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艾滋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10-17 13:36:38
>>>>>>>>提问
我一朋友,一天晚上跟一小姐发生性行为,其中套子破了,过了2天,身上就起一些小红斑点,会痒。请问这是艾滋病呢还是什么其它病呢?
在躯干上起的。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 居 编 辑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艾滋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的一种传染病,故应以预防为主。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可首先回顾自己是否有过危
险行为(主要指不安全的性行为,如卖淫嫖娼、与多个人有性接触、肛交等;共用不洁针具静脉吸毒;接受有可能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或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器械如剃须刀、穿耳针及纹身器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分娩等)
。而握手,礼节性接吻,共用衣服、手套和鞋袜,共用电话,拥抱,共用马桶和厕所,共用桌、椅、板凳,共用书、笔、纸,共同进餐,共用游泳池和浴池以及被蚊子叮咬等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
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并不会很快使人体有异常感觉。开始几年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他们可没有任何症状地工作和生活几年。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才会出现症状。
在感染艾滋病病毒数周(4~8周)内可能出现一些急性早期病状,如淋巴结肿大、皮疹、盗汗、头痛、咳嗽等,有的与一般感冒差不多。有高危行为的人若出现以下症状可高度怀疑感染了艾滋病,如长期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咳嗽、盗汗等。
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院、卫生防疫站或其他指定的卫生部门去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确定是不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每一个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存在一个窗口期过程。所谓窗口期,是指HIV最初进入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甚至可能到六个月。因此一个人如果有了一次危险行为,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立即去作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结果为阴性,这时下结论说这个人没有感染上艾滋病还为时过早,而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作一次检查。如果第二次检查没有问题,才能确定此人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还必须确定此人在第二次检查前再没有过新的危险行为。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使在所谓的窗口期,此人仍可传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情发展过程潜伏期自感染病毒时即开始,搭配新药使用之混合疗法出现以前,潜伏期平均长达五至十年,依个人自我照顾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但也可能更长。换句说,感染者在这段期间不但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更可如常人般生活起居与工作。直到体内免疫系统被爱滋病毒完全破坏崩溃,因丧失抵抗力出现伺机性感染,以致发病。
病毒进入人体会产生抗体,现行检验即以侦测抗体为准。不过此时因抗体浓度不够,无法检验出正确结果,必须等到一段时间之后,才验得出来,这一段时间就是空窗期。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空窗期长度以三个月为准,换句话说:假如您在十二月一日发生危险的性行为,空窗期即由此开始计算,易言之,有效检验日期应是三月一日。
其中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在这三个月当中,不能再有其他
危险的性行为,否则必须重新计算。
不过还有一些极少数的人,空窗期可能会超过三个月、半年或更久;另外也有些朋友可能长期处於空窗期状态之中(如持续性多重性伴侣、静脉毒瘾、甚至家庭主妇),果若如此,建议您依性伴侣人数多寡、性行为频率高低作为定期检查的依据。假如伴侣多,建议每半年作一次检验;反之则每年作一次即可。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
dbc
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淋巴结肿大 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感染HIV病毒后,可以在长达十年之
117c
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其血液、精液里还是含有病毒。期间如果发生危险性活动,将会把病毒传染给性伴。所以没有症状不一定没有受过感染。
以下是一些HIV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及其发生率。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内出现。平均要在3个月之后才能由验血证实感染。所以如果你最近有过危险性活动和其中的几个症状,请一定找医生:
1.持续低热(93%)
2.疲乏(90%)
3.原因不明的喉炎(70%)
4.体重突然下降10%以上(70%)
5.头痛(60%)
6.恶心(60%)
7.肌肉和关节痛(60%)
8.夜间盗汗(50%)
9.持续腹泻(50%)
10.皮疹(40%)
..
