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头皮血肿约3cm怎么有效治疗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1-01 15:34:45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 居 编 辑
硬膜外血肿(Extradural Hematoma)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临床表现
(一)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1.意识障碍
(1)呈现昏迷-清醒-昏迷的过程
(2)伤后无原发昏迷而以后逐渐呈昏迷状态
(3)伤后持续昏迷或昏迷由浅变深
2.颅内压增高
剧烈头痛、反复呕
107
吐、躁动不安
3.神经系统体征
(1)瘫痪
(2)血肿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减弱减弱或消失 ,对侧肢体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3)去大脑强直
4.血压升高、体温升
、心率及呼吸缓慢等
(二)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
诊断
CT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骨窗或骨瓣开颅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病因病理]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占颅内血肿25%-30%,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
血肿开始为新鲜血液和血块,几天后血块液化并被逐渐吸收,周围有薄层肉芽组织形成,l个月左右形成肉芽包膜,内含血块液化之液体,混有柔软凝块,有的可机化成固体。
[临床表现]
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硬脑膜外血肿绝大多数(85%)都有典型的 CT特点:在颅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或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0HU-100HU;有的血肿内可见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认为是外伤时间太短仍有新鲜出血(较凝血块的密度低),并与血块退缩时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数血肿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个别血肿可通过分离的骨折缝隙渗到颅外软组织下;骨窗位常可显示骨折。此外,血肿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静脉源形硬膜外血肿因静脉压力低,血肿形成晚,CT扫描时血肿可能溶解,表现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少数病人受伤时无症状,以后发生慢性硬膜外血肿,这时作增强后扫描可显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增强,有助于等密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2.MRI表现:
血肿发生的部位多位于直接接受暴力的位置,多有局部骨折,头皮血肿,一般血肿较局限,不超越颅缝的界限。硬膜外血肿的形态改变和CT相仿。血肿呈双凸形或梭形,边界锐利,位于颅骨内板和脑表面之间。血肿
信号强度改变,与血肿的期龄有关。急性期,在T1加权像,血肿信号与脑实质相仿。在T2加权像血肿呈现为低信号。在亚急性和慢性期,在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此外,由于血肿占位效应,患侧脑皮质受压扭曲,即脑回移位征。与颅骨内极距离增大,脑表面(皮质)血管内移等提示脑外占位病变征象,得出较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硬膜下血肿呈梭形高密度鉴别。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