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女孩在15岁时就开始服食减肥药,2年后开始吃什么腹泻什么,请问那是后遗症的反映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12-16 13:07:52
>>>>>>>>提问其实未成年人服用减肥药,有什么危害呢?
休 闲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是后遗症的反映.
不过现代减肥运动已经引起医学上的忧虑,这就是一些减肥药不但给服用者导致严重的心肺疾病和突然死亡,而且还产生毒瘾症状。例如,台湾“卫生署”报道台中医院近年来就陆续收治近十名服用减肥药后出现精神疾病的患者。台中医院主治医师陈昭诚说,该院最近收治的十几名女性精神病患者都是自购服用成分不明的减肥药后,出现幻听、精神亢奋、被害妄想症等症状。其中一名20余岁女性,服用泰国制成分不明的减肥药长达2年,刚开始服用时觉得精神很好,晚上不必睡觉,也不想吃东西,体重自然减轻;后来曾中断服药,但出现嗜睡等毒品戒断症状;最近一二个月以来,这名病人开始出现幻听,觉得耳边有人在跟她说话,怀疑家中被人偷装针孔摄影机,也认为同事背后说她坏话,因此和同事发生冲突。家人发觉不对劲,带他求诊,被确诊为妄想型精神病。然而家人却对她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患者并没有吸毒,只吃减肥药,经对患者服用减肥药后的尿液进行检验,发现呈苯丙胺反应。这样才把真正的致病原因找到,原来是减肥药内含有苯丙胺类兴奋剂,在服用减肥药的同时,她不知不觉地染上了毒瘾。
减肥药和苯丙胺类兴奋剂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很难将食欲抑制剂减肥药和冰毒、迷幻药苯丙胺,联系起来。实际上,一些食欲抑制剂和冰毒、苯丙胺迷幻药同属一个大家族;苯丙胺类兴奋剂。事实上,在对减肥药的市场开发研究中,苯丙胺类兴奋剂一直是医药商人追逐的对象。从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出现到以这种化学机构为母体改造出来的各种衍生物,都是以中枢食欲抑制作为主要的药理机制。最初用于减肥目的而开发出来的药物就是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在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发展历史中,已经清楚地知道二者在减肥药历史中的地位。在至今为止的减肥药物中,最为经典的减肥药就是苯丙胺的右旋体——右旋苯丙胺。在以后的年代里,化学家们通过对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的结构改造,制造出来了一系列的药物,形成了以专门减肥目的而运用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即减肥型苯丙胺类兴奋剂。
目前的减肥药仍然是以食欲抑制作为主要的药理机制,这也是苯丙胺、甲基苯丙胺作为减肥药的主要效果。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药理学家就发现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的作用。通过研究,他们发现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可以对人体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抑制作用,而对饱食中枢没有作用,结果使用者的摄取食物欲望得到抑制,可以较长时期没有饥饿感。另外,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能增强使用者的活动性,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样,使用者体内的脂肪细胞可以逐步消耗,达到减肥减低体重的目的。一般来说,减肥药都具有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尤其是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中枢兴奋性作用更为明显。所以,药理学家不断对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结构进行改造,增强新化合物的中枢食欲抑制作用,减低中枢兴奋性作用。这种改造的结果,出现了几种众所周知的减肥药——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商品名Pondimin)、右旋芬氟拉明(Dexfenfluramine、商品名Redux)和芬太明(Fentarmine)。
对于这几种减肥药的不良反应不论是临床医师还是使用者都没有足够的认识。直到1996年,美国的临床医师才开始注意到这几种减肥药的危害。1997年美国的一家医疗机构首次报道芬氟拉明可以对使用者的心脏瓣膜造成严重的损伤。该报告称至少有24名患者在服用芬氟拉明和芬太明减肥药半年至一年后,患者的心脏二尖瓣和多个瓣膜出现严重的出血性坏死。不少的患者需要进行一种称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手术治疗,即将人工瓣膜替代坏死的心脏瓣膜。1997年8月,美国FDA发现了更多的相同病历报道,在美国至少有66人因服用减肥药被确诊患有这种瓣膜损伤性疾病。很快,美国FDA发出通令,要求收回这两种减肥药。美国临床医师观察到的情况和美国FDA的举动影响了全球,世界各国也相继发出类似的通令,禁止使用含芬氟拉明和芬太明的减肥药。虽然,芬氟拉明和芬太明被得到禁用,但现在使用的许多减肥药与芬氟拉明和芬太明一样,都属于中枢食欲抑制剂,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大家族的一员或同类物。因此,如何评价现在使用的许多减肥药,仍然是临床医师密切关注的问题。使用者也应该充分地知晓,学会很好地保护自己。
