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营养支持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4-05 17:40:13
43岁的王先生,患慢性腹泻两年多了,经常有脓血样便,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过输血、抗生素等治疗,甚至接受过三次激素治疗,虽有缓解,但未断病根,反复发作,最后一次发作持续了半年多,下肢出现了浮肿,贫血,血色素低于正常值只有40g/L,以至于卧床不起。
25岁女性患者小李,因为发热,腹痛,粘液样稀便每天2~3次达半年,来院就诊。经放射科钡餐检查,小李肠子的回肠部有克罗恩病(Crohn病)病变的特征,即呈“藕节”样,明确诊断为克罗恩病。
炎性肠病逐年增多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都属炎性肠道疾病,它们是发生于人体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过程,慢性腹泻是主要症状。炎性肠道疾病在欧美国家较多见,年发病率Crohn病为每10万居民中26~75名。近年来,炎性肠病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约为0.32%,并以中青年多见,男女同样受累。而且溃疡性结肠炎发生肠癌约是正常人的4~20倍。在我院外科因炎症性肠病需要手术治疗及营养支持的病例累计已达上百例。
患者普遍营养不良
炎性肠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障碍,一方面,由于正常进食给患者带来腹痛和腹泻,常常使病人饭量减少,长此以往造成体内微量元素(锌、钼等)缺乏,出现味觉和嗅觉异常。另一方面,在急性发作时,因发热、肠粘膜损害、细菌过度繁殖而继发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炎性肠道疾病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造成慢性营养缺乏。Crohn病病人比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更为常见,在Crohn病住院患者中,大约2/3的病人呈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低清蛋白血症、贫血、负氮平衡、电解质和维生素的缺乏。营养不良还会使慢性活动性Crohn病病人病情复杂化。
人体的营养吸收主要靠小肠的肠粘膜吸收功能,肠道炎性病变减少了肠粘膜吸收的表面积,肠粘膜的病损直接影响吸收功能。腹泻和肠内容物的排空过快减少了吸收的时间。细菌过度的繁殖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腹泻引起的肠道分泌物丢失的增加,也是造成炎性肠病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
肠外肠内营养治疗
炎性肠道疾病需要肠外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的作用是明确的。通过肠内外营养液配制,以管饲、静脉营养等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使肠道处于“休息”状态,促进病变进入缓解期,特别是Crohn病引起营养缺乏,它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急性期,必须施行肠外营养治疗,否则会加重肠道负担,腹泻次数增多,症状加重。此阶段主要从静脉给予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胰岛素等。同时,还可适当添加特殊营养素,如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和精氨酸来增加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修复必需的能源,以防止肠粘膜萎缩、肠壁变薄、肠动力下降的发生。
在缓解期,要逐步过度到肠内营养治疗,主要选择“元素类”或多肽类制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航空饮食”。这种饮食能够让患者很好地吸收,不会增加排便次数和粪便量。至于肠内营养治疗的时间长短,要根据每一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只有当化验检查患者的大便潜血实验为阴性、脂肪微粒消失,腹痛、腹泻症状明显改变时,才能开始改换为正常饮食。
(转载自《新民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