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 缘起五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09 12:39:36
儿童多动症,简称ADHD,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却具有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容易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特点的儿童。不论在学校或在家里,多动症儿童都近乎不知疲倦,他们常以跑代步,爱爬梯登高,然后一跃而下。上课时不能安静听课,小动作不断,偶尔还会大声讲话。
他们智力正常,只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起来很困难,会把d看成b,把6看成9,甚至分不清左右,写字和画图都不完整。课后常常忘记做功课,即使做了也粗心潦草,错误连篇。他们容易冲动,有时会伤人或破坏东西。据统计,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在3%~5%,以6~9岁儿童居多,10~12岁次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不一样,以我国几个城市近年的调查结果为例,北京5%,上海高达13.4%。男女患病率相差也很大,比例为3~4比1。
多动症的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有些患儿在年龄更小时甚至在娘胎里就显得与众不同。医学专家总结了五种可能的多动症病因:
遗传因素儿童多动症有家族倾向,即患儿的父母或亲属在儿童时期也曾有多动症病史。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的吉尔斯医生曾对孪生子进行过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为79%,而双卵孪生子的同病率只有32%。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遗传因素与儿童多动症有密切关系。
孕期和围产期因素母亲在怀孕时出现毒血症或者分娩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胎儿长大后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毛病。
生化因素这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化学物质的代谢异常有关。有专家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中枢神经介质儿茶酚胺水平较正常为低,这可能是导致多动症的一个因素。
家庭和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幼年丧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都可能促成具有遗传因素的儿童发病或加重病情。
脑损伤脑外伤或高烧、昏迷可能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科学家曾做过实验,破坏大脑背侧额叶,猴子就会出现多动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尽量避免上述不良因素,可以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休 闲 居 编 辑
多动症不是一种暂时现象,它会对孩子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带其接受治疗。治疗包括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再加适当的药物治疗,二者不可偏废。
首先家长要对这种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向孩子说明真相,使之对多动症也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醒孩子不可将多动症作为任性顽皮的借口。家长还应及时把病情告诉老师,请求校方配合治疗,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老师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能将孩子的多动视为家长管教无方。应加强对患儿的辅导和督促,注意减轻其学业负担。老师可以对他们实行“好朋友”策略,让“好朋友”随时帮助他,这样会有助于患儿减轻病情。老师和家长不要轻易责备或打骂他们,发现优点应及时表扬。
专家主张对6岁以下的患儿应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对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可酌量给予药物治疗。中枢兴奋剂是首选药物,目前最常用的是利他林。这种药易吸收,疗效强,患儿用药后小动作减少,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其副作用为食欲不振、恶心和失眠等,但一般不严重。 如果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要加服抗抑郁药, 如去甲丙咪嗪和去甲替林等。 约2/3接受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长大后不再出现相关的精神症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