目前,有许多刚被核准的食欲抑制剂药物,正处于长期深入研究阶段,以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使用的减肥药往往是将食欲抑制剂和其他药物组合而成。对于这样的组方性减肥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需要有充分的说明。就目前的情形来说,这种组方性减肥药的安全性仍不明确现实检验就发现,有些组方性减肥药就含有甲状腺素等激素药物。这样的混合是一种危险的组方。因甲状腺素本身就具有兴奋性作用,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合用,将导致使用者心率加快,特别容易出现心率失常,也会出现甲状腺亢进的临床症状。严重的将导致使用者出现急性心脏功能衰竭、肺水肿而死亡。所以,将一种以上的食欲抑制剂药物组合,或者将食欲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组合使用以达到体重减轻的目的,在目前来说,其目标不但不明确,而且可能具有生命危险性。因此,使用食欲抑制剂药物来治疗肥胖,应针对因肥胖问题导致其医疗危险突增的病人,而不应仅为促使体重减轻,达到“美容瘦身”目的而使用。即使因肥胖症需使用减肥药,也应该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可盲目相信广告、美容店或一般药店推销人员的甜言蜜语。
现代减肥药的趋势与危机
传统减肥药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已经危害性已经逐步被消费者所了解,因此,寻找新型减肥药来替代苯丙胺类兴奋剂成为药商们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寻找中,一种被称为芬—芬(Fen—Phen)的鸡尾酒式减肥药物登场。
芬—芬是指将芬氟拉明(即Fen)和芬太明(即Phen)配制在一起组成的减肥药。药商们认为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达到更为有效的减肥效果。当时,美国FDA从未批准过芬—芬的合法上市。不过曾经该机构允许临床医师自愿在处方中将其作为一种药物列出。所以,芬—芬的使用被认为是“无商标”式。1992年,诺切斯特大学的米切尔医生和几位同事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使用芬—芬可能在体重减轻方面比其他节食、运动减肥方法更为有效,而且与早期采用过度运动减肥方法相比,似乎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芬—芬鸡尾酒式的药效可以达到彻夜难眠的效果。1996年美国就销售了660万片的芬—芬药片。但到1997年夏季,玛亚诊所报道了24例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病例。这些患者均有使用芬—芬鸡尾酒式治疗肥胖的既往史。这提示在使用芬—芬与心脏瓣膜疾病之间存在关联。1997年8月,美国FDA发布的公众健康咨询中报告了玛亚诊所的发现,该文于8月28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对此,FDA迅速做出反应。1997年9月要求药物制造商主动撤回右旋芬氟拉明和芬氟拉明。但是,FDA要求使用该二者药物的患者停止继续使用。但是,FDA并没有要求撤回该药物的第三种形式:鸡尾酒式的药物。
随着芬氟拉明药物的严格控制,麻黄药草又成为了新的目标。麻黄药草实际上是制造苯丙胺类兴奋剂包括冰毒的重要原料,其化学结构与苯丙胺、冰毒极其相似,因此,都具有中枢神经的食欲抑制作用。药商们将麻黄药草和其他减肥药组合成所谓的减肥药草芬—芬(HerbalFen-Phen),以自然,天然的形象来减弱减肥药的不良反应和法律管制的特点。
最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使用减肥草药芬—芬发出警告。由于“减肥草药芬—芬”产品至今未被证实是安全或有效的,而且可能含有与损伤有关的成分,因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在采取行动从市场上清除这些产品。
在现代的减肥药中,已经出现混合性配方的趋势。其主要配方式苯丙胺类兴奋剂芬氟拉明、麻黄素、利尿剂、甲状腺素等。减肥处方在1997年由于苯基盐酸芬氟拉明而招来恶名,这种药由于可以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害如心脏瓣膜出血坏死、心肌梗死、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等疾病,而受到美国、中国等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禁用。因此,在表面上从药物柜台上消失了。但是,一些不法药物商人仍然在现出售的减肥药中将其偷偷加入。
还有一种名为Meridia的药对大脑直接起化学作用,使人减少食欲同时感到饱了。但这种药同时也使血压和心率增加。服用者一年只减掉了原本体重的10%,但一停药就马上反弹。
美国目前最为流行的是一种称为“生命代谢(Meta-bolife)”的减肥药。这是一种含咖啡因和麻黄素等成分混合制成的药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要求该药物标签上须注明麻黄素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4毫克,,每次不能超过8毫克,否则会导致心跳加快、紧张、头痛、失眠、心脏病、脑卒中以至死亡。然而每片“生命代谢”含有12毫克麻黄素和与半杯咖啡含量相同的咖啡因,一天要服用2~4片。现在,美国大多数减肥药和减食营养辅助品(帮助减肥、提高活动精力的保健品)也都含有麻黄素和咖啡因。这些所谓的“营养辅助品”与处方药品不同,它们并没有严格的安全和使用标准。因此专家指出使用这种保健品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如果盲目使用这类保健品,将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
在我国,减肥药物市场的混乱也已经达到令人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步。减肥药物内含实际成分与包装盒与说明书名不相符,因误服误用导致死亡及意外事件的病例也陆续出现。据有关媒体报道,最近由于服用“清脂素”而出现死亡、精神异常症状的病例被不断披露,引起很大的纠纷。怀于媒体报道的这两个病例中具体是否含有违禁药物,以及具体违禁药物的名称不甚清楚,因此,还难以定论具体的死亡原因。但是,减肥药所具有的致命危险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