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有偷窃等不良品行,作为教师应如何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与心理干预。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0-04-06 11:28:50
>>>>>>>>提问这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专业题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你好,学生具体要看多大的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年龄段的细节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写下通常的做法吧,先分析下孩子的关键心理,多半此种行为和家教生活环境所影响,偷窃的感觉可能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某种成就感,偷窃成功往往会让他很满足(窃喜),有快感,甚至和朋友炫耀,可以解释为一次冒险后的胜利,而学生偷窃往往是一些小价值的东西,比如一些学习用品或者同学所带的一些小玩意,小饰品。所以在孩子心理常常有着这些东西反正不值钱,拿一点也无所谓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可能不被家长导师所发现而习惯成品行。
而往常对学生进行处理的时候,我想教师都有学过心理学吧,孩子的叛逆期,否定期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他对导师有明显的逆反,那么关键第一步工作就是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深入的沟通,而且次数要平凡(你不能指望几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初次谈话的问题可能不一定是有关学生品行方面的,循序渐进是关键,从引导开始慢慢深入,从谈论学生的兴趣开始,对学生良好的表现进行鼓励,1-3次谈话后观察学生对你的态度,如果不是敷衍则继续深入。
在交谈中略带一些有关的措词话语,慢慢引出偷窃的问题,话语切忌不能责备形式,要慢慢的告诉他这样行为的危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严重性,告诉他被偷窃者会多么的难受,是否要为他人所考虑等等等,谈话需要注重细节,学生的心理有时候是不容得罪的,在每次谈话结束之前需要转移话题,仍旧要肯定他的良好方面(为之后继续辅导做基础,很重要!),之后再次交流的时候不一定要直接涉及偷窃(每次一样内容的谈话会让人疲劳麻痹),只需要带过关心下即可。
由于不知道具体背景资料,只有写这些供你参考,但我觉得教师的心理学应该都是不错的吧。具体的细节关键要看你本人。把握不好细节往往会让关系更生疏,一旦走远了再要拉回来,会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最后,心理教育和干预一定要抱着关心孩子的态度,只有当你真的关心他了,学生才会有所感激,才会记得你的话。其实很多事他心里或许都明白,控制他的情绪,和赋予责任感、法律意识都很重要。
希望对你有用,祝你成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