朋友你好,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艾滋病,他得的是性病的一种,抓紧时间到医院看看吧。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害了人体,即造成T4淋巴细胞的破坏,使机体丧失了抵抗疾病的能力,病人容易患各种罕见的疾病。如:卡波氏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艾滋病的恐惧却与日俱增。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的艾滋病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均放在首位,我国已将其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
e84
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病,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一)艾滋病病毒的特征艾滋病已经确认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
1983年著名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蒙嗒尼尔(Montagnier)首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一种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LAV。
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报告从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多株逆转录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主要侵犯那些起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所以命名为嗜人TH淋巴细胞三型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Ⅲ)简称HTLV-Ⅲ。这两种病毒被认为是同一种逆转录病毒的变种,并肯定为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把它称为LAV/LTLV-Ⅲ。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HIV有10%碱基序列不同。是单链RNA病毒,外有核壳蛋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单链RNA作为模块,转录为双链DNA,该双链DNA可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逆转录为病毒的单链DNA,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现已证实HIV是嗜T4淋巴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HIV由皮肤破口或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便得T4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
当激活免疫反应的T4细胞几乎全部被HIV消除,T4细胞抑制细胞在数量上巨增,相反病人体内T4细胞在数量上骤减,从而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全部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HIV对神经细胞有亲合力,能侵犯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破坏,或者继发条件性感染而致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HIV和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当逆转录酶使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合成DNA而成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时,HIV带有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在细胞免疫遭到破坏,丧失免疫监视作用的情况下,细胞癌变更易发生。
(二)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学特征:
很多证据表明,艾滋病的免疫缺陷主要是在细胞免疫系统以内,其免疫特征如下:
1、周围血
(1)循环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往往低于100/mm2(正常1500-4000/mm2)。
(2)T淋巴细胞中则以辅助细胞(T4)减少为主,抑制细胞(T8)相对增加,T4与T8的比例下降(正常人T4/T8比例为1.75-2.1),而艾滋病患者中其比例<1.0)。这一点是诊断艾滋病的免疫学依据。
2、T细胞功能下降
(1)临床出现条件性感染和肿瘤;
(2)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的皮肤试验转阴;
(3)体外试验证实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性降低,
(4)T细胞的细
10b4
毒下降;
(5)产生白细胞介毒-2和r一干扰素少。
3、B细胞功能失调
(1)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
(2)对新抗原的刺激不产生应有的抗体反应。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其中T4的受损是造成本病免疫缺陷的关键。
艾滋病何以成为“世纪杀手”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2004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人数为3940万,当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达到310万。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而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自1981年美国发现
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一直以难以控制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全世界无一角落能够幸免。人们不禁会问,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已经了如指掌的今天,艾滋病何以在全球畅通无阻,成为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世纪杀手”?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顾名思义,这种病毒的特点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失去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然而,尽管这种病毒的破坏力强,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却非常弱。高温、干燥以及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离开人体后,这种病毒在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几天。只有通过血液、性行为、注射式吸毒等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的方式,这种病毒才能在人群中传播。可见,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主要靠的是人的行为,只要每个人能检点自己的行为,控制甚至彻底消灭这种病毒并不是不可企及的“天方夜谭”。
1982年,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表第一份有关艾滋病的病例报告时,人们曾乐观地认为,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有限,它完全有望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随后几年在许多国家接连发生的一系列血液感染事件令人不寒而栗,由于人为的工作失误,艾滋病病毒开始通过血液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更加令人失望的是,尽管科学证明使用避孕套完全可以避免因性行为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但由于科学知识不够普及,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依然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吸毒人群不断扩大,注射式吸毒者共用针头,导致吸毒者之间交叉感染,又为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推波助澜。
在过去仅仅2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经从屈指可数的几个达到今天的3940万,死于艾滋病的总人数已经接近3000万。特别是近2年来,艾滋病发病率在全球各大洲均大幅上升,尤其是过去“幸免于难”的东欧、东亚和西亚等地区,如今也成为“重灾区”。东亚地区2004年艾滋病的感染人数比2002年增加了将近50%,东欧和西亚地区则增长了40%。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高达2540万,其中绝大多数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导致相当一部分国家的人均寿命降到40岁以下,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出现严重倒退。
艾滋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杀手,这是20多年前人们无法预见的。缺乏责任、疏忽、贫困和无知,导致了今天令人担忧的局面。亡羊补牢,时犹未晚。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从我做起,检点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艾滋病的研究,促进新药及疫苗研制,保证贫困人群享受治疗,这是人类遏制世纪杀手继续逞凶的最好出路。 111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