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保服务存在不足专家提出应建立新型服务模式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14 02:53:36
在社会对儿童保健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儿童保健服务在社区中的发展也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目前传统的儿童保健内容没有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完善地结合,社区中的儿童保健服务尚存在诸多不足。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儿童保健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将这种不足归纳为综合性、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个性化等六个方面。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秘书长、首都儿科研究所陈博文研究员指出,儿童保健综合性不足体现在儿童每一次接受的服务不是综合的,即保健工作和临床工作是分离的,保健服务是分离的,人员配备或科室设立是分离的。整体性不足表现在医学模式没有转变,还没有从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角度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缺乏相关的人力资源。连续性的不足在于,儿童没有一个完全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医务人员为自己服务。协调性不足是指缺乏与社区、学校、家庭的互动。可及性不足表现为定时集中体检、集中计划免疫、为每一个儿童提供服务的时间不足,家长时间的不可及,早8点至晚5点、周一至周五由供方确定的服务时间,为许多双职工家庭为主的城市家庭带来不便。个性化的不足体现在以技术为中心的工作流程,成了产品生产流水线,防保人员和儿童家长交流不足,忽略了需求永远存在差异的基本特征。 针对这些不足,专家提出:应该对儿童保健工作重新定位,营造一个以儿童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符合社区卫生特点的新型儿童保健管理和服务模式。(转载自‘中药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