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要怎么学好啊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1-05 10:29:16
>>>>>>>>提问
全科医学要怎么学好啊,考试要怎么考,出去主要干吗?那些科是要学好的,那些可以不学。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 居 编 辑
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涉及在社区工作的医护人员,还应包括在大医院工作的专科医师,这个概念必须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不完全等于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全科医学不完全等于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体系、一项事业,全科医学是一门学科,全科医师是从事全科医学的人,全科医疗是一
107
服务模式。培养一个好的全科医生的核心是学好全科医学,但是内、外、妇、儿等专科及人文科学和其他的基础科学都要学习。虽然我国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开展了各种探索,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全科医学人才队伍目前存的问题
1 数量不足?
未来几年北京需要3万多名全科医生,目前只有2万多,数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市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如"四个一批"工程,即:(1)下去一批:大医院临床科室主治医生以上每人每年下社区15天。(2)回来一批:鼓励有经验的退休人员回到社区。(3)进来一批:吸引外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是本科)到社区工作。(4)出来一批:对目前在岗的优秀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岗位培训。
2 质量不高?
目前北京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都是统一配置,因此,硬件都没有问题,主要还是人员质量问题。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前北京市社区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6.77%,目前为25.30%,但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原因有居民的认识问题、运行机制改革的问题、药品目录的问题等,但最重要的是社区全科医生没有吸引力,品牌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出身"不好,没有信心。
3 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社区医务人员结构应该是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占全部工作人员的75%,其他人员占25%。但是目前50%是其他人员,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少而且结构不平衡,这种现象可称为"占位性病变"。
4 品牌缺如、队伍没有自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队伍质量不好,吸引力不够,居民不来看病,没活干,留不住人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恶性循环,并且导致了医疗保险和药品覆盖面减少、医疗服务质量差的结果,也导致了社会对社区医生评价不高,医生没有自信。?
怎样解决?单纯靠教育是不行的,应从多方面着手,比如待遇、岗位吸引力等。当然人才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不能走得太前或太后,应与其他方面一起前进。比如以前我们培养了许多的全科医生,因为其他的条件没有跟上,所以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现存在的问题
1 师资问题?
目前全科医学培养师资少、散、杂:人数少、无系统学科、专业杂。通用型、普及型、低水平的师资较多,大多数无专业背景,属于过渡型的师资。临床师资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思维方式,仍以疾病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考虑问题。全科医学培养师资应逐步由全科医师自己担当。
2 教材问题?
全科医学培训教材最初基本上是翻译或编译过来的,没有加入自己的经验,从内容上和构架上看是低水平、模拟性的,缺少中国特色。而且编写教材者多数不是全科领域的专家。
3 基地问题?
全科医学培养基地理论上分3种类型:大学(学概念、理论)、临床(在综合医院学习工作模式和临床技能)、社区。目前作为培训的3种基地均不完备,数量不足,评估标准没有突出全科医学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较少使用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小组讨论和参与性学习的方法。学员的实用性知识和操作技能应加强,比如具体技能、临床路径等。目前的临床指南大多由专科医生来制定,大多是专科的临床指南稍做修改而成,社区临床指南和路径缺乏,因此,不太适应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要求。目前各省份全科医师考试不统一,标准不一样,医生质量难以保证,学术上应将这些医生分类。例如在北京,严格培训和考评标准,严格证书发放,每年考试通过率控制在70%左右。
4 核心人员--教育者的问题?
现在从事全科医学教育和实践的人越来越多,但人心越来越浮躁,思维越来越枯燥。因为"忙",故思考的时间少了。全科教育工作者应该冷静思考,从全科教育的目标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稳步推进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5 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强协调?
政府在理念上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应让政府深入地认识到没有学科建设体系,大学里没有全科教研室,没有适宜的队伍,没有投入和保障机制,全科医学就是"空中楼阁"。人才跟不上关键是学科建设跟不上。明确全科医学教研室最终应建在临床机构中,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