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勺人决定一家人“生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19 03:13:27
广医三院曾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例:一家三口,从40来岁的父母到10多岁的小孩,因为糖尿病住进了同一间病房。医生了解到,原来,这家人是做饮料生意的,为了图省事,家里从来不准备白开水,不管谁渴了,顺手抄起一瓶饮料就喝。在他们的观念里,饮料当然比水好。直到全家住进病房,两位后悔的父母才了解到,人体需要白水,就像需要空气一样。
专家指出,慢性非传染病在所有疾病中占了七成左右,而在慢性非传染病中,绝大部分由运动过少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引发。可怎么吃才最合适,多数人并不清楚,下面就听专家为您一一道来。(指导医生/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营养医师曾青山、广州市红会医院主治营养医师谭荣韶 文/记者雷坤 通讯员袁毅恒、卢从斌)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话一点没错,大部分疾病都是人们不小心“吃”出来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而掌勺的家庭主妇们就掌握着一家人的“生死”。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营养医师曾青山说,有个80多公斤重的胖小子来开饮食处方,希望减减肥。检查后发现,这个小孩只有10多岁,可体内脂肪含量却达到40%左右。虽然营养医师给他开了饮食处方,但总是执行不下去,屡次减肥都不成功。后来见到了小孩的父母,曾医生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妈妈和爸爸都超重,而且血脂也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掌勺人身上:胖小孩的妈妈经常在家做烧鹅、烤肉,做菜时对油盐毫不吝啬,胖小孩平时更是拿鱼蛋当零食,没事就端一碗吃。长此以往,全家人一个比一个胖。更糟糕的是,这家的掌勺人——胖小孩的妈妈并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明明美味当前,却让小孩吃青菜,这简直就是虐待,饮食处方自然屡屡不奏效。
不仅如此,掌勺家庭主妇们买菜做饭往往依照自己的口味,往往一个人偏食变成全家人偏食,一个人不怕辣导致一家人“辣不怕”。掌勺人不爱吃鱼,家里的餐桌上就很少见到鱼的踪影。掌勺人不吃叶菜,全家人往往很难吃上一顿叶菜。所以有些疾病的发生,会有家族化倾向,这不光是遗传原因,与家庭中饮食与生活习惯相同关系很大。
“想吃啥表示身体缺啥”不正确
有些人甜食不离口,有些人无辣不欢,还有的一定要吃偏咸的食物才觉得有味道。对于这些饮食上的偏好,很多人振振有词:想吃什么就表示体内缺什么,所以,不管是想吃巧克力、糖果,还是大鱼大肉,只管敞开肚皮。对于这种看法,营养专家并不认同。
曾青山指出,人们想吃什么,主要是由饮食习惯和口味决定的。所有的婴儿一出生,吃的母乳都是甜的。所以每个人都喜欢吃甜食,只是喜欢的程度不同。在正常的饮食中,米饭等碳水化合物会分解出糖分,水果、饮料以及饼干中也含有糖分,应该说绝大部分人并不缺糖,可大家照样爱吃甜食。此外,四川人普遍喜欢吃辣椒,但不可能他们体内都缺辣椒所含的营养成分。
其实,只有在少数几种情况下,“想吃什么表示缺什么”才说得通。比如口渴了是因为体内缺水,胃酸过多的人喜欢吃面条、馒头等含碱食品。再比如说,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以及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厨师、锅炉工口味偏咸,主要是因为出汗多导致体内钠离子丢失太多,需要补充盐分。
除此之外,想吃什么都是受饮食习惯和口味喜好的支配,和体内缺什么无关。所以,“馋猫”们要注意了,口味过辣、过甜、过咸都应该有所节制,千万别再用“想吃什么表示缺什么”来安慰自己了。
夜生活丰富晚餐不宜吃太少
