风,也可将大黄末用水调和后外敷,这样,疖肿早期即可消散。如疖肿外层较厚,有波动感,应去医院切开排脓。千万不可挤压疖肿,尤其是在口角两侧与鼻根连成的三角区内的,以免细菌扩散入颅内血管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颅内感染及败血症。
黄水疮
学名脓疱疮,是夏季婴幼儿易患的一种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由葡萄球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好发于小儿面部如口周、鼻周及四肢暴露部位。黄水疮多继发于痱子、丘疹性荨麻疹等一批搔痒性皮肤病,或者通过接触传染。本病初起时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后迅速变成小水疱,周围绕有红晕,很快变成脓疱,由于泡壁薄,很容易溃破,破溃后形成糜烂面,脓水流到之处,便会生疮。本病一般没有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会使感染加重,甚至并发小儿急性肾炎。
预防脓疱疮要注意的是,经常保持个人和集体卫生,勤洗澡;及时治疗一些搔痒性皮肤病,防止继发感染;患儿应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其衣物要高温消毒。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痊愈后不会留下疤痕。
虫咬皮炎
由虫蛟、刺蜇引起的皮疹称虫咬皮炎,小儿是最常见的受害者,尤其夏天为甚。引起虫咬皮炎最常见的有虱、蚤、臭虫、蚊、蠓、毛虫、蜂等。虫咬皮炎多发生于头、面、手、足等暴露部位。被蛟的皮肤可出现丘疹、风团、瘀点、瘀斑等,间或有水疱和皮肤红肿。由蜈蚣、蝎蜇伤等引发的虫咬皮炎症状较剧烈,除剧烈灼痛外,还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昏、恶心、呕吐、眩晕、痉挛等。
预防虫咬皮炎的方法很多,例如,点蚊香、蒿草,身上涂抹避蚊剂等。这些方法可以驱赶蚊虫,达到预防虫咬皮炎目的。但烟气、化学避蚊虫剂很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不宜使用。
对于虫咬皮炎的处理方法,是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患处,也可擦用虫咬药水。皮肤红肿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已化脓的患处可用1%—2%龙胆紫溶液或抗菌素软膏外擦。如果是被蜈蚣、蝎蜇咬了,应先用火罐、吸奶器拨除毒针和毒液,再行一般的处理。(郭宏伟 施善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