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老是上不去,老是贪玩爱打闹很多动的,他是不是有多动症,要是有该怎么办谢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11-18 12:23:18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 居 编 辑
辨别“多动症”的参考标准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总是有那么几个男孩子,上课时东扭西歪、不时骚扰周围的同学,想方设法引起同学或老师的注意。由于扰乱了课堂秩序,这些孩子常常被同学或老师看作是“没教养、不听话”。事实上,这群孩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目前,诊断、治疗此病逐渐规范化。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们表示,孩子“多动”有可能是病,打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应及时就诊接受药物和行为规范治疗。
多动症是病必须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统计显示,在我国,学龄儿童中患“多动症”的比例为4.31%-5.83%。实际上,这些孩子主管注意力的神经出了问题,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全神贯注上课、听讲。虽然有些不“闹事”,但老是走神 ,学习、做事,甚至玩的时候都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种疾病认识不足,这些孩子的就诊率较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有些孩子眼睛近视了,家长肯定认为给孩子配一副近视眼镜,孩子就能看清楚了,但是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家长则认为孩子是不听话、爱捣乱。面对孩子的异常“调皮”,家长束手无策,更不知道应该看医生。
邹小兵说,这些孩子不治疗,在校成绩差,和父母关系紧张,没自尊、性格孤僻等。到了青春期,更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性行为、逃学、被开除,甚至反社会行为。
诊断无“金标准”,症状是关键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发育疾病,在医学诊断上有比较严格的程序,曾有一段时间,“多动症”诊断泛滥,有些地方超过20%的学校儿童被戴上了多动症的帽子。
邹小兵介绍,医生诊断多动症主要是通过量表,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量表中,符合九个项目中的六个以上,要考虑“注意力缺陷”。符合《多动、冲动行为》量表中六项以上,考虑“多动”,如果两个表均符合,就考虑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可以看出,诊断多动症没有金标准,医生都是根据孩子的症状来确诊。邹小兵说,事实上,还要根据父母、老师的观察来判断
13a9
,比如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有这些表现;这些问题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游戏、交友和家庭生活;孩子的问题在学校如此,在家庭也是如此;还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其他精神方面疾病。
邹小兵强调,孩子突然在某一个时期出现“多动”的症状,是绝不允许诊断为“多动症”的,需要出现持续、长期的症状才能作出诊断。
药物治疗是首选,行为矫正不可少
“大部分来医院就诊的患儿都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麦坚凝告诉记者,“由于小学三四年级之后,出现了作文、小数、分数等,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容易就跟不上,家长着急才带孩子看医生。”
“对于这些患儿,目前 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社会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麦坚凝说,“很多家长对给孩子服药有抵触情绪。实际上,现在使用非中枢神经兴奋剂,如择思达,药效更为平缓、稳定、持久,服药后孩子的多动、冲动行为可以得到快速缓解,上课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其次就是行为矫正方面的治疗,尤其是应该提倡“赏识性教育”。儿童发育行为专家邹小兵强调,温和的赏识性教育比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要好得多。对于经常有多动行为的儿童,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给予悄悄的提醒,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对于行为有改善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奖励。在家庭中,父母要多为孩子安排动静交错的活动,比如打球、下棋等活动相结合,让精力充沛的孩子发挥其活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安静活动的时间要求。
多动、冲动行为量表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环境中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的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参考资料:http://bbs.etjk.net/viewthread.php?tid=6960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