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警察心理健康:警察需要一份“心灵鸡汤”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9-04 04:38:57
编者按:“有困难找警察”这个口号喊了多年了,它传递着一个信息,警察这个群体好像“超人”,在危险与困难的时候我们只要呼唤他们就会从天而降,保护我们免受伤害。
但是“超人”脱掉那身无往不胜的飞行服,也会回归凡人的本性,有恐惧、有牢骚、有生活的压力,有职业的竞争,有人际的困惑。特别是职业的规范给他们带来更多普通人体会不到的精神与心理压力。于是,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一方面这关系到警察这个群体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为此,我们编发了一组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的稿件。从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这个问题不仅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开始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这是警察的幸事,更是整个社会的幸事。
他们是经常在第一现场面对死亡的人,在第一线与违法犯罪分子进行生死搏斗的人,在第一时刻展现身手、拯危救难的人。他们,人民警察——社会安宁的卫士、老百姓的守护神。他们,也是需要全社会用心去关注的人。
“三高”职业的心理撞击
那天晚上,我和同事接到报警去处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卧铺大客车与一辆超载的大货车迎面碰撞,当场死亡12人,20多人受伤。
当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刻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在昏暗的路灯下,伤者的呻吟悲鸣响成一片,血迹斑斑的车辆残骸上挂着断肢和血肉模糊的尸块。客车尾部一些死者,双目圆睁,身体变了形……
处理完现场回来,我始终无法将这惨不忍睹的一幕从脑海中驱除,40个小时过去了,滴水未进,吃了安眠药仍无法入睡。一位交警对此次处警记忆犹新。
用“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来形容警察职业的危险丝毫不夸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已先后有8000多名民警为国捐躯,还有十几万名民警英勇负伤。而他们的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
“长期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严格的纪律约束,与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的不良心理刺激等,都会对警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公安部人事训练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警察这个特殊群体需要心灵的呵护、心理支持和及时心理疏导,它犹如一份“心灵鸡汤”滋润心窝,沁人心脾。
警察也会有心理障碍
一名狙击手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没有稳定的心态,可能会使人质的生命在须臾之间烟消云灭;一位卧底刑警,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屏障,也许会滑入犯罪集团,堕落成为虎作伥的帮凶;一个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法医,如果没有面对残忍恐怖的凶杀现场的平静心态,或许会疏漏蛛丝马迹而使犯罪分子逃之夭夭。
警察并非由特殊材料制成,同常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一旦长期积压的过重心理压力无从正常释放,警察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受目睹的犯罪行径的熏陶,极有可能转换为更严重的犯罪。
公安部人事训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7至8月,公安部专题调研组对黑龙江、四川、广东、云南等九个省的民警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自控能力方面,有些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极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保持情绪稳定。二是在适应能力方面,有些民警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性格固执,面对急剧的社会变革及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式的变化,甚至工作岗位的变动,易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三是在耐挫力方面,有的民警意志薄弱,敏感多疑,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和压力。四是在人际交往上,有的民警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存在自傲、刻薄、自卑、虚假等不良心理。
“心灵鸡汤”雪中送炭
据了解,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警察部门都设有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以培养和训练警察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高效率地履行其职责,解决因压力导致的各种心理性疾病。
香港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心理服务组,心理专家通过咨询和电话热线等方式,专门为警察及其家人排解心理障碍。香港《警察通例》还明确规定:凡是警员在执法公务中受到刺激,或受到压力的冲击,如开枪,击伤、击毙人犯,身处险境而未受伤害等等,都必须在事后咨询心理医生,以确认是否心理正常,并运用科学方法排解心中的焦虑和障碍。
2005年4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挂牌成立了“西城公安分局减压调节健康中心”,同时,由专门心理医生值守、专为分局民警免费服务的心理咨询“倾亲热线”也正式开通。
健康中心每月选择不同的专家对不同警种进行心理减压调节、开办心理辅导班,同时,根据具体部门以及民警承担和执行的具体任务、出警现场的情况等,采取一对一的测试和辅导,使心理疏导卸压更具针对性。
“第一次接受心理咨询感觉很新鲜,聊得也很开心。”在辅导现场,一位警长与心理专家交谈后说:“以前我烦躁的时候也想找人说说话,特别希望能找个医生聊聊,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医生,以后再有这种情况,我会主动给医生打电话让自己放松。”
近几年,我国各级公安机关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每位民警的重要性。
2000年9月28日,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中心和第一条相关的心理热线。
2002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启动了首都刑警心理健康工程,全方位地关注一线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
2004年公安部在公安信息网上开通了“公安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为民警提供了一个隐蔽、自由的空间,也为专家及时有效地缓解民警心理压力提供了一个咨询辅导平台。
公安部人事训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部正在抓紧完善民警心理素质的测评标准和测评方式,拟从2006年起在新警录用中增加心理素质测评环节,严把“入口关”。同时公安部积极建设民警心理训练室和实验点,研发不同警种民警心理素质常模和心理训练项目,真正为各级公安民警奉献一份适宜、营养的“心灵鸡汤”!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