对于一日三餐的比例,人们一直信奉一句老话: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曾青山说,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会导致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比如北方冬天天气冷,人们不习惯过夜生活,活动较少,睡觉时间比较早,在这种情况下,沿袭“晚餐要吃少”没什么错。可是,在四季温暖的广东,很多人习惯收工后呼朋引伴,逛街玩耍,多数人都习惯在凌晨零时左右才上床睡觉。对于夜生活丰富的老广们来说,如果傍晚六七点吃一顿分量偏少的晚餐,很多人等不到睡觉就会饥肠辘辘,更别提熬到第二天的早餐了。
曾青山认为,按照以往的看法,早中晚餐的比例大致应为1∶1∶1,但随着夜生活的延长,三餐的比例应调整为1∶2∶2。也就是说,晚餐不必拘泥于少,吃得丰富点也行。需要提醒的是,吃过丰富的晚餐,可千万别接着再来顿更丰盛的夜宵,否则,就算肠胃不出问题,糖尿病、高血压也会很快找上门。
学会“分解”一日三餐
放学时分,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幕:冲出校园的小学生迫不及待接过爷爷奶奶手中的水壶,一口气喝上半瓶。因为没感觉到渴,很多小学生课间时常忘了喝水。事实上,不仅是小孩,很多成人工作忙碌时也会忘记喝水这事,等口干舌燥时才会狂灌一通。
不仅是喝水,吃饭也是这样。连续忙碌几个小时,一旦坐上餐桌,人们就喜欢吃个没完,先喝碗汤,接着吃饭吃菜,完了再来个水果。
曾青山说,不管是喝水还是进食,都不应该过于集中。大多数人都知道,正常人一天需要2到3升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喝水应均匀分布在每日的生活中。正确的做法,应该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喝上几口水。等到口渴了才“牛饮”一通,虽然喝下的水的总量够了,可这样的饮水方式并不恰当。
吃饭也应遵循同样的原则。比如与其早上匆匆忙忙喝瓶牛奶、吃个面包加水果,不如分解成两步,早上先喝牛奶吃面包,把水果放到包里,在午餐前一个小时再把它吃掉。这样,每次吃的总量少了,也就减轻了肠胃的负担,而等肠胃排空后再吃水果,吸收也会较好,此外,这样还可避免午餐时狼吞虎咽。尽量把一餐能吃下的食物拆成两次吃,用“少量多餐”代替“餐少量多”,这样的吃法更健康。
冰箱食物先吃叶菜再吃瓜
没时间买菜、没时间做饭,这是很多上班族都面临的问题。有些人不愿天天吃快餐,就会在休息时买一堆食物储存在冰箱中。曾青山说,健康的饮食习惯,当然应尽量吃新鲜蔬果,但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在冰箱中储备食物,也不失为一个后备选择。需要提醒的是,储存在冰箱内的蔬菜,应按照先吃叶菜再吃瓜的顺序食用,因为叶菜保存时间太长的话,其营养成分会大打折扣,最好在两天内吃完。此外,储备的蔬菜种类可丰富一点,可以搭配着吃、轮换着吃。做好没吃完的蔬菜,就别留着下顿再吃了。
老不吃红肉易患贫血
医生总结了上班族的几大不良饮食习惯:
●饮料代替开水。
●不吃早餐。
谭荣韶说,为了早上多睡会儿,很多人放弃了早餐。但是,上午的工作量一般很大,如果胃中空空如也,会增加身体的负担。早上没吃,中午就会狼吞虎咽,在短时间内吃进太多东西,肠胃又会应付不来。此外,不吃早餐还易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常吃快餐营养失衡。
谭荣韶说,中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建议每天食用300~500克谷类、4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此外,白肉(鱼、鸡等)摄入量应控制在50~100克之间,红肉(猪、牛、羊肉等)的摄入量应在80克以内,豆类最好在50克左右。
但是,很多年轻人工作太忙,没时间买菜做饭,甚至也没时间坐下来从容进餐。而他们解决肚子问题的“快餐”,存在肉多、油多、米饭少、蔬果少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长期食用危害显而易见。
曾青山提醒,健康饮食的要旨在于均衡,最好每样都适量吃一些。比如少吃红肉不等于不吃红肉,有些人长期只吃白肉,时间久了容易患上贫血。
●老火汤喝太多。
骨头汤不能补钙、药材汤没法治病,虽然这些话题讲过很多,但市民对煲汤的热情始终不减。医生说,钙元素不溶于水,喝再多骨头汤都没用。而药材汤也不是治病灵药,真正生病的话,看大夫最管用。此外,长时间煲煮猪骨、鸡肉,会导致嘌呤类物质含量多,易引发痛风。
●消夜太丰盛影响正常代谢。
(转载自《广州日报》)
≡ 查看、发表评论 